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5
爱民崇俭是今时,
勤政华堂访旧基。
山署莫嫌无长物,
尚余古壁杜公诗。
诗原注:勤政堂在县治中清心堂前,今已废。元时,凡廉访使者出巡皆视事于州治。至元中,浙东佥事(检查,廉访视事)杜公秉彝有《暮春行部诗》题于后堂壁上。
行部意为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暮春行部诗》即《暮春行部至兰溪》共四首,诗云:
元御史管某次其前一韵和之:
杜秉彝(bǐng yí),字德常,元顺帝时中书左丞。河南安阳人,文宗天历二年(1329),以奎章阁典签预修《经世大典》。书成,迁鉴书博士。顺帝元统二年(1334),出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至正初,为太常院佥院,参与《宋史》编修。至正十二年,任治书侍御史,兼经筵官。旋授中书添设参知政事。次年,任中书参政。十五年,迁左丞、集贤院学士。
杜秉彝为金末元初定居安阳的名儒杜瑛曾孙。祖父杜处愿,东昌路推官。父杜愚,封亚中大夫彰德路总管,京兆郡侯。母曹氏封京兆郡夫人。《嘉庆安阳县志》载,杜秉彝著有《杜参政集》三十卷。这些文集不知散落何处,就像他这个人一样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身后又没留下一丝痕迹,但作为奎章阁鉴书博士,其个人书写与书画鉴赏能力肯定非同一般,他曾祖杜瑛的墓碑就是他书写,估计己埋佚在铁西王裕口一带。杜秉彝从鉴书博士,到陕西行台御史,再到中书左司郎中,中书参政,最后中书左丞,集贤院大学士。从奎章阁外调后,他所任每个职位都是要害部门,不是监察,就是侍御史,到中书参政,协助皇上及皇太子决断乾坤。从至正十二年(1352)六月开始擢为中书参政,到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升为中书左丞。以后史书上再也没有提及他。但从一些文稿中可知,从1347年他已是中书左司郎中。由此推算,杜秉彝在中书省有近十年履历,其中参政有四五年的经历。至于何时从中书左丞退下来,史籍查不到,但可以推测,他在左丞位上超不过两年,有可能和许有壬一样从中书左丞退到集贤院任大学士,再从大学士告“病”还乡。《嘉靖河南通志》卷28知,杜秉彝仕至中书左丞,集贤院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