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君能礼其臣,乃能尽其力

文摘   2024-11-10 11:54   广东  

(第568篇)


【历史事件】


玄素少为刑部令史,上尝对朝臣问之曰:“卿在隋何官?”

对曰:“县尉。”

又问:“未为尉时何官?”

对曰:“流外。”

又问:“何曹?”

玄素耻之,出阁殆不能步,色如死灰。

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君能礼其臣,乃能尽其力。

玄素虽出寒微,陛下重其才,擢至三品,翼赞皇储,岂可复对群臣穷其门户!

弃宿昔之恩,成一朝之耻,使之郁结于怀,何以责其伏节死义乎!”

上曰:“朕亦悔此问,卿疏深会我心。”


张玄素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主管司法的刑部长官,正三品。(释者注:原文误为“刑部令史”)。


太宗当着满朝文武大臣问他:“您在隋朝当什么官?”


张玄素回答:“县尉(副县长兼公安局长)。”


太宗又问:“没有担任县尉之前是什么官?”


他回答:“小得不入流。”


太宗又问:“归哪个机关部门管理?”


张玄素被问得羞耻不已,退出殿门后都迈不动脚步,脸色青灰像熄灭的灰烬一般。


谏议大夫(专掌议论朝政得失,正五品)褚遂良给太宗奏报:“君主要以礼待臣子,臣子才能竭忠尽力报效君主。


张玄素出身寒门自感卑微,陛下因为欣赏他的才能,才提拔他官至三品(唐代实职官员最高品级),并且选他担任刑部尚书,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左庶子(职如门下省长官侍中、宰相之一),帮助教育辅佐太子,怎么能当众盘根问底!


这样就会丧失您对他长久以来积累的恩情,而造成终生的奇耻大辱,让他纠结在心中,又怎么能责成他为了忠诚气节和君臣大义而献身啊!”


太宗说:“我也后悔那样发问,您的奏章太了解我的心意了。”


【我的感悟】


面子非金非银,却是人心中最重的秤砣。中国人好面子,那是天下第一。


唐太宗这样问张玄素,没有顾及到他的面子,以至于张玄素难过得说不出话来,步履酿跄,面如死灰。


褚遂良善于察颜观色,他看到张玄素的难为情,及时上疏给太宗。太宗看过褚诉良的奏折,才后悔自己那样的发问,没有顾及张玄素的面子。


面子是什么?有人说好面子是虚荣心强。其实不然,一个人好面子是把人格尊严看得高于一切,是有比较高的荣誉感。


给人面子就是尊重对方,以礼相待。所以褚遂良说:“君能礼其臣,乃能尽其力。”


当年楚汉争霸时,韩信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以此来安抚人心。当刘邦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就气炸了!他嘴里不停地咒骂韩信不知天高地厚。


幸亏谋士张良、陈平踩了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


经二人提醒,刘邦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


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韩信的部队攻打楚军。也是因为有韩信的鼎力支持与配合,刘邦才顺利打败项羽夺得天下。


在这件事情上,刘邦因为有张良、陈平的提醒,顾及了韩信的面子,从而让韩信能听命与他。韩信却因为自己要求封王,没有顾及刘邦的面子,为他日后被诛杀埋下了祸根。


龙且战死之后,项羽非常恐慌,派武涉去规劝韩信说:“汉王落在项王手上多次,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进攻项王,这种人不可信任。


刘、项争夺天下,胜败在您。您站右,汉王胜,站左,项王胜。项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何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


韩信谢绝道:“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所以才离楚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脱衣给我穿,分食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信我,我背叛他是不对的,哪怕是死我也不变心,请替我辞谢项王美意。”


刘邦给予韩信最高礼遇,特地建了拜将台拜韩信为大将军,统帅三军。韩信也正因为刘邦提供了一个平台给他,他的军事才华才能得以施展。所以韩信拼死也要报效刘邦的知遇之恩。


虽然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好面子没错,但不能太过,在关键的时候,因为好面子就会失去活命的机会。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后,因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选择在乌江自刎,体现了其强烈的面子观念‌。


在现代社会不懂得给领导留面子可能会被降职或炒鱿鱼。在古代不懂得给领导留面子连命都没有了。


‌杨修因聪明过人,却不懂得给领导上司留面子,最终被曹操杀害。曹操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惜牺牲杨修的生命‌。


在关键时刻,能放下面子,勇于担当责任,才能脱颖而出,建功立业。


在赵国被秦军包围时,毛遂不顾他人嘲笑,主动请缨,最终在谈判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成就了自己也帮助了平原君。毛遂的“不要脸”精神成就了他的功名。


过分地好面子就是虚荣心太强,就是自欺欺人。


一个齐国人为了面子,每天吹嘘自己被有钱人宴请,实际上只是在坟地乞讨残羹剩饭。这种为了面子而自欺欺人的行为,反映了面子文化中的虚荣心理‌。


所以,就唐太宗与张玄素的故事中,太宗和张玄素都有一点过了。太宗太不顾及张玄素的面子,张玄素也太在意自己的面子了。


褚遂良善于察颜观色,懂得顾及别人的面子,他没有在朝堂上立刻指出唐太宗问得太细了,而是选择上疏,既顾及了太宗的面子,也纠正了太宗的错误,以示忠心。所以,太宗对他非常赏识,临终把太子李治托付给他辅佐。


假如有一天,张玄素知道褚遂良为他的面子上疏。张玄素一定会非常感激褚遂良。褚遂良又与张玄素结了善缘。


所以,好面子、顾及面子,没有对错,关键是要能把握住一个适当的度,才能让我们在人世间游刃有余,潇洒走一回。


面子,是人心中的一道墙,既是庇护,也是束缚。


面子,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也能伤己。


真正的面子,不是他人给予的,而是自己赢得的尊重。


我是陈丽萍,专注保险19年,纯净素食11年,持续写作1472天;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真诚的邀请你一起来写作,一起相约写7年;扫码加微信,暗号:一起写。

身在险途
一位专注保险18年的寿险从业人员,与你一起分享人生的点点滴滴。人生旅途,风风雨雨,风险难料,不可不防。如果有保险为你和家人保驾护航,你的人生将会遇险不惊,从容淡定,在人生的大海上胜似闲庭信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