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周刊》文学读本丨2024年9月28期
走进吴江
邓训晶
一
走进吴江,第一眼我便“沦陷”了,那是怎样的一个“美”字了得。它千娇百媚,美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方能体会。它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桨声灯影里,呈现出一幅幅诗情画意。
吴江地处苏、浙、沪交汇处,隶属苏州的一个区,地处水乡,河道纵横交错,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物华丰阜,人杰地灵,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那里的每一处古迹,都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脚踩在每一块斑驳的青石上,都是在与千年的历史交汇,与古人对话。
吴江的同里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知道江南水乡,还是我读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读那首诗时,我并不知道江南水乡在何方,但并不妨碍我对它的向往。那深深的雨巷,那撑开的油纸伞,那丁香般的美丽姑娘,那烟雨朦胧的景色,成了我日后最想去探寻的地方。我多想像丁香姑娘一样,举着油纸伞,徘徊在雨巷,去向我心中的向往致敬。
终于,在宜人的初夏,应朋友之邀,我来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同里古镇,来到了梦里的江南水乡。同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它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同里湖、庞山湖、叶泽湖、南星湖、九里湖四面环绕。水乡的桥是一大特色,古镇中有15条小河呈“川”字形,把古镇隔成7个小岛。河道纵横的水面上,有49座不同式样风格迥异的桥,连接着大街小巷,形成“水乡同里五湖包,东西南北处处桥”的意境。以前家家都有自己的码头,户户通舟。水上画舫、桨橹、船夫,充满诗情画意;岸上白墙、青瓦、花窗,参差有别,错落有致。举目远眺,天似蓝绸云似白雪,凉爽、明媚、清新,美轮美奂的风景,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丹青。吴江,真的美不胜收。
在石板铺成的小街上,随处可见不同风格的小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舟一桨,似乎都在诉说水乡人家的岁月静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悠闲自得,清风徐来,小河边传来优雅的评弹声、二胡声、琵琶声,一群老年朋友在自娱自乐,一幅怡然自得的幸福模样。一条条临河小街,绿树掩映、依水建屋、店铺林立,一幅恬静的景象。在鲁迅先生的书里,我读到过以前的江南,人们走亲访友划着船去,做生意买卖也在船上。朋友说,是啊,他小时候,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船,船是那个年代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他们的人生是从船上开始的。此刻,我的耳畔依稀还有当年的叫卖声,争多论寡的嘈杂声,还夹杂着一些吴侬软语。
转身突然邂逅了同里穿心弄,那长长的窄窄的曲折的小巷,斑斑驳驳的苔藓,缕缕盘绕斜挂的藤萝,让我一下入了迷。对面袅袅婷婷走来了丁香姑娘,她举着油纸伞飘然而至,我与她擦肩而过,她温婉而优美的气质,身上散发的沁香,让我回眸久久凝视。此刻,我觉得江南的美,好像都给了吴江,给了同里。它古朴典雅与时尚潮流并存,一步一景,景随人移,天人合一,入眼皆是诗。
“此身真在吴江里”?我与杨万里一样陶醉。
二
吴江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地方。漫步在吴江同里,我在这里与时光喁喁低语。那些明清年间的古建筑,给同里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有年代的房屋,木门,讲述着同里古老的故事,门环上锈蚀的铜锁,锁着一段风尘;那些雕花窗里,不知藏着多少不同的故事,每一扇窗户里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它每一条古老的石板路,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条小河,轻舟已过泛起阵阵涟漪,把欸乃的摇橹声扔在身后;那一座珍珠塔,叙述着方卿与陈翠娥悱恻缠绵的爱情,因为那悲喜缘分,珍珠塔的故事流传至今,同里也让人更觉浪漫温馨。
