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渐进宽松——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贺媛)

文摘   2024-11-09 18:26   广东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 | 梁中华团队

本报告作者:

梁中华 S0850520120001

应镓娴 S0850521080001

贺媛   S0850123030080


 ·概 要 · 
中国人民银行2024118日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解读如下:
对于下阶段的货币政策,央行表示,“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我们认为,924日发布会以来,政策端已经发生积极变化,而且在经济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政策暖风会持续。货币政策会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未来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调整仍会渐进式进行,但不会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不过我们也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需要有实体融资需求的增长配合。也就是在预期偏弱的情况下,还需要财政“逆周期”力量的作用。往后看,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在经济稳增长的需要下有意愿在明年继续发力,而且财政的力度仍是关键,需要继续关注。
风险提示: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1

个人房贷利率再创新低
个人房贷利率继续创新低。央行公布20249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7%,较6月小幅回落1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略有回升,环比6月上行2bp4.15%;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创有统计以来的新低,环比回落14bp3.31%。同时,票据利率也环比6月下行25bp1.35%

2

  调整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
专栏一中主要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专栏回顾了过去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演变,包括对M0M1M2的定义调整;并表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比如,个人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显著提高,已具备货币属性,还比如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也具有类似活期存款的货币属性,均可研究纳入M1统计;同时,有必要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展,对M2的统计进行适时调整。
专栏四主要讨论了近年来直接融资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随着理财、资管等金融产品的增长,更多资金流向了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从而减弱了传统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存款的分流和回流,对M2造成了很大的扰动。所以,当前传统货币供应量指标的适用性已经降低。应当看到,尽管M2波动增大,但我国包含债券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保持在8%,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金融对实体支持力度稳固。
由此,央行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择机发布并适当进行历史数据的回溯。而且要看到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趋于减弱,因此下阶段,要继续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

3

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专栏三聚焦于我国的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及其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专栏指出,我国已明确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具体的,央行通过调整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来影响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从而间接带动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最终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
对于当前的传导效率,央行提到,我国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但在不同市场的传导效率存在差异,部分原因是存贷款市场的竞争影响。银行间的过度竞争导致贷款利率过快下降、存款利率难以下调,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下阶段,央行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规范存贷款市场的竞争行为,确保政策利率更好地传导至市场,提高利率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

4

货币降息会继续:渐进式
对于当前经济环境,报告指出“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延续了926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因此,对下阶段的货币政策展望时,央行表示,“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我们认为,924日发布会以来,政策端已经发生积极变化,而且在经济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政策暖风会持续。货币政策会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未来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调整仍会渐进式进行,但不会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在具体操作上报告新增“综合运用7天期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国债买卖等多种工具”、“结合‘两重’‘两新’、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等抓手,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表述。1028日,央行公告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我们认为,新工具为央行补充了流动性投放工具,或意味着11月和12月或将不再依赖大额续作MLF或降准的政策工具。接下来央行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维护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的稳定,保证做到“合理充裕”。同时,货币政策将加强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挖掘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稳定信贷融资表现。

不过我们也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需要有实体融资需求的增长配合。也就是在预期偏弱的情况下,还需要财政“逆周期”力量的作用。往后看,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在经济稳增长的需要下有意愿在明年继续发力,而且财政的力度仍是关键,需要继续关注。

风险提示: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

系列报告一:低利率下的大类资产配置

低利率环境: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金融机构:如何适应低利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二(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日本90年代:权益资产,哪些机会?(上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三(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国低利率时期:配置哪些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四(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居民部门:配置什么大类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黄金定价的转变:两大变量——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六(海通宏观 梁中华)

日本90年代:权益资产,哪些机会?(下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七(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存款从“搬家”到“回家”:居民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八(海通宏观 梁中华)


系列报告二:房地产的化债之路

房地产:借鉴海外经验看调整幅度——24年六大总量话题3(荀玉根、李林芷)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日本消化地产泡沫:为何用了10年?(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房地产回落:如何影响经济?——美国地产泡沫回忆录(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林芷)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低欲望”中的新消费--再议日本的后地产时代(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系列报告三:“中国制造”的韧性和出海的机遇

离不开的“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分析(海通宏观李俊、梁中华)

出口如何重构?产品哪些机会?——离不开的“中国制造”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越南经济总量篇:崛起的小国开放经济——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越南经济结构篇:出口驱动下的制造崛起——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二(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印尼经济:投资的机会在哪里?——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四(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印度:制造“落后”,服务“超前”——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印度制造”:前景如何?——印度经济结构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六)

中东:“油库”中的机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七(海通宏观)

阿联酋:多元化转型有何成果?——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八(海通宏观 李俊、贺媛、梁中华)

沙特:哪些投资机会?——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九(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海通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发布海通宏观研究团队观点,欢迎交流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