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交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文摘   2024-10-11 07:54   广东  

(第538篇)


【历史事件】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志量隐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

珪少孤且贫,人或馈遗,初无让。及贵,厚报之,虽已亡,必酬赡其家。

始,隐居时,与房玄龄、杜如晦善,母李尝曰:"尔必贵,然未知所与游者何如人,而试与偕来。"

会玄龄等过其家,李窥大惊,敕具酒食,欢尽日,喜曰:"二客公辅才,汝贵不疑。"

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理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王珪,字叔玠。祖父王僧辩,曾任梁朝太尉、尚书令。父亲王顗(yǐ),曾任北齐乐陵郡太守。他家世代居住在郿县。他稳重恬静,志向纯正,有威仪,对名利机遇看得淡薄,结交朋友绝不随便。


王珪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有人赠送财物,一点也不推辞。他显贵后,给予丰厚的酬谢。即使本人不在了,也一定要酬报赡养对方的家属。


王珪隐居终南山时,与房玄龄、杜如晦交好。


一次,母亲李氏道:“你将来定会显贵,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你把他们约来看看。”


恰好房玄龄等人前来拜访。李氏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人备办酒食,并对王珪道:“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与他们交往,将来必定显贵。”


太子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召他回京任谏议大夫。当时,王珪多次进谏,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赐爵永宁县男。


【我的感悟】


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王珪是如何交友的。


王珪平时不爱讲话,整天独自在房间看书,身边朋友寥寥无几,大多数亲戚均不看好他,觉得王珪此生肯定不会有出息,只有叔叔王頍(kuǐ)认为他与众不同。


在叔叔的帮助下,王珪二十三岁那年,被隋朝朝廷授予太常治礼郎,简单来说,就是皇宫图书馆工作人员。


不爱慕名利的王珪,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并未表现出过人天赋,上司对他的评价也一般,十余年都没得到升迁机会。


原本王珪没有太大志向,对当时职位比较满意,不在乎升职加薪,却由于王頍跟汉王举兵谋反,身为侄子的王珪受到牵连,赶紧带着家人逃离京城,一口气跑到终南山隐居。

从那以后,王珪更加低调,每次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始终以普通书生自居,唯独跟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往密切,三人志趣相投,有聊不完的话题。


当时房玄龄与杜如晦都还年轻,年纪跟王珪差不多,即使知道王珪乃朝廷通缉要犯,也不怕被连累,因为隋朝已经快不行了。


反正三人都闲着没事做,经常在一起侃大山,畅谈天下大事,虽然偶尔会因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却对事不对人,更不会影响彼此之间友谊。


王珪家境一般,房玄龄和杜如晦相对有一些,时不时出手接济王珪,这让王珪非常感动,将此份恩情铭记在心。


王珪的母亲李氏看到儿子天天出门和朋友“不务正业”,非常不高兴。


他对母亲辩解道:“我认识的朋友是胸怀天下之士,改日带过来给母亲看看。”


一日,王珪邀请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家中一叙,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失礼节,进屋拜见李氏,李氏大吃一惊,以最好的酒菜来招待他们。


酒桌之上,他们推杯置盏、畅所欲言,分析当时英雄豪杰之中,何人最有可能夺得天下。王珪的母亲在一旁收拾东西,顺便听听儿子跟朋友们的聊天内容。


待房玄龄和杜如晦吃过饭告辞之后,李氏开心地对王珪说:“儿子,从言语之间,可看出你那两个朋友都有宰相之才,前途不可限量,你要把握机会,跟他们好好相处。这两个人以后必成大器,你和他们交朋友,为娘非常赞同!”


唐朝建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皆成为唐初名相,王珪在他们的推荐下入朝为官,一步步坐上宰相的位子,可见他母亲眼光很独到。


太子建成被杀后,唐太宗召王珪回京任谏议大夫。


唐太宗曾经说:“正直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天下太平;正直的臣子侍奉奸邪的君主,也不能使天下太平。只有君臣都正直,天下才会太平。朕虽然不圣明,幸亏诸位多次劝谏纠正朕的失误,才差不多使得天下平安。”


王珪进言说:“古代,天子有七位直言劝谏的臣子,劝谏不被采纳,就相继以死劝谏。如今陛下光大圣德,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臣愿竭尽微薄的心力,多少为您帮点小忙。”


太宗同意王珪的谏议,诏令谏官随同中书、门下二省以及三品以上朝臣进入内衙紫宸殿议事。


王珪诚恳地收集好的批评意见,往往提出有益的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封他为永宁县男、黄门侍郎官职,后升任侍中。


王珪担任宰相期间,帮助唐太宗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唐朝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闻名于世的“贞观之治”,有王珪的一份功劳。


孔子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理论强调了朋友对我们生活的潜在影响。


友情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朋友可以在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益友能够启发我们成长,支持我们的抉择,提供有益建议,以及在困难时刻支持我们。这种友情关系可以激发个人潜力,帮助我们走上更积极和成功的道路。


而相反,损友可能会引导我们走向消极、有害的方向,他们可能促使我们犯错误、采取不明智的行动,或者在需要帮助时反而给予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们交友当学王珪。


我是陈丽萍,专注保险19年,纯净素食11年,持续写作1442天;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真诚的邀请你一起来写作,一起相约写7年;扫码加微信,暗号:一起写。

身在险途
一位专注保险18年的寿险从业人员,与你一起分享人生的点点滴滴。人生旅途,风风雨雨,风险难料,不可不防。如果有保险为你和家人保驾护航,你的人生将会遇险不惊,从容淡定,在人生的大海上胜似闲庭信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