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山犹展旧图。
曾见耳孙亲为说,
鸾绫玉轴失桓厨。
苍漪阁故址在兰溪古城告天台之侧,是明代赵凤翀所建,专门用于珍藏先世的勅诰,徐用检为其题写“苍漪阁”匾额。
清《光绪兰溪县志》记载:“苍漪阁,在天福山告天台侧,赵文懿子凤翀建,以藏先世勅诰,徐用检书额。”原注中的“明赵翀建”应为“明赵凤翀建”。
诗中的“春芜”,即浓碧的春草。唐代诗人刘长卿《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诗中的:“春芜生楚国,古树过隋朝”,也用到“春芜”。清乾隆十九年之春汪启淑在兰溪时,苍漪阁已被废弃,并长出浓碧的春草,因而诗曰:“苍漪阁废长春芜”。
赵凤翀,字文举,号含斋,明代兰溪人。曾经担任都督府经历、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云南广南府知府。赵凤翀退休回兰溪后,曾经在兰溪柏社嵩山创馆讲学,有著作《辨隐录》传世。
赵凤翀之父赵志皋,字汝迈,号濲阳,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明代不设宰相,首辅主持内阁大政,其地位相当于宰相。贵为首辅之子的赵凤翀,是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
明朝时,正一品官员,可以荫一个儿子担任正五品的官。赵志皋贵为首辅,官居一品,因而赵凤翀具有当官等方面的优势,这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的封荫制度。“封”是指封典,“荫”是指荫子。按照这种制度,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及妻室等人可得受封赠,子孙亦得荫袭官爵。
因为赵志皋尊贵的缘故,在封荫制下,赵志皋的父亲赵贤,赠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赵志皋之母张氏,赠一品夫人。赵志皋的祖父赵晨,赠建极殿大学士,祖母龚氏,赠一品夫人。赵志皋的曾祖父赵年,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建极殿大学士、崇祀兰溪乡贤祠。赵年原配潘氏、继室李氏,俱赠一品夫人,侧室卢氏,赠孺人。赵志皋原配方氏,赠一品夫人,侧室沈卢氏,赠夫人。
赵志皋生四个儿子:凤梧、凤翀、凤威、凤阁。长子赵凤梧,以恩荫授尚宝司丞。次子赵凤翀,以恩荫授都督府经历,升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转云南广南府知府。三子赵凤威,以顺天府通州州学庠生入监,初授光禄寺续班,后升任两淮盐运司副使。四子赵凤阁,以恩荫授尚宝司丞。
赵凤翀原配郑氏、许氏,侧室王氏,共生七个儿子两个女儿。赵凤翀的第四子赵世爵,字修甫,号灵岩,以官生授南京后府都事,转经历,升陞顺天府治中,调保定府通判,升开封府同知。赵世爵娶五位妻子:原配章氏、续翁氏、再续朱氏、侧室施氏、杨氏,生五个儿子八个女儿,其家族人丁兴旺情况,由此可略窥一斑。
在封荫制下,受封荫者当然有文书之类的证明,也就是勅诰。赵志皋家族多人受封荫,赵志皋去世后,又赠太傅,谥“文懿”,可见其家族的勅诰是相当可观的,这是无比荣耀之事,因而赵凤翀建立苍漪阁,专门用来珍藏勅诰。
苍漪阁建立后,兰溪大儒徐用检题写扁额。徐用检,字克贤,号鲁源,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副使、陕西督学副使、广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南京太常寺卿等,为官三十多年,踪迹半天下,晚年从南京太常寺卿任上告老还乡。徐用检著有《三儒类要》、《鲁源文集》等,并主修《万历兰溪县志》。万历三十九年(1611)徐用检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兰溪知县吴国琦《苍漪阁》诗:“高亭敞木末,此意与秋生。当户一峰出,双江夹月明。藤萝封洞壑,河汉接檐楹。坐久絺衣薄,怀人已二更。”吴国琦,字公良,号雪岩,安徽桐城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崇祯五年授浙江兰溪知县,累官兵部主事。吴国琦能文工诗,深于经术,所著有《水香阁集》,清《光绪兰溪县志》记载他“敏练有守,持己端严,善诗文,士多宗之。”
赵学仕是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他和赵志皋同族,官至南京工部主事。赵学仕也作有《苍漪阁》诗:“龙楼翰墨夸唐史,麟阁勋名轶汉才。背接芙蓉青勃蔚,面当瀫水绿潆洄。”
人世沧桑,随着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另一个朝代的更替,前朝皇帝的勅诰已经功用不再,苍漪阁也日渐冷落。清乾隆年间汪启淑在兰溪时,苍漪阁已经荒废,阁中所藏的勅诰也散失殆尽,但曾经见过“鸾绫玉轴”的赵氏子孙,对汪启淑说起过“鸾绫玉轴”散失之事,因而汪启淑诗曰:“曾见耳孙亲为说,鸾绫玉轴失桓厨”,句中的“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苍漪阁涉及古代封荫制等方面实例,具有丰厚独特的人文特征。当今政通人和,苍漪阁如有机会复建,在传承历史记忆、提升古城文化品位、促进古城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