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篇)
【历史事件】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
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
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上不从。
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
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唐太宗问监修国史的房玄龄:“为什么前朝史官记录的东西,不让皇帝看,什么原因?”
房玄龄回答:“史官所记录的不夸大功绩,不隐瞒恶行,恐怕皇帝看见发怒,所以不敢让其看见。”
唐太宗又说:“我和别的皇帝不同,就是想看一看当朝国史,知道自己的不当之处,以此作为借鉴,你们依次拿来给我看。”
这时谏议大夫朱子奢却说:“陛下圣德远播,严格约束自己,没有什么过错,史官只是完整记录下来。
陛下要看,只看起居录即可,没必要看太多。如果真要看的话,恐怕成为后代榜样,如果到了曾、玄孙一代,万一不是明主,极力掩盖过去的错误罪恶,恐怕史官会因为如实记录被杀害。
果真如此,就会形成顺从皇帝旨意,避免被害,不敢真实记录言行,悠悠历史,怎么能让人相信呢?所以前代不让观看,原因也就在此。”
虽经房玄龄、朱子奢解释,唐太宗依旧坚持己见,执意要看。
无奈,房玄龄与许敬宗等一众编修人员编修了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完成后交给了唐太宗。
当唐太宗看到六月四日的记录时,发现很多地方记录的很隐晦,那可是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重要事件。
于是,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周公杀死了管叔、蔡叔是为了保存周朝天下,季友毒死了叔牙也是为了鲁国的安宁,我杀死建成、元吉是为了唐朝的稳定与安宁,相同的道理,史官没有什么可隐讳的。”
于是下令房玄龄,删除隐晦词语,完整真实地记录此事。
【我的感悟】
在唐太宗的心中,一直有一根刺,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他不知这件事情历史会怎么记录,后人会怎么评说。
太宗无人的时候,总会想起这件事情。不管李建成和李元吉怎样,毕竟是自己的手足,亲手杀死同胞兄弟,世人会不会说我惨无人道?
一天,太宗忽然想到,后人要知道“玄武门之变”还不是从史书上了解,不知当朝史官是怎么记录这件事情的。
太宗想着想着,就很想看看史官记录的国史。但他也知道,当朝皇帝不能看当朝的历史,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于是,他就问房玄龄:“为什么皇帝不能看前朝史官记录的历史?”
房玄龄说:“史官如实记录当朝发生的事情,既不会夸大皇帝的功劳,也不会抹杀皇帝的恶行,如果皇帝看了,很容易被激怒,所以皇帝不能看史官的记录。”
唐太宗却说:“朕看史官的记录,就是想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想警醒自己,给朕看看又有何妨?”
谏议大夫朱子奢也极力劝阻,说了一大堆道理。他说:“陛下,您看看史官的记录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这个事情一旦开了头,以后的皇帝都要看史官记录,如果不是明君,那史官就难活命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唐太宗依然坚持要看史官的记录,只可惜魏征不在,要是魏征在,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让太宗打消看史官记录的决定。
太宗执意要看,不能不给看啊,这可难坏了房玄龄和史官们。
没有办法的办法,房玄龄赶紧组织人员对高祖实录、今上实录进行删减,整理好了,才战战兢兢地送给唐太宗查阅。
唐太宗其实就想看看“玄武门之变”是如何记载的,结果翻完了,没有看到,原来被删掉了。
于是,他太宗就对房玄龄说:“周公为了保全周朝天下诛杀了管叔、蔡叔;季友为了确保鲁国的安宁才毒杀了叔牙;我也是为了保护大唐的稳定与安宁才杀了建成和元吉,史官不该隐瞒此事。”
因此,太宗下令房玄龄要求史官如实记录“玄武门之变”不要增减,不要夸大。
唐太宗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和目的,要求看史官记录都是不合规矩的。
他这一看不要紧,可苦了史官们,不敢记录真实的历史,因为要应付皇帝查看。他这一看,也让后世人们对唐朝的真实历史无法了解的更准确。
所以,一个人不论有什么样的身份地位,都不能坏了规矩,影响到世人对历史真相的了解。
【附录】
不虚美,不隐恶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多次策划杀害正卿赵盾。
赵盾族人赵穿攻杀灵公。
晋国太史董狐就敢于直书:“赵盾弑其君。”
不管赵盾怎样辨解,董狐生就一副硬骨头,就是不买账。
孔子称赞董狐是“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春秋时齐国的崔杼杀国君齐庄公,齐国的太史也直书道:“崔杼弑庄公。”
崔杼杀掉太史。
太史的大弟弟毫不畏惧,又这样写,又被崔杼杀掉。
太史的小弟弟也这样写,崔杼才无可奈何,只好听之。
这种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的敬业精神,这种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真理的职业道德,真使我们在千载之下,仍然肃然起敬。
历史的记述,最重要的就是要忠于事实,只要史实正确,即使一时不能评价的是非功过,那也无妨,因为可以留给后人去评述。如果连事实本身都歪曲了,哪里还谈得上正确评价呢?
周公诛管叔、蔡叔
管、蔡以及武庚与东夷地区的叛乱,严重地威胁了周王朝的安全。周公团结召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东征对巩固西周王朝、扩大周的辖地起了重要作用。 《尚书·金縢》记载:"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周公首先镇压"三监",制止了流言,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还诛杀了武庚,以纣王庶兄微子继承殷祀 。
季友毒杀叔牙
鲁庄公病重时,叔牙因受其兄公子庆父的收买而极力推荐庆父作为国君的继承者。其弟季友认为庆父凶残专横,不可继承国君之位。因而大义灭亲,派人毒杀了叔牙。后鲁僖公在季友的建议下,继续分封叔牙的子孙,即为叔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