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易 侯苏洋 田鹏 王涛 王子昂 任恒毅
DARPