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 96、方太古与寒溪

文摘   2024-11-26 07:00   浙江  

No.96

风流艳说方玄素,

到处名山有马蹄。

怪道遗篇清如水,

原来高卧在寒溪。

这首诗寥寥四句二十八个字,却勾画出明代兰溪乡土诗人、布衣学者方太古栩栩如生的形象。诗后自注:

“明方太古,字玄素,家住寒溪上,因以为号,遊三吴,与杨循吉、都穆、文征明结社唱和。历八闽、匡庐、秣陵诸名胜,到处名士相引重。晚岁好道,建棲真楼居之,数年不入城市而卒。”

载于《市志》的传介,稍详于此记:

“方太古(1471-1547),字元素,自号寒溪子,一壶生,女埠人,幼时警敏,爱好吟咏。早年曾从章懋学,通《诗经》、《周易》、《春秋》。十八岁入太学,补为博士弟子员。后弃科举业,不应征召,致力读诗写诗。30岁出游三吴,又与姑苏杨循吉、徐桢卿、沈周、文征明等唱和,继又南游入闽,与名士林埜成莫逆交。出闽后,又遍历匡庐、九华、秣陵等名胜,乃侨居吴中。嘉靖初年(元年是1522),隐居于兰溪解石山(今马涧穆澄境),‘迹不出山,影不入俗。’晚年返居女埠故里,建寒溪书屋。地方潘杲与郡邑官吏,以及乡绅士人皆来求教。王阳明寓兰时,与其交往甚契。子孙三代俱工诗。方太古诗书好古,其诗颇似唐代孟郊、贾岛,大抵以感时愤俗之意之多。著有《易经发明》、《治学提纲》、《寒溪子集》。”

载于《鑑湖方氏宗谱》上的方太古传略,则与此传介完全相同。

从以上“记”、“传”可以知晓:生于明成化七年的方太古,一生中历经了宪宗朱见深(成化)、孝宗朱佑樘(弘治)、武宗朱厚照(正德)、世宗朱厚熜(嘉靖)四个皇帝,后世对其间除在位十八年的弘治朝稍有点赞语外,其他各朝都是没多少正面评价存世的。所以他十八岁入太学后,参加过了二次科举考试,就“弃科举之业”,不再参加科考,也不接受官府的征召去做什么事,就是“致力于读诗写诗”。三十岁后出去游历和交友,中年一段时间侨居于吴中,即今江苏苏州地方。《棹歌》诗后小记(下称“记”)与《市志》传介(下称“传”)载述不一致的地方是“记”称他“晚岁好道,建楼其楼居之,数年不入城市而卒。”好象是方太古晚年信好道教,造了个颇带道家色彩的“棲真楼”,作为隐居之所,“数年”以后就辞世“卒”于斯。而这“棲真楼”之址,有考称在今马涧解石山即穆澄源境内。而“传”则述称“嘉靖初年,隐居于解石山,‘跡不出山,影不入俗’”但后有“晚年返居女埠,建寒溪书屋”的记述,笔者意见,还是“传”所述为确。因嘉靖初年,方太古刚五十出头,(如嘉靖嘉靖元年,即1522年,方太古为五十一岁),与他七十七岁的寿命相比,实在难以说他为“晚年”,更难以说他“数年”后“卒”,最后也应是在女埠辞世。

本诗中首句及附记中对方太古的“字”,均写为“玄”,而《传》则写为“元”,对此,笔者则以为“玄”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较之“元”,“玄”的道家气息更浓一些。

本诗中“到处名山有马蹄”句,说的是方太古游历之处留下的印迹,也间接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方太古那个时代,方太古这一阶层的人们,出行主要的工具就是骑马或马拉车驾。“怪道遗篇清如水,原来高卧在寒溪”则是形象地形容了方太古的诗作,以及环境(居住等)对诗人诗作的影响。不可忽略的是:从志传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家族不同凡响的一点:方太古后“子孙三代俱工诗”。方太古子方选,字万中,号青崖,正德年生,著有《青崖集》。侄方侨(1506-1554),现尚存于家谱中诗尚有十数首。孙方尧治(1549-1612),字六如,明处士、诗人,著有《天绅集》。曾孙方登良(1589-1667),字元甫,著有《乐余居集》。

《鑑湖方氏宗谱》记载女埠濒临江滨,因多次发大洪水,诸诗录及前多宗谱为洪水淹毁,现有存于《四库全书》、《光绪兰溪县志》者,及《方氏宗谱》所载,都仅小部分,实在令人惋惜。



