《资治通鉴》——主明臣直

文摘   2024-10-10 06:22   广东  

(第537篇)


【历史事件】


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

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

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

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

上大怒,拂衣而入。

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

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

上悦。 


安州都督吴王李恪多次出外游猎,对当地居民造成危害,侍御史柳范上书弹劾他。


丁丑(二十六日),李恪因此被免官职,削减食封三百户。


太宗说:“长史权万纪事奉我的儿子,不能匡偏正讹,论罪当处死。”


柳范说:“房玄龄事奉陛下,还不能阻止陛下狩猎,怎么能只怪罪万纪呢?”


太宗勃然大怒,拂袖而去。过了不久,太宗单独召见柳范说:“你为什么当面羞辱朕?”


柳范答道:“陛下仁德明察,我不敢不尽愚忠直谏。”


太宗高兴了。


【我的感悟】


一年冬天,这时权万纪还是吴王的长史,吴王李恪“甚为物情所向”又“善骑射,有文武才”惹了个大麻烦。他竟然出去狩猎时候将农民伯伯的麦田给践踏了,估计践踏的不轻,弄的御史柳范都出马了。 


这下李世民估计是忍无可忍,当他气愤的看完弹劾的奏章,没有先责怪自己的儿子。


太宗曰:“权万纪不能辅佐恪,罪当死。”


 太宗的意思就是吴王这次的错误,全部都怪权万纪!他没尽心尽力,没好好辅佐,应该处死,在一旁等待处置结果的柳范一下子给吓住了,本来只是个弹劾,搞出人命了。


于是,柳范进谏说:“房玄龄侍奉陛下,犹不能谏止畋猎,岂宜独罪万纪?” 


你不要怪老师嘛,你自己号称明君,还不是老狩猎搞坏人家的东西,连房玄龄都管不了你,干吗要怪人家权万纪一个人呢?


于是,这太宗压制住怒火,冷静的思考了一番决定:削去吴王恪的封户,表示惩戒。


其实从柳范对太宗的话中正好就可以验证太宗说的:“吴王类我”和吴王“善骑射,有文武才”。


做父亲的都比较偏爱更像自己的孩子。唐太宗也不例外,他想偏袒自己的儿子李恪,把罪责归在权万纪的身上。


幸好有柳范犯颜直谏,为权万纪说了一句公道话,权万纪才免了死罪。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人都喜欢别人顺着自己的心意说话,作为君王的唐太宗也一样。


柳范帮权万纪说话,怼了唐太宗,让太宗觉得很没有面子。而且,柳范戳到了太宗的痛处,揭了太宗的短。


幸亏柳范机警,在太宗单独质问他时,他给太宗带了一个高帽子,他说唐太宗仁德明察,太宗一听就开心了。


因为唐太宗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做一代明君,千古留名,只要听到别人赞他是明君,他什么气都没有了。


这个有事实为证。


曾经,唐太宗被魏征不留情面地直谏气得要吐血,下朝后,回到内宫还口口声声说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 。


长孙皇后听了,一句话也没有说,进去换了正式的朝服出来行大礼恭贺唐太宗。太宗当时很惊讶:“何喜之有?”


长孙皇后说:“魏征这么忠直谏言,不正说明了陛下是开明的君主吗?”


唐太宗一听长孙皇后赞美他是开明的君主,马上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仅不再提杀魏征的话,而且还要重赏魏征。


虽然,唐太宗没有杀权万纪,但间接导致了权万纪的死。


权万纪曾经劝李恪上书认错悔罪。唐太宗就嘉奖权万纪对吴王恪辅佐有方,但依然敕书责怪了吴王恪。


吴王恪误以为权万纪出卖了自己,就与身边人密谋射杀了权万纪,并将其肢解。


由此可见,君王的一言一行太重要了,关乎着朝廷命官和黎民百姓的生死。唐太宗这样的明君都无意间致使权万纪被害,那历史的昏君暴君不知让多少生灵被涂炭啊。


我是陈丽萍,专注保险19年,纯净素食11年,持续写作1441天;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真诚的邀请你一起来写作,一起相约写7年;扫码加微信,暗号:一起写。

身在险途
一位专注保险18年的寿险从业人员,与你一起分享人生的点点滴滴。人生旅途,风风雨雨,风险难料,不可不防。如果有保险为你和家人保驾护航,你的人生将会遇险不惊,从容淡定,在人生的大海上胜似闲庭信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