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乳腺癌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联合节拍化疗的临床应用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针对这一热点领域,在2024年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莫红楠教授进行专访,为我们分享免疫联合节拍化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乳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Medicine、 Cancer Cell等发表论文 30 余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委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编委
目前,免疫联合节拍疗法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初步的临床数据或实际案例可以展现这一疗法的潜力?
莫红楠教授:节拍化疗是一种低剂量、连续给药的化疗方式,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尤其是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节拍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方面,国际上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例如,ALICE研究在蒽环类药物联合节拍环磷酰胺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1]。
在国内,由徐兵河院士和马飞主任领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团队开展了一项头对头临床研究,比较节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与常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节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延长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这一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不仅入选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并进行了口头报告,向国际同行分享了研究成果。此外,研究全文也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Medicine》上[2]。通过这项研究的深入探索,我们希望推动乳腺癌免疫联合治疗进入新的研究方向,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整体发展中,您认为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是什么?这些新进展如何改变了我们对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理解和应用?
莫红楠教授:在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寻找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是一条重要路径。同时,通过联合化疗药物将乳腺癌这种免疫“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也可能是提高乳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方向。在这一领域,除了许多临床试验的进展外,诸如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乳腺癌的早期或晚期治疗。此外,单细胞组学测序技术的应用,为患者肿瘤检测提供了高分辨率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技术,研究发现乳腺癌作为免疫“冷肿瘤”对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因素可能在于肿瘤局部存在大量抑制性免疫细胞,而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关键T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这一发现明确了乳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点。
随着多组学高分辨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适用于乳腺癌免疫“冷肿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LAG-3等新型免疫检查点的阻断剂是否能够在乳腺癌免疫“冷肿瘤”中得到应用并显示良好的疗效,也值得期待。从基础实验到临床实验的进一步转化将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对于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未来,您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或潜在的新技术是什么?
莫红楠教授:在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有两个方向值得深入探索。其一是针对免疫“冷肿瘤”的研究。通过发现新的免疫检查点并进行有效阻断,能否将免疫“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其二是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是否可以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ctDNA、MRD或外周血循环肿瘤标志物等液体活检技术,提前预测乳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并筛选出最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人群?液体活检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值得期待的研究重点。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