《兰溪棹歌》原序及译文

《兰溪棹歌——诗路兰溪文化寻踪》解读汪启淑

诗意兰溪 | 1.兰溪的古地名是否属于姑篾

诗意兰溪 | 2、爱煞溪山凝碧处

兰溪棹歌 | 3、慎独斋前的那棵树

兰溪棹歌 | 4、城南那片临水高楼

兰溪棹歌 | 5、有关胡应麟的一段公案

兰溪棹歌 | 6、兰溪的篆刻艺术

兰溪棹歌 | 7、中洲寻芳触乡思

兰溪棹歌 | 8、兰江边上的那些风景

兰溪棹歌 | 9、兰溪的传统节日民俗记忆

兰溪棹歌 | 10、兰溪的造船业

兰溪棹歌 | 11、灵洞山房今何在

兰溪棹歌 | 12、望江楼上的梦橹声

兰溪棹歌 | 13、福建会馆的天妃宫

兰溪棹歌 | 14、石门槛的唐家花园

兰溪棹歌 | 15、西门外,只见官舫不见官

兰溪棹歌 | 16、孟婆庙里的香火

兰溪棹歌 | 17、一瓣余香出和安

兰溪棹歌 | 18、幽居庵的戏曲文化

兰溪棹歌 | 19、一百年前的兰溪水果

兰溪棹歌 | 20、兰阴深处兰阴寺

兰溪棹歌 | 21、南山的同仁塔

兰溪棹歌 | 22、横山上的浪漫诗意与艰难记忆

兰溪棹歌 | 23、大云山东南峰“山意亭”考

兰溪棹歌 | 24、兰溪的道家高峰和大仙传说

兰溪棹歌 | 25、高眉山的故事

兰溪棹歌 | 26、新安阁与兰溪的徽商朋友圈

兰溪棹歌 | 27、金龙庙与板桥

兰溪棹歌 | 28、兰江边上的武安王庙

兰溪棹歌 | 29、女人最爱去的花园巷解元坊

兰溪棹歌 | 30、桃花坞里乐颜斋

兰溪棹歌 | 31、兰溪自古小苏州

兰溪棹歌 | 32、灵泉寺与告天台

兰溪棹歌 | 33、香菇(菰)老板退妾生子

兰溪棹歌 | 34、瀫水驿与鸬鸟船

兰溪棹歌 | 35、马鞍徐的美味

兰溪棹歌 | 36、仁惠寺前的灯会

兰溪棹歌 | 37、中秋日的偷瓜习俗

兰溪棹歌 | 38、横山殿求雨记

兰溪棹歌 | 39、寒食节的红杜鹃

兰溪棹歌 | 40、栖真寺畔的“三苏墓”之谜

兰溪棹歌 | 41、大云山、挂榜山、大寺山那些充满乡愁的地名

兰溪棹歌 | 42、东门外的五贤祠

兰溪棹歌 | 43、兰溪历史上的老“教育局长”李白夫

兰溪棹歌 | 44、摄胜楼前的猫竹

兰溪棹歌 | 45、洞源栖真院枯木复荣记

兰溪棹歌 | 46、胡应麟的二酉山房

兰溪棹歌 | 47、兴教禅寺豢龙潭

兰溪棹歌 | 48、东南西北中,兰溪在心中

兰溪棹歌 | 49、神池里的红蟹与仙人洞的云

兰溪棹歌 | 50、密山观音岩

兰溪棹歌 | 51、说说石关与嵩山两个古战场

兰溪棹歌 | 52、能仁塔院草深深

兰溪棹歌 | 53、杨家堰外打鸳鸯

兰溪棹歌 | 54、聚星楼里忆风流

兰溪棹歌 | 55、杨家堰外打鸳鸯

兰溪棹歌 | 56、范公墓与望云桥

兰溪棹歌 | 57、面朝蛟湖 菊圃花开

兰溪棹歌 | 58、永昌水流塔山西

兰溪棹歌 | 59、灵洞灵湖灵不爽

兰溪棹歌 | 60、钱王古井游埠茶

兰溪棹歌 | 61、陆鹤山的气节

兰溪棹歌 | 62、横山进士应浩

兰溪棹歌 | 63、金履祥吴师道诗学

兰溪棹歌 | 64、汇潭更比九曲多三曲

兰溪棹歌 | 65、杜秉彝的暮春行部诗

兰溪棹歌 | 66、磊渎坑边桃源景

兰溪棹歌 | 67、兰江上的悦济浮桥

兰溪棹歌 | 68、一自雪堂蝉蜕去,吟风嘲月更何人?

兰溪棹歌 | 69、县令汪国楠的纵囚事件

兰溪棹歌 | 70、山灵度荒观音粉

兰溪棹歌 | 71、神奇的官井水

兰溪棹歌 | 72、范氏奎章何处寻

兰溪棹歌 | 73、杨船山兰溪传道

兰溪棹歌 | 74、兰溪范氏与范增之谜

兰溪棹歌 | 75、见山楼上吃松鱼

兰溪棹歌 | 76、看花闲过万坛溪

兰溪棹歌 | 77、想起了柳家巷的盛夬博士

兰溪棹歌 | 78、忠孝克全三孝子

兰溪棹歌 | 79、兰溪让汪启淑百般寻觅的两件宝物

兰溪棹歌 | 80、元末烈妇谢芾的传奇故事

兰溪棹歌 | 81、圣罗山诗絮

兰溪棹歌 | 82、时时应有梦飞来

兰溪棹歌 | 83、郭宅巷桂花坟和郭氏桂花酒的往事

兰溪棹歌 | 84、赏读禅石诗 探幽金兰寺

兰溪棹歌 | 84、金峰寺坐禅石

兰溪棹歌 | 85、闽商会馆福兴庵

兰溪棹歌 | 86、兰溪皇回寺与明程编修墓

兰溪棹歌 | 87、白鹤山的沧桑往事

兰溪棹歌 | 88、柱竿山范增庙

兰溪棹歌 | 89、瑞山往事入梦来

兰溪棹歌 | 90、范端臣宝惠寺题诗

兰溪棹歌 | 91、逸老阁与明因教院

兰溪棹歌 | 92、唐龙与唐汝楫父子的命运

兰溪棹歌 | 93、孙老善画王郎工书

兰溪棹歌 | 94、章枫山后继有人

兰溪棹歌 | 95、唐元章大战黄湓滩

三白草堂小李渔
他向世界白了三眼,一白为人须清白,简单点好;二白为市须傻白,糊涂点好;三白为文须明白,通俗点好。正所谓白一眼不足为奇,白两眼怦然心动,白三眼引人入胜,此为自由呼吸之三白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