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文学|评论 太行山人民生活、战斗的精品力作——读张梅中短篇小说集《土吃王》
文摘
文化
2024-11-05 20:30
河北
太行山人民生活、战斗的精品力作
——读张梅中短篇小说集《土吃王》
苏少华
巍巍太行,“天下之脊”“革命之脊”。八百里太行有多少传奇故事流传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浓墨重彩给予赞美,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2024年9月,保定籍青年作家张梅撰写的中短篇小说集《土吃王》,由北京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既是河北保定文化艺术界的一件喜事,为重铸“保定作家群”又添佳作,又是保定广大文艺工作者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一篇献礼之作。该书中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篇小说《土吃王》,既有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呈现,还有当代和平时期生活场景的反映,时间跨度大,地域特色强,主题集中突出,故事曲折精彩,引人入胜。反映出了太行山乡村人民近百年的生活史、抗争史、奋斗史,是近年来撰写太行山生活难得的精品力作。 乡土气息鲜明浓厚,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太行的山、太行的水、太行的树、太行朴实厚道的乡亲……这里有祖祖辈辈乡亲们的根与魂,老百姓世代出生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与太行相依,与山水为伴,辛苦地奔波着,快乐地生活着,他们用一生的汗水和心血守望着太行。因为这本书写的都是保定的风土人情,都是太行的山山水水,有保定农村的平凡生活,有保定人的乡愁,有保定人的基因,所以作为保定人的我对这些都很熟悉,容易产生共情和共鸣,读来也倍感亲切。从地名特征看,有保定府、完县、定县,其中的灵龙镇、灵龙山、香脂河等,也是曲阳灵山镇、灵山,阜平胭脂河等地名的变称,而且这一带自古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只要是老保定人或者熟悉保定历史文化的朋友,读到这些就会明白这本书写的是保定一带的事儿。从人名特征看,在中篇小说《土吃王》中涉及有三十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的姓名、称谓大部分用的是绰号或者代称,如癞头、歪眼、鬼爷、红草、孟老蔫、赵团长、采童道人等,不用着墨太多,通过名字就能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体现出太行山一带乡村百姓的姓名特征。从民俗特征看,《土吃王》中的一些故事,如张彪和红草办婚事时的迈火盆、跨马鞍、撒谷豆、拜天地、结银发、入洞房、掀盖头等风俗;财主张广财为自己55岁生日贺寿,请保定府的戏班子唱保定老调和河北梆子《忠烈千秋》《五女拜寿》《范蠡献西施》等,这些民俗都是保定一带的事,唱的老调和梆子也是保定的传统剧目,并且都是非遗,让人真实可感、身临其境。从行文语言看,小说写得既简洁有力,又富有保定方言特色。小说行文句子基本上都是短句,超过十个字的句子很少,这样读来简洁明快、干净利索、铿锵有力,能够突显人物性格特点。小说还有许多保定本地方言特点,如短篇小说《不远不近》中“磕碜”“遛弯”“嘟囔”;《老十》中的“嘬了一口”“吸溜”“难受”“不顶饭吃”等;《回乡》中的“膈应”“老绝户”“吐沫星子”等等,都是保定一带的方言,读起来既能勾起保定人的乡愁,又倍感亲切。 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太行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是一座有文化的山,是一座英雄的山,是一座革命的山。过去太行山一带七仙女的传说、土匪抢亲、民团抢粮、大户家族的争斗、晋察冀军区的建立、八路军打鬼子等,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开始是简略一翻,但一翻就没放下,一个中午一口气就看完了其中的中篇小说《土吃王》。为什么?主要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矛盾冲突变化大,一环扣一环,一个事接着一个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八路军战士宋义、灵龙镇农民龙秋堂、县城汉奸郭青圭三拨人,在王家坟“抓鬼”的战斗;日本鬼子和汉奸为追捕赵团长屠杀百姓、火烧灵龙镇;张彪与红草婚礼当天遭遇鬼子进村,喜事变丧事;八路军战士宋义在王家坟、县城智斗日伪军等故事,都写得既精彩曲折,又扣人心弦,还合情合理,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故事编排、结构布置较强的把控能力。其他几个短篇小说反映了当代人的婚恋、就业、创业等故事,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也是难得的好故事。特别是短篇《不远不近》,写人物关系不远也不近,平常日子不咸也不淡,同学友谊不温也不火,人物相貌不美也不丑,人生时光不长也不短,等等,读来很有特点,很有味道。好故事就有读者,人们就爱看,永远都不过时。 人物刻画简单明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中篇《土吃王》里的三十多个人物,忠厚老实的管家祈福,好利重钱的财主张广财,装神弄鬼的马神婆,大仁大义的采童道长,知书明理的清末秀才刘文定,仗义行侠、抱打不平的龙大轩,老实本分、世代为农的孟老蔫,向往光明、敢于革命的三小姐张明佳,情窦初开、自身难保的弱女子红草,阴险狡诈、绰号“鬼爷”的汉奸头子郭青圭等等,都是寥寥几笔,简要勾画,说话不多但都有个性和特点,使众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虽然作者描写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勾连复杂,但人物思想与行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转变得合情合理,没有突兀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深刻。比如,张广财对女儿张明佳参加革命的认识转变,龙秋堂对赵团长由杀父之仇的恨向为了革命并肩战斗的转变,赵团长与“鬼爷”郭青圭由混吃混喝到敌我矛盾的转变,红草与张彪、龙秋堂三人之间的“三角”恋情纠葛,还包括歪眼在革命面前弃旧从新、弃恶扬善的转变等,说明作者在人物刻画和形象设计上有着宏大的构思和剧情的反转,使故事内涵更丰富、情节更有意思。 著名编辑家、散文家张守仁说过,写文章“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作者张梅从小生活在阜平,长大后又在保定市区工作,这样的经历使她既有对太行人民生活的深刻认识,生动描绘出一幅太行人民的生活、战斗史诗,讴歌了太行人民的勤劳勇敢、崇信重义、不畏强暴、敢于战斗的鲜明性格,又有对城市现代生活和工作的深刻思考,描写了时代之变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深刻影响。她的作品有她自己生活的痕迹和影子,有她独特的写作特点和作品魅力。张梅在《土吃王》这本书中,通过自己独特的笔触,写出了生她养她的太行山阜平一带独特的生活情景,既有对这一带乡村过去历史的观照,也有对这一带乡村现在和未来的回应。这本书确实是近年来反映保定人民生活和历史文化十分难得的精品力作。
苏少华
河北保定人,有时政评论、报告文学、文化随笔等百余篇见诸省市级报刊。著有《宗吾评论》《文牍步履》《吴良镛与保定》等书籍。主编有《相信阅读的力量》《保定历史文化资政志鉴》系列丛书、《保定气质》丛书三卷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总监制:李会斌
副总监制:陈芳
监制:赵芒姝
编辑:刘羽轩
本文为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旗下《莲池周刊》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