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发力:M2增速回升——10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贺媛)

文摘   2024-11-12 08:37   上海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 | 梁中华团队

本报告作者:

梁中华 S0850520120001

应镓娴 S0850521080001

贺媛   S0850123030080


 ·概 要 · 
10月社融同比少增,而少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高基数的影响较大。924日以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效果有所显现,尤其是居民部门信贷上;但整体来看,融资需求仍有继续修复空间。

我们认为,往后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仍会继续支持经济稳增长。货币政策会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未来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调整或将渐进式进行,支撑融资需求。财政周期序幕也已开启,财政逆周期调节力量的加码会是未来的趋势,尤其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发力空间。不过我们认为,这一轮经济周期和以往不同,等待内需的稳定改善还需要耐心。信贷融资作为前瞻指标,仍需要密切关注跟踪。

风险提示:房地产走势不确定性;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1111日,央行公布2024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13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继续回落至7.8%1-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5.69万亿元,推算得到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000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我们解读如下:


1

社融增速继续回落
政府债同比少增,扰动社融增速。根据1-10月数据推算,10月新增社融1.29万亿元,同比少增4483亿元,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小幅回落至7.8%。其他分项从同比的角度看,和前几个月的情况变化不大,但10月的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了5142亿元,从前几月社融的支撑项变为了同比的拖累项。我们认为,这主要和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有关,去年同期由于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集中发行、万亿国债增发,基数是明显偏高的;今年10月政府债净融资1.05万亿元,规模相较8月、9月边际缩减,但也不算低。往后看,年内还有2万亿元化债供给发行,加上政府债原有净供给还有7000亿元左右,预计11-12月政府债净供给月均规模高达1.3-1.4万亿元,有望带动社融增速反弹。

10月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近3000亿元、企业债融资约1015亿元,分别同比少增1849亿元和163亿元,仍指向实体部门有效需求偏弱,有待提振。非标融资方面,10月非标融资减少1443亿元,同比少减约1130亿元,主要是未贴现汇票同比少减了1138亿元。

整体来看,10月社融同比少增,而少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高基数的影响较大。924日以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效果有所显现,尤其是居民部门信贷上;但整体来看,融资需求仍有继续修复空间。


2

居民信贷边际改善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亿元,较9月季节性回落,且仍处在历史同期低位,同比去年10月少增约2384亿元。

分项上,居民部门信贷同比多增,结束了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的状态,而企业部门分项融资均继续同比少增;稳增长政策效果在居民部门有所显现。

居民部门:新一轮政策效果有所显现。10月居民中长贷新增1100亿元,同比多增393亿元,较前两个月明显改善。受益于9月下旬以来核心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密集调整,10月房地产销售表现明显改善(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收窄至-3.8%9月同比增速-32.4%),对居民融资表现形成托底。

10月居民短贷新增490亿元,同比多增1543亿元,结束了今年2月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或指向在多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居民消费也出现阶段性回暖。

从高频数据来看,新一轮地产优化政策效果仍在延续,11月以来新房和二手房销售热度未明显减弱,预计短期仍将托底居民融资表现,可以继续跟踪接下来的地产销售和居民融资情况。

企业部门:需求仍待提振。10月企业信贷新增1300亿元,同比少增3863亿元,仍有待进一步提振。其中中长贷增加1700亿元、短贷减少1900亿元,均同比少增,票据融资也同比少增1482亿元。我们认为,尽管政策发力下,预期有所提振,但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对企业融资表现形成制约,加之季末银行集中投放动力也趋弱。后续仍需观察政策发力效果,尤其是财政端的政策。


3

M1、M2同比明显改善

货币方面,10M2同比继续回升至7.5%9月上行0.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一方面,财政支出明显加快,成为M2的重要推动力(10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增7748亿元);另一方面,9月的趋势延续,即随着风险偏好改善,股票市场活跃度持续,资金从理财等资管产品回流也在支撑M2表现。

同时,10月的M1同比反弹,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至-6.1%,而此前M1同比已经连续8个月回落。我们认为,其中,除了财政支出发力以外,政策调整下地产销售的明显回暖、房企资金面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10月社融同比少增,而少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高基数的影响较大。924日以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效果有所显现,尤其是居民部门信贷上;但整体来看,融资需求仍有继续修复空间。

我们认为,往后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仍会继续支持经济稳增长。货币政策会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未来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调整或将渐进式进行,支撑融资需求。财政周期序幕也已开启,财政逆周期调节力量的加码会是未来的趋势,尤其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发力空间。不过我们认为,这一轮经济周期和以往不同,等待内需的稳定改善还需要耐心。信贷融资作为前瞻指标,仍需要密切关注跟踪。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走势的不确定性


----------------

系列报告一:低利率下的大类资产配置

低利率环境: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金融机构:如何适应低利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二(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日本90年代:权益资产,哪些机会?(上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三(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国低利率时期:配置哪些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四(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居民部门:配置什么大类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黄金定价的转变:两大变量——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六(海通宏观 梁中华)

日本90年代:权益资产,哪些机会?(下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七(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存款从“搬家”到“回家”:居民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八(海通宏观 梁中华)


系列报告二:房地产的化债之路

房地产:借鉴海外经验看调整幅度——24年六大总量话题3(荀玉根、李林芷)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日本消化地产泡沫:为何用了10年?(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房地产回落:如何影响经济?——美国地产泡沫回忆录(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林芷)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低欲望”中的新消费--再议日本的后地产时代(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系列报告三:“中国制造”的韧性和出海的机遇

离不开的“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分析(海通宏观李俊、梁中华)

出口如何重构?产品哪些机会?——离不开的“中国制造”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越南经济总量篇:崛起的小国开放经济——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越南经济结构篇:出口驱动下的制造崛起——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二(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印尼经济:投资的机会在哪里?——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四(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印度:制造“落后”,服务“超前”——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印度制造”:前景如何?——印度经济结构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六)

中东:“油库”中的机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七(海通宏观)

阿联酋:多元化转型有何成果?——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八(海通宏观 李俊、贺媛、梁中华)

沙特:哪些投资机会?——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九(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海通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发布海通宏观研究团队观点,欢迎交流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