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文摘   2024-11-14 08:51   广东  

(第572篇)


【历史事件】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

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

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

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治因拜之。

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

对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

上乃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

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

上悦,是日,泰从百馀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醫三日。

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

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臣光曰: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勤、褚遂良四人,太宗对他们说:"我的三子一弟(所说三子是李承乾、李泰和李佑,一弟是汉王李元昌)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而百无聊赖。"


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


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知有什么要求,太宗说:"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


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


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


李治于是拜谢长孙无忌。


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我的意见相同了。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


长孙无忌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


太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诸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立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


众人都高声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


群臣都同意立李治为太子,太宗十分高兴。


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丙戌(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靠苦心经营而得到。


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或藩王企图谋取的,都要弃置不立,这一规定传给子孙,永为后代效法。


而且,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泰均可安然无恙。”


臣司马光说:唐太宗不将天下重任私与所偏爱的人,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可称得上是深谋远虑。


【我的感悟】


立嗣,对每一个君王来说都是头等大事,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李承乾作为太子,眼看着父王对李泰宠爱有嘉,自己心中有些慌,以为太子位不保,就与侯君集等密谋反叛,想逼太宗退位。


东窗事发后,李承乾太子位被废,被贬为庶人,从此与皇权再也无缘。


我们家乡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承乾太心急了,太宗没有废他的意思,是他会错了意。


不过,李承乾谋反也不能单单怪他,唐太宗也有很大的责任,那些谏臣也有很大的责任。



唐太宗太爱二儿子李泰了。给李承乾和李泰一种错觉,以为太子位有可能给李泰。


唐太宗外出总是带着李泰,如果一天不见,就要鸿雁传书,往来多次。


唐太宗对李泰的赏赐很多,甚至会超过给太子李承乾的,连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劝说太宗这样有越礼制。太宗就把太子的花销用度限制取消,变相地给李泰更多。


李泰腰腹洪大,比较肥胖,唐太宗不但不提醒李泰要节制饮食注意减肥,还心疼李泰上朝走那么远太辛苦,特别允许李泰坐小轿子上朝。这宠爱程度真是令人咋舌。


那些谏臣们对李承乾的言行进行上奏的,太宗就会很重视,就会提醒和批评李承乾。但是谏臣们对李泰言行的上奏,太宗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一面表扬谏臣上奏的好,一面根本都不会说李泰一个字。



太宗对李承乾和李泰截然相反的态度,导致了两个儿子内心的较量和谋划。


其实,唐太宗一直想的是李承乾以后要负担一个国家的命运,要做一国之君,所以不能出任何差错,所以才派诸位大臣去悉心教授与他,希望他能担大任。


对于李泰,唐太宗那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疼爱、溺爱。因为他只有一个国家,只能传给大儿子,他内心可能对二儿子有点亏欠,所以就在财物上、时间上、包容上多给了李泰一点点。


从唐太宗的角度,他以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从儿子们的角度,李承乾开始对自己的太子位紧张,李泰呢也以为自己有机会做太子,心里都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当李承乾一被贬时,李泰的野心就暴露出来了。他直接请求唐太宗立他为太子,还保证说自己百年之后,会杀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唐太宗那时也糊涂了,一看到这个最心爱的儿子就忘了基本原则,竟然应允了李泰。


不料,褚遂良一眼就看出了李泰这话太假,而且说:“魏王李泰不仅不会在百年之后杀子让位给晋王李治,如果传位给他,陛下你的其他两个儿子也难以保全。”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唐太宗幡然醒悟,他想:李泰能说出杀子让位的话来,那他的哥哥和弟弟在他登上皇位之后就不知能活几天了。


一天,唐太宗特意把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留下来商议立储之事。


唐太宗提出立晋王李治,这正合长孙无忌和诸位大臣的意思。而且,朝堂上大臣们一致的呼声,都是晋王仁孝,当为嗣。



唐太宗是多么地无奈,他最不想传位的儿子就是晋王李治,但造化弄人,他不得不传位给李治。因为只有传位给李治,他的另外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才能得以保全。


李治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就这样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了。


这件事情,也再次证明了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连司马光都忍不住赞叹说:“唐太宗不把国家重任给予自己宠爱的儿子李泰,杜绝了祸乱的根源,真是深谋远虑啊!”


我是陈丽萍,专注保险19年,纯净素食11年,持续写作1476天;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真诚的邀请你一起来写作,一起相约写7年;扫码加微信,暗号:一起写。

身在险途
一位专注保险18年的寿险从业人员,与你一起分享人生的点点滴滴。人生旅途,风风雨雨,风险难料,不可不防。如果有保险为你和家人保驾护航,你的人生将会遇险不惊,从容淡定,在人生的大海上胜似闲庭信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