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 98、苍漪阁

文摘   2024-11-28 00:00   浙江  
No.98
苍漪阁废长春芜,

竹外山犹展旧图。

曾见耳孙亲为说,

鸾绫玉轴失桓厨。

苍漪阁故址在兰溪古城告天台之侧,是明代赵凤翀所建,专门用于珍藏先世的勅诰,徐用检为其题写“苍漪阁”匾额。

清《光绪兰溪县志》记载:“苍漪阁,在天福山告天台侧,赵文懿子凤翀建,以藏先世勅诰,徐用检书额。”原注中的“明赵翀建”应为“明赵凤翀建”。

诗中的“春芜”,即浓碧的春草。唐代诗人刘长卿《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诗中的:“春芜生楚国,古树过隋朝”,也用到“春芜”。清乾隆十九年之春汪启淑在兰溪时,苍漪阁已被废弃,并长出浓碧的春草,因而诗曰:“苍漪阁废长春芜”。 

赵凤翀,字文举,号含斋,明代兰溪人。曾经担任都督府经历、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云南广南府知府。赵凤翀退休回兰溪后,曾经在兰溪柏社嵩山创馆讲学,有著作《辨隐录》传世。

赵凤翀之父赵志皋,字汝迈,号濲阳,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明代不设宰相,首辅主持内阁大政,其地位相当于宰相。贵为首辅之子的赵凤翀,是名副其实的“高干子弟”。

明朝时,正一品官员,可以荫一个儿子担任正五品的官。赵志皋贵为首辅,官居一品,因而赵凤翀具有当官等方面的优势,这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的封荫制度。“封”是指封典,“荫”是指荫子。按照这种制度,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及妻室等人可得受封赠,子孙亦得荫袭官爵。

因为赵志皋尊贵的缘故,在封荫制下,赵志皋的父亲赵贤,赠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赵志皋之母张氏,赠一品夫人。赵志皋的祖父赵晨,赠建极殿大学士,祖母龚氏,赠一品夫人。赵志皋的曾祖父赵年,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建极殿大学士、崇祀兰溪乡贤祠。赵年原配潘氏、继室李氏,俱赠一品夫人,侧室卢氏,赠孺人。赵志皋原配方氏,赠一品夫人,侧室沈卢氏,赠夫人。

赵志皋生四个儿子:凤梧、凤翀、凤威、凤阁。长子赵凤梧,以恩荫授尚宝司丞。次子赵凤翀,以恩荫授都督府经历,升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转云南广南府知府。三子赵凤威,以顺天府通州州学庠生入监,初授光禄寺续班,后升任两淮盐运司副使。四子赵凤阁,以恩荫授尚宝司丞。

赵凤翀原配郑氏、许氏,侧室王氏,共生七个儿子两个女儿。赵凤翀的第四子赵世爵,字修甫,号灵岩,以官生授南京后府都事,转经历,升陞顺天府治中,调保定府通判,升开封府同知。赵世爵娶五位妻子:原配章氏、续翁氏、再续朱氏、侧室施氏、杨氏,生五个儿子八个女儿,其家族人丁兴旺情况,由此可略窥一斑。

在封荫制下,受封荫者当然有文书之类的证明,也就是勅诰。赵志皋家族多人受封荫,赵志皋去世后,又赠太傅,谥“文懿”,可见其家族的勅诰是相当可观的,这是无比荣耀之事,因而赵凤翀建立苍漪阁,专门用来珍藏勅诰。

苍漪阁建立后,兰溪大儒徐用检题写扁额。徐用检,字克贤,号鲁源,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副使、陕西督学副使、广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南京太常寺卿等,为官三十多年,踪迹半天下,晚年从南京太常寺卿任上告老还乡。徐用检著有《三儒类要》、《鲁源文集》等,并主修《万历兰溪县志》。万历三十九年(1611)徐用检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兰溪知县吴国琦《苍漪阁》诗:“高亭敞木末,此意与秋生。当户一峰出,双江夹月明。藤萝封洞壑,河汉接檐楹。坐久絺衣薄,怀人已二更。”吴国琦,字公良,号雪岩,安徽桐城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崇祯五年授浙江兰溪知县,累官兵部主事。吴国琦能文工诗,深于经术,所著有《水香阁集》,清《光绪兰溪县志》记载他“敏练有守,持己端严,善诗文,士多宗之。”

