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7
春流直下响淙淙,
悦济浮桥失旧椿。
何日使君重起废,
彩虹再见锁澄江。
原注:悦济浮桥在县西门外,临跨婺衢二港,宋绍兴中江运使衍所创成,知县江文衡有桥庄之田以资修葺。元季世乱始散坏,明贾存义、李璡诸邑侯重建,俱为洪水所毁。万历二十二年大学士赵文懿公志皋与叶令永盛重兴,后亦废于兵燹。国朝顺治初知县季振宜再建,故朱竹垞有诗云:直到兰溪看明月,浮桥不锁待吟船。今又废,惟以数舟渡人而常有覆溺之患,司民牧者宜留意焉。
浮桥是旧时兰溪一景。明兰溪人唐龙(1477-1546),正德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转吏部尚书,有《兰溪八景诗》传世,其中《巨浸卧虹》诗云:“松舟百叶浮江上,铁缆千寻贯水中。月下独橫题柱笔,一来一往踏长虹”,脍炙人口,同时也可见当时浮桥用船有近百艘之多,又有铁索联贯之。
清代秀水(嘉兴)人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曾参与修《明史》,博通群书,长于考证,雄于诗文,诗与王渔洋并称南北两大宗,他有《晚次许埠(在兰江西岸,距城五华里)乘月抵城下》诗云:“松科万树落花天,擘岸江风晓飒然。直到兰溪看明月,浮桥不锁待吟船”,可见当时浮桥为了通行船只,有通道可启闭,设计巧妙。
兰溪浮桥始于何时?自唐咸亨五年(674)建县至宋,未闻有浮桥,平日靠舟楫摆渡,俨然一小天埑也。至北宋熙宁间由太子中允江衍创建。江衍,字巨源,嘉祐六年(1061)进士,太平乡元潭人,官太子中允,京西运使。其后浮桥因洪水、兵乱屡有废兴。光绪《兰溪县志.桥渡》记载:悦济浮桥,在县西门外,临跨衢婺两港,旧名中浮桥,宋熙宁间江运使衍倡建。范锷有记云:悦济渡在邑西门外,固无浮桥,熙宁五年(1072)江君衍者始作浮桥五十节于所居旁,近曰元潭埠。九年(1076)夏霉注汹涌,夜发漂浮桥至悦济渡,城内外之民协谋挽留之。江君欣然曰:“济人利物,予本心也”,于是增益十六节,共六十六节,材木绠铁,色色坚备,又虑风雨波涛侵凌易坏,乃割己田二百五十亩为倡议,众人响应,总共捐田五百四十亩,创庵于渡之西,每年收租谷以供维修之费,可谓功德无量,按正德《兰溪县志.桥渡》及汪启淑原注都说悦济浮桥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实误,当以光绪《兰溪县志》为准。
宋嘉定间衢州人县令江文衡重葺,置有庄田,以备修葺。元季兵乱浮桥废,明洪武初知县贾存义复建。贾存义,山西趙城人,洪武五年(1372)任,廉以律己,惠以抚民,在任修学校,建津梁,未期年而政成。成化七年(1471)知县李璡又重建。李璡,字纯夫,安徽怀宁人,成化七年以进士任知县,刚介有为,重建悦济浮桥,后升太仆寺寺丞。正德四年(1509)县丞田中令民计里出资重建,章懋有记记其事。田中,字立夫,河北新城人,以进士官大理寺正,谪兰溪任县丞,正德二年(1507)任,刚果有为,后任宣城知县。万历二十二年(1543)赵志皋与知县叶永盛主持重建,复置田数百亩,充缮修之费。赵志皋(1524-1601),字汝迈,兰溪人,隆庆戊辰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累进少傅,加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九年(1601)卒。叶永盛,万历十七年(1589)任兰溪知县。明末浮桥废于兵燹,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知县季振宜重建。季振宜,字诜兮,进士,顺治四年(1647)任,性冲和,才敏决,捐资重造悦济浮桥,时人号为季公桥。康熙三十九年(1700)浮桥坏洪水(古时无气象预报,洪水突至,措手不及),知县方迈考虑到浮桥易毁于洪水,易为舟渡,因名悦济义渡,有碑记。方迈,福建侯官县人,进士,好文重士,康熙三十八年来任知县。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三十八年之间汪启淑游兰溪,浮桥尚未重建,渡船时有翻船人溺亡之患,故有“浮桥失旧椿”之叹,寄希望于后来之知兰溪县事者。
民国二十八年(1939),距康熙三十九年(1700)已经年二百三十九年之久,悦济浮桥重建,时四川合江人徐志道任县长。至1975年3月兰江大桥建成通车,悦济桥拆除。1994年市政府议决重建,1995年9月29日悦济桥复建开通。2017年6月,因复兴钱塘江、富春江、兰江航运需要浮桥复拆除,从此浮桥完成历史使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