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2024 SIBCS | 聚焦前沿:俞洋教授解读早期乳腺癌最新进展与未来治疗方向

文摘   2024-10-28 18:10   上海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10月17至19日,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在上海盛大启幕,国内外乳腺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乳腺癌研究与治疗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本次大会紧扣前沿,深入探讨了乳腺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治疗策略,彰显了乳腺癌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未来趋势。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俞洋教授进行专访,与我们分享早期乳腺癌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



Q1.在您看来,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俞洋教授: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治疗的关键环节,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顾早期,我们的选择非常有限,当时只有他莫昔芬这一种药物可用,因此在多种情况下患者只能选择使用他莫昔芬。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生现在有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证据支持。对于绝经前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以使用卵巢功能抑制(OFS),甚至可以联合使用CDK4/6抑制剂。然而,如何为这些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呢?正如我在演讲中提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平衡风险和获益。所谓的风险是指我们如何精准识别出高风险的患者,而获益则是通过现有的证据来证明某个治疗可以让患者获益,且不良反应不会过于严重。只有在风险和获益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Q2. 您提到了高风险人群的识别,那对于不同分类的高风险患者,我们如何进行精准的强化治疗呢?

俞洋教授: 在临床上,如何精准识别高风险患者一直是我们乳腺科医生努力的方向。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通过生物标志物(biomarker)还是液体活检(ctDNA)技术,这些方法尚未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例如,MONARCH E研究中的ctDNA结果显示,ctDNA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并未揭示哪些患者能从强化治疗中获益。因此,我们不得不回归到传统的临床病理因素。这些传统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ER/PR状态、脉管癌栓、患者年龄和组织分级等。此外,现有的多基因检测工具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更精准地预测患者的预后。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识别那些真正需要强化治疗的患者,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浪费,从而在医疗资源使用上实现更好的卫生经济效益。



Q3.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出现了多种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或治疗策略。您认为哪些新进展可能会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俞洋教授: 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新药的问世,未来的研究重点很可能是将现有药物应用于不同的患者群体,并进一步评估如何更精准地选择强化治疗的人群。例如,找到合适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来精准识别哪些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尽管内分泌治疗被认为是低毒的标准治疗,但它依然会引发不良反应。在2023年圣加仑乳腺癌(St. Gallen)会议上,与会专家专门讨论了哪些患者可以免除内分泌治疗。我认为未来的方向可能会进一步分层治疗,有些患者会接受深度治疗,而有些患者可能会减少治疗强度,甚至完全免除内分泌治疗。这样可以使治疗更加个体化,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张薪媛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良医汇乳腺肿瘤资讯
乳腺癌领域前沿资讯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