赵学仕是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他和赵志皋同族,官至南京工部主事。赵学仕也作有《苍漪阁》诗:“龙楼翰墨夸唐史,麟阁勋名轶汉才。背接芙蓉青勃蔚,面当瀫水绿潆洄。”

人世沧桑,随着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另一个朝代的更替,前朝皇帝的勅诰已经功用不再,苍漪阁也日渐冷落。清乾隆年间汪启淑在兰溪时,苍漪阁已经荒废,阁中所藏的勅诰也散失殆尽,但曾经见过“鸾绫玉轴”的赵氏子孙,对汪启淑说起过“鸾绫玉轴”散失之事,因而汪启淑诗曰:“曾见耳孙亲为说,鸾绫玉轴失桓厨”,句中的“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苍漪阁涉及古代封荫制等方面实例,具有丰厚独特的人文特征。当今政通人和,苍漪阁如有机会复建,在传承历史记忆、提升古城文化品位、促进古城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兰溪棹歌》原序及译文

《兰溪棹歌——诗路兰溪文化寻踪》解读汪启淑

诗意兰溪 | 1.兰溪的古地名是否属于姑篾

诗意兰溪 | 2、爱煞溪山凝碧处

兰溪棹歌 | 3、慎独斋前的那棵树

兰溪棹歌 | 4、城南那片临水高楼

兰溪棹歌 | 5、有关胡应麟的一段公案

兰溪棹歌 | 6、兰溪的篆刻艺术

兰溪棹歌 | 7、中洲寻芳触乡思

兰溪棹歌 | 8、兰江边上的那些风景

兰溪棹歌 | 9、兰溪的传统节日民俗记忆

兰溪棹歌 | 10、兰溪的造船业

兰溪棹歌 | 11、灵洞山房今何在

兰溪棹歌 | 12、望江楼上的梦橹声

兰溪棹歌 | 13、福建会馆的天妃宫

兰溪棹歌 | 14、石门槛的唐家花园

兰溪棹歌 | 15、西门外,只见官舫不见官

兰溪棹歌 | 16、孟婆庙里的香火

兰溪棹歌 | 17、一瓣余香出和安

兰溪棹歌 | 18、幽居庵的戏曲文化

兰溪棹歌 | 19、一百年前的兰溪水果

兰溪棹歌 | 20、兰阴深处兰阴寺

兰溪棹歌 | 21、南山的同仁塔

兰溪棹歌 | 22、横山上的浪漫诗意与艰难记忆

兰溪棹歌 | 23、大云山东南峰“山意亭”考

兰溪棹歌 | 24、兰溪的道家高峰和大仙传说

兰溪棹歌 | 25、高眉山的故事

兰溪棹歌 | 26、新安阁与兰溪的徽商朋友圈

兰溪棹歌 | 27、金龙庙与板桥

兰溪棹歌 | 28、兰江边上的武安王庙

兰溪棹歌 | 29、女人最爱去的花园巷解元坊

兰溪棹歌 | 30、桃花坞里乐颜斋

兰溪棹歌 | 31、兰溪自古小苏州

兰溪棹歌 | 32、灵泉寺与告天台

兰溪棹歌 | 33、香菇(菰)老板退妾生子

兰溪棹歌 | 34、瀫水驿与鸬鸟船

兰溪棹歌 | 35、马鞍徐的美味

兰溪棹歌 | 36、仁惠寺前的灯会

兰溪棹歌 | 37、中秋日的偷瓜习俗

兰溪棹歌 | 38、横山殿求雨记

兰溪棹歌 | 39、寒食节的红杜鹃

兰溪棹歌 | 40、栖真寺畔的“三苏墓”之谜

