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喜闻过斋箴》:人必有过,改过则喜

文摘   2024-12-08 09:57   浙江  


古之人苟有过焉,必喜人规,故其德日滋;今之人苟有过焉,必忌人知,故其德日隳。呜呼!生今之世,而可不思古之时乎?诗以箴之,其殆庶几也已。箴曰:


言与道违,行与道背。维背维违,斯过之大。过岂有小?大由小积。过小而为,终累大德。人谁无过?改之乃宜。勿病不改,病其不如。知之为美,匪闻曷以?我过我闻,改之斯易。何以喻我?闻过之因。独形于喜,过乃可闻。苟挟我行,苟持我言,悻然自好,莫之敢干。彼非我兄,彼非我父,孰肯拂心,以贾我怒?宜喜而怒,宜爱而憎,我曾不寤,我过曷惩?惟古仲由,喜于闻过,赫然千载,令名愈播。嗟我后人,盍视前规?惟仲氏是师。既榜我斋,又箴我铭,有或不惧,亦忝所生。

(选自元代戴良著、朱祖日笺注《九灵山房集》)

【作者简介】戴良(1317~1383),字叔能,浦江建溪(今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人。元代著名诗人。曾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又复泛海至登莱,拟归元军。元亡,隐居四明山。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召至京师,欲与之官,托病固辞。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狱。待罪之日,作书告别亲旧,仍以忠孝大节为语。次年(1383),卒于狱中。或说系自裁而逝。其诗文多为悲凉感慨、颂扬与怀念故元之作,寓磊落抑塞之音。曾学医于朱丹溪,学经史古文于柳贯、黄溍、吴莱,学诗于余阙,博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诗文并负盛名,其诗尤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神姿疏秀,亦高出一时”。著有《春秋经传考》《和陶诗》《九灵山房集》等。《明史》有传。

(吴建民画)


【意译】


古代的人如果有过错,必定喜欢别人规劝指正,所以他们的品德日益增进;现在的人如果有过错,必定忌讳别人知道,所以他们的品德日益败坏。唉!活在当今的时代,怎能不思考古代的风尚呢?我作诗来规劝世人,这大概差不多能符合我的心意了吧。规劝的箴言说:

言论与道义相违背,行为与道义相背离。既然背离又违背,这就是重大的过错。过错哪有小的?大的过错是由小的过错积累而成的。小的过错如果不改正,最终会连累到大的德行。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改正过错才是正确的。不要担心不改过,要担心的是不如别人善于改过。知道自己有过错是美好的,如果不听闻怎么能知道呢?我有过错而别人告诉我,改正它就容易了。用什么来告诫我呢?这就是听闻别人指出过错的缘由。只有在听到别人指出过错时表现出喜悦,过错才能被听闻(并得以改正)。如果别人要携带着我一起行动,或者要秉持着我的言论,我就愤然自以为是,那么别人就不敢冒犯我了。他们不是我的兄长,不是我的父亲,谁肯违背我的心意来招致我的愤怒呢?应该喜悦却愤怒,应该喜爱却憎恶,我尚且不能醒悟,我的过错又怎能得到惩戒呢?只有古代的仲由,喜欢听闻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因此他显赫了千年,美好的名声更加传播开来。可叹我们这些后人,何不遵循以前的规训呢?应该以仲由为榜样。既然把我的书斋命名为“喜闻过斋”,又写下我这篇箴言作为铭文,如果有不以此为惧的人,也真是有愧于自己的父母了。


三白草堂小李渔
他向世界白了三眼,一白为人须清白,简单点好;二白为市须傻白,糊涂点好;三白为文须明白,通俗点好。正所谓白一眼不足为奇,白两眼怦然心动,白三眼引人入胜,此为自由呼吸之三白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