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9
白雁滩前戏采莲,
蒲丝织雨柳拖烟。
瑞山也学侬家髻,
时挽云鬟斗可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在兰溪政协文史群看到大家对《兰溪棹歌》的讨论,想到自己领取的任务还迟迟没有动笔,于是对其中涉及瑞山一诗的写作有所考虑,入睡后竟然做起了梦,清楚地梦到了一盒瑞麦牌火柴,为长方型,扁式,上有版刻的瑞麦图案,其形状与当今宾馆所用的火柴差不多。在梦中,我还翻找着产品出产地,上面居然印着瑞山乡出品。
《康熙兰溪县志》载:“唐十道图有二十四乡,乡各有里。宋则为十乡,乡各有都,都各有保。元承宋制。明按都皆画地分保,以正其疆界,则计户编图......”在兰溪县兰江之西的西北方向,有一个乡叫“瑞山乡”。《光绪兰溪县志》:“瑞山乡太平里,旧名白石。在甘棠乡西北,接寿昌界。西南接太平乡。东北逮纯孝。领都四,图一十有七”。为现今永昌街道大部分,以及诸葛镇、兰江街道、建德市的一部分。
据《光绪兰溪县志》卷一《山川》(十五页)载:由铁门槛之左北行为瑞山。【二十一都三图(名胜志)云,昔年产有瑞麦,故名】。从此我们可知,瑞山之名是此地昔年产有瑞麦而命名。那瑞山在何处呢?
“其东北行分二支,一为潭塘山【二十三都三图潭塘庄后(今永昌街道桥下河行政村潭塘坞自然村),一为大坞岗【二十三都二图竹林庄西(今永昌街道百凤林行政村竹林自然村,大坞岗应在村东)”。查二十一都三图,为上徐、殿后朱、陈家、殿下、白象、上水碓(以上这些村现为诸葛镇所辖)。“此图隔本都第四图又有张宅邬、漫塘(现为建德市)、仁塘(现为诸葛镇)、胡塘(现为建德市)等庄”。由《光绪兰溪县志》“县境全图”和“中河西山图”可知,此“瑞山”就在仁塘、潭塘坞、竹林村这片范围。仔细比对,应在仁塘村范围。去年9月初,我通过查阅处塘坞村《夏氏宗谱》,走访当地村民,终于弄清了“瑞山”,它就在处塘坞村的西北几百米处——现银(仁)塘行政村的办公楼旁,当地人叫“障岩岗”。此山为丹霞地貌,海拔一百多米。原仁塘行政村横桥自然村到永昌街道的桥下河有一条瑞溪,就是以这里的瑞山命名的,当地的一个华南公社,华南乡,也因这条溪,改为了瑞溪乡。连续几年寻访的“瑞山”,终于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坐标。
弄清了瑞山,再来看白雁滩在何处?
白雁滩和望云滩都位于将军岩附近。前者,在白雁山下,面对将军岩。《兰溪光绪县志》卷一(山川)记载:“……白雁山下【十一都五图(汇潭、后郑、前郑、甘山、黄山、前方、禾嘉鄔、盛家、殿前、舒院、田畈。洲上庄经清赋拨归八都一图)有白雁滩,一名衕子滩,在梅溪衕,只容一舟,故名。行船至此,往往挤擱。《正德兰溪县志》:“白雁滩,去县西北三十五里。望云滩,去县西北四十里。吴师道云,吾乡兰溪去城三十余里其地名白雁滩。次则望云山,与建德接境,建德之镇山。曰乌龙旁一港通分水。县乡人赵叔嘉左藏说有人赋一联云,‘乌龙分水去,白雁望云来’。可谓精确,惜不得其全篇”。
瑞山和白雁滩都搞清了,我们再来解读汪启淑的这首诗。
汪启淑在诗中有髻和云鬟的描写,那髻和云鬟是什么意思呢?髻,古代汉族女子将头发挽结于头顶的发式。也称结、玠。汉时妇女流行高髻。作为古代妇女发式,因其发髻呈"十"字形故名。其法是先于头顶正中将发盘成一个"十"字形的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环直垂至肩,上用簪梳固定。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妇女中。云鬟,女子高耸的环形发髻。“侬家”,是旧时女子的自称,犹如大家所熟知的“奴家”,因此,全诗的意境大致是这样的一幅画面:
采莲季节,在夏雨霏霏的白雁滩前的荷塘边的田地里,有农家辛勤培育的各种蔬果,那些蒲瓜的藤蔓上垂着雨滴,密密麻麻,好似织成的雨幕,水塘周边那一株株杨柳在雨中分外好看,在烟雨中尽显婀娜的身姿。在这样的美景里,农人们正在荷塘中忙着收获,小伙子和孩童们欢笑着,一边采摘,一边品尝着清香的莲子。一个个盘着高髻的姑娘、媳妇们在田田的荷叶掩映下采摘着莲子,一边在说着一些悄悄话,她们不时地互相打趣和玩耍。好一幅采莲图!就连远处蒙蒙胧胧的瑞山也羡慕这农家的美景,将那些茂盛的竹木山林当作乌黑的头发,学着采莲的女子,挽起高高的云髻,风姿绰约的立在那里,与采莲的姑娘媳妇们比着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