兰溪棹歌 | 41、大云山、挂榜山、大寺山那些充满乡愁的地名

兰溪棹歌 | 42、东门外的五贤祠

兰溪棹歌 | 43、兰溪历史上的老“教育局长”李白夫

兰溪棹歌 | 44、摄胜楼前的猫竹

兰溪棹歌 | 45、洞源栖真院枯木复荣记

兰溪棹歌 | 46、胡应麟的二酉山房

兰溪棹歌 | 47、兴教禅寺豢龙潭

兰溪棹歌 | 48、东南西北中,兰溪在心中

兰溪棹歌 | 49、神池里的红蟹与仙人洞的云

兰溪棹歌 | 50、密山观音岩

兰溪棹歌 | 51、说说石关与嵩山两个古战场

兰溪棹歌 | 52、能仁塔院草深深

兰溪棹歌 | 53、杨家堰外打鸳鸯

兰溪棹歌 | 54、聚星楼里忆风流

兰溪棹歌 | 55、杨家堰外打鸳鸯

兰溪棹歌 | 56、范公墓与望云桥

兰溪棹歌 | 57、面朝蛟湖 菊圃花开

兰溪棹歌 | 58、永昌水流塔山西

兰溪棹歌 | 59、灵洞灵湖灵不爽

兰溪棹歌 | 60、钱王古井游埠茶

兰溪棹歌 | 61、陆鹤山的气节

兰溪棹歌 | 62、横山进士应浩

兰溪棹歌 | 63、金履祥吴师道诗学

兰溪棹歌 | 64、汇潭更比九曲多三曲

兰溪棹歌 | 65、杜秉彝的暮春行部诗

兰溪棹歌 | 66、磊渎坑边桃源景

兰溪棹歌 | 67、兰江上的悦济浮桥

兰溪棹歌 | 68、一自雪堂蝉蜕去,吟风嘲月更何人?

兰溪棹歌 | 69、县令汪国楠的纵囚事件

兰溪棹歌 | 70、山灵度荒观音粉

兰溪棹歌 | 71、神奇的官井水

兰溪棹歌 | 72、范氏奎章何处寻

兰溪棹歌 | 73、杨船山兰溪传道

兰溪棹歌 | 74、兰溪范氏与范增之谜

兰溪棹歌 | 75、见山楼上吃松鱼

兰溪棹歌 | 76、看花闲过万坛溪

兰溪棹歌 | 77、想起了柳家巷的盛夬博士

兰溪棹歌 | 78、忠孝克全三孝子

兰溪棹歌 | 79、兰溪让汪启淑百般寻觅的两件宝物

兰溪棹歌 | 80、元末烈妇谢芾的传奇故事

兰溪棹歌 | 81、圣罗山诗絮

兰溪棹歌 | 82、时时应有梦飞来

兰溪棹歌 | 83、郭宅巷桂花坟和郭氏桂花酒的往事

兰溪棹歌 | 84、赏读禅石诗 探幽金兰寺

兰溪棹歌 | 84、金峰寺坐禅石

兰溪棹歌 | 85、闽商会馆福兴庵

兰溪棹歌 | 86、兰溪皇回寺与明程编修墓

兰溪棹歌 | 87、白鹤山的沧桑往事

兰溪棹歌 | 88、柱竿山范增庙

兰溪棹歌 | 89、瑞山往事入梦来

兰溪棹歌 | 90、范端臣宝惠寺题诗

兰溪棹歌 | 91、逸老阁与明因教院

兰溪棹歌 | 92、唐龙与唐汝楫父子的命运

兰溪棹歌 | 93、孙老善画王郎工书

兰溪棹歌 | 94、章枫山后继有人

兰溪棹歌 | 95、唐元章大战黄湓滩

兰溪棹歌 | 96、方太古与寒溪

兰溪棹歌 | 97、徐见心《咏史诗》



三白草堂小李渔
他向世界白了三眼,一白为人须清白,简单点好;二白为市须傻白,糊涂点好;三白为文须明白,通俗点好。正所谓白一眼不足为奇,白两眼怦然心动,白三眼引人入胜,此为自由呼吸之三白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