倘若你带着历史的目光去看吴江,每一处古迹,都有一段或几段相关的历史。春秋时期的范蠡与西施在这里清波泛舟,成为神仙眷侣;刀光剑影中伍子胥在这里挥戈布局,排兵布阵;西汉辞赋严忌、严助父子,开启赋的新篇;李白、杜甫、陆龟年在此泼墨;苏轼、陆游、杨万里在此抒情;清代文学家王锡阐、医学家徐大椿,活跃在这片土地上;辛亥革命的风云中,有陈去病的身影,他苍健悲凉的诗中,抒发的是一腔爱国情怀;还有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诗人柳亚子;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程开甲——“中国核司令”,世界因他而美丽……这些举不胜举的著名人物出自或来过吴江。吴江,就这样镌刻在历史的丰碑里。
当我踩着历史散落的足迹,带着探究的心情去看吴江时,清清吴江水,荡漾出惊艳华章。诗人蒋捷的那首著名的《舟过吴江》,我挚爱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如流水般易逝,樱桃果红,芭蕉叶绿,花开花又落,大自然由春到夏,时间从指尖飞快滑过,人的一生是不是也如大自然的时序一样,青春易逝,盛世难逢。诗人生活动荡,乱世颠簸,何时归家,心境真是“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我仿佛听见辛弃疾说:“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回忆的是他少年时,曾在这里痛饮一场,酒醒了这里是奔流的吴淞江;张翰也写过:“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秋风落叶时,吴江的鲈鱼正肥美。历代诗人留下的诗行,书写着心灵的归宿。
很多人来到这里,不知是去寻觅江南的烟雨,还是追忆过去的往事。反正我站在吴江的土地上,不想去怀古,也不想去思今。我独倚斜阑,只想无拘无束静静地看吴江美景。看清晨的日出,灿烂的阳光照着咿呀摇动的乌篷船;看日落的夕阳,那是吴江最美的景致,不远处的太湖万顷碧波之上,一轮血红的太阳慢慢从天际落下,那五彩斑斓的夕阳映照着妩媚的大地。
三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首“太湖美”,曼妙的歌声不知醉倒了多少人。我们初到吴江那天,晚饭后朋友带我们夜游太湖。一望无垠的水面,波光粼粼,沿湖灯光闪烁,湖风拂过,把白天的燥热一扫而光,舒适凉爽,惬意极了。极目远眺,群山如黛,尘世的一切喧嚣戛然而止,湖水烟波浩渺,涤尽人间铅华。当你泛舟太湖,遥望一湖碧水,听一曲评弹时,不知会生出怎样的情结与感叹。
朋友极尽地主之谊,如数家珍地跟我们介绍起了家乡太湖。他说,吴江是太湖东岸明珠,有悠久的“丝绸之府”的称号,有新石器时代和商代的各种陶器、陶片、圣水牛骨头,有距今五、六千年的玉器,有大禹治水的“禹迹桥”,有当年吴越之争的古战场遗迹,有“韭溪”夫差雪恨的故事,有伍子胥的点将台,有离太湖不远的与范蠡有关的蠡泽湖遗址,有范蠡与西施的情定之地,有古时候“江南第一桥”的垂虹桥……太多了,朋友滔滔不绝的介绍,真是谁不说咱家乡好。他总结说,反正我们吴江的美景、典故和太湖的壮美数不胜数。是啊,看着泛着翠色温润的清波,雍容而平和,淡雅而从容,旖旎而秀美的景色,怎不让人最忆是江南?
朋友的企业就是吴江著名的纺织厂,我们参观他的厂时,看见高大整齐的厂房里,无数台织布机,眨眼功夫就织出了精美的布匹,那织出的花朵栩栩如生。吴江的纺织业是有历史渊源的,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吴江境内的手工业纺织、制陶、琢玉、漆器等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杭州亚运会上,我们看到了良渚文化,吴江太湖流域第一座良渚文化村落遗址——龙南村就曾经出土过“纺轮”,5000多年前吴江的太湖边,先民们就采桑养蚕,纺纱织布了。到了唐宋时期,吴江的丝织品就是朝廷贡品。在明代中后期缫丝、纺织业、丝制业、冶铁都颇具规模,丝绸远销海外。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纺纱织布的传统,难怪这一带的纺织业那么发达,为不远的绍兴柯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布料。柯桥不仅是国内,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市场,各种各样的布料应有尽有,供世界各地的商家购买。世界著名的名牌服装,精美服饰的布料大多出自这里。
太湖,养育了江南水乡的人民,给中华民族的史页上留下了精彩之笔。
四
舌尖上的吴江美食也非常诱人。热情好客的朋友,准备的第一顿午餐就惊艳了我们的味蕾。主客就座后,各种琳琅满目美食陆续上桌。鳗鱼、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位列其中。
