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6
到处春山啼竹鸡,
看花闲过万坛溪。
不愁归路无灯火,
一片红霞耀水西。
春天的山野,到处闻听得到竹鸡的啼鸣,那些发出“唧唧唧”尖叫的“竹鸡”其实应称竹鸟,斑竹皮似的羽毛,虽飞不高,外形更像雉鸡,毛色多彩,尾短头小,它是江南丘陵山区野生的一种鸟禽,像小雉鸡,不属于家养的鸡禽,“能辟白蚁”。竹鸡欢啼,表明环境幽静安谧。想象当年汪诗人清晨从兰城东门外出踏青,听竹鸡叫,看百花开,沿万檀溪一路闲过,虽近黄昏,而火红的晚霞映照在金华江干流的江面上,心中点起一灯,亮堂堂的,心情是何等的欢快。诗人吟道:
诗后汪启淑还附记了简短的说明:竹鸡,兰溪所产,能辟白蚁。万坛溪,在兰阴山附近,有董氏一村,遍植绛桃,春时花开,烂漫如锦,诚大观也,俱在河西。
这里的万坛溪是这首诗的“诗眼”。万坛溪,《光绪兰溪县志》记载:源头水自汤溪青峰山松树岭(三十一都四图)大岩老虎头扁担凹之水坑,由东山(即今兰湖边的后畈山),汇缸窑四坝之水,至万檀桥。光绪志特别注明:“前志也作万坛或万潭,今订正作万檀。”旧时万檀溪汇合处俗称马踏港,可通小舟。
何以称马踏港?据传,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月朱元璋攻打婺州历时两个多月,辗转于万檀溪两岸,十万大军的战马踏遍万檀,最终达到攻城胜利,又改马踏溪为马达溪。朱元璋称帝后赐建一桥,名为万云桥,东接皂洞市,西接罗埠市,时为金兰汤溪交通要道。
至明成化七年,兰溪县在此设立课税局,监管官盐和私盐运输和交易,街市日渐繁荣。《民国汤溪县志》有诗为证:“闲时柱杖看无厌,静裹披图画不成,一派天风忽吹散,亭亭相对转分明。”与清人汪启淑“看花闲过万坛溪,不愁归路无灯火”心有灵犀,意境相同。清光绪十四年,兰溪知县朱荣璪又对河道加以改造疏浚,修建桥坝,使万檀溪的水利和行舟更为便捷。
万檀溪,现称马达溪,为金华江一级支流、钱塘江二级支流,全长27公里,平均河宽20米,流域面积130多平方公里。辟成扬子江公园后,更是“天下江南”兰溪又一胜景,如能命名为万檀公园,更为妥帖。
因为这里的万檀溪两岸,自古檀树遍野。檀树董家的《董氏宗谱》上就有檀树道场旧地记载,据兰溪市黄大仙研究会三届老会长赵文卿先生(2019年12月9日故去)多年实地考证:晋时黄初平经常到檀树董村附近表演传道劝善的“话剧”,当时此地树多人稠,一株檀树夹株桃,无边檀木掩坛台。以檀字取名的檀溪、檀村(今为建德市大慈岩镇)、檀树脚等地名均与黄大仙有关。2017年9月,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论坛在杭州开会,大会研讨认可并发表了赵文卿这篇论文,阐述话剧戏祖黄大仙在万檀一连编演九场话戏,劝善教化,堪称中国最早的独幕话剧。
往事依稀,汪诗的万檀溪、如今的湿地公园、黄大仙的传道地,增添了上华街道创建文旅融合诗路文化更多的人文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