朋友很细致地给我们介绍太湖“三白”的做法和吃法。体形狭长而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的是白鱼,当地的特产,至今还没有人工养殖,也就是说桌上的白鱼是原生态野生的,是自然捕捞的。为了不让过多的作料掩盖白鱼本身的鲜香,它的做法至简,洗净后放上油、盐、姜、葱、生抽,蒸上15分钟就可以吃了。主人夹起一块白鱼说,这可是朝廷“贡品”,一种十分名贵的鱼类,大家品尝一下。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先细细观看一番:洁白的肉质,嫩嫩的,夹起来忽闪忽闪的,放入口中,细腻爽滑,味道太鲜美了。
太湖三白之一的银鱼,形似玉簪,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用它炒鸡蛋,可是一道名贵菜。桌上那一盘银鱼炒鸡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尝一口,唇齿之间,回味悠长,真好吃。
银鱼离水就容易死,所以捕捞上来,马上腌制,晒成鱼干。银鱼的色、香、味久存不变,用它煮汤、干炸银鱼都是风味独特的美食,深受人们喜爱。还远销海内外,外国人也非常喜欢。
太湖白虾非常有特色。一般虾煮熟就变成红色,而“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它的壳很薄,肉质鲜嫩。白水煮熟蘸一点调料就吃,有鲜香的原汁原味。但吃白虾是典型的成就美味,火候至上,煮的时间不能过长,大火水开倒入白虾,30秒即熟。也可以做醉白虾,端上桌还在蹦跶,吃到嘴里,搅动起不一样的味觉体验,味道鲜美无比。
在国际市场上,视白虾为珍品,是高级菜品的佐料。只有在太湖边上的人们,才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时常可以品尝到白虾美味。是啊,只有在无可复制的地域,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美食。
好客的朋友给我们总结,为了保持“三白”的鲜味,最常用的烹饪方法就是蒸、煮,简单方便,大家都会做。简单的方法,唤起了惊艳的滋味。一盘盘“三白”,让我们这群饕客回味无穷。
桌上有一盘青团,一个个晶莹剔透翡翠色一般,拈一个放在洁白的碗中,无论是外观还是颜色,既让人食欲大振又不忍心吃它。轻轻咬一口,糯糯的豆沙馅带着一股特别的清香,直入你的舌尖,香透你的胃,使你停不下筷子。
还有一盘酒酿饼。吃一口,酒香味浓郁。这是一种用酒酿作为发酵剂揉在面粉中作为面皮,包上豆沙或玫瑰馅的小馅饼。酒酿饼甜甜的,吃起来很有一种幸福的感觉。酒酿饼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在春秋、初夏气温不高的时候才有,气温高酒酿饼易发酸不好吃。据说酒酿饼一上市,小辈们总会在第一时间买了给家里的老人送去,这是吴江人对酒酿饼的喜欢与念想。
在吴江离不开“女儿红”的芬芳,这里酿造女儿红历史悠久,始于晋朝。在一个酒庄里,我们看见酒架上,琳琅满目不同年份不同包装的女儿红。一位卖酒姑娘浅笑轻颦,皓腕如雪,递上一杯女儿红,请我们品尝。轻抿一口,一个柔软、绵长、古老而鲜活的梦就浮现在眼前。一杯女儿红,蕴藏着多少对出嫁女儿的眷恋;一杯女儿红,成全了多少诗人墨客的雅兴;一杯女儿红,把我们对吴江的喜爱,都融化在清冽甘甜回味无穷的酒里,深情而执着。不知道是情浓于酒,还是酒助情浓,反正这勾魂摄魄的女儿红,让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还有诱人的香油鳝糊,肉质鲜嫩、黄多脂肥的太湖蟹……在吴江美食不可辜负,舌尖上的吴江,名不虚传。
吴江,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水乡,是文人墨客心灵的家园,是画家笔下写意泼墨的水墨丹青。走过唐宋的风雨,穿过明清的桥,在山清水秀的吴江,我回眸这锦绣河山,聆听着岁月的呢喃。我想,当生命中有这样一段风景与你相遇时,是不是足以填满你人生中的空白?
作者
邓训晶
四川隆昌人,四川省作协会员。有1900多篇散文随笔诗歌,在《文汇报》《解放军报》《四川文学》《五月风》《金山》《中国建设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华商报》《华西都市报》《天津日报》《美国明州时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回顾请点击下方链接:
总监制:李会斌 席晓靖
副总监制:陈芳
监制:赵芒姝
制图:赵岩
编辑:刘羽轩
本文为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旗下《莲池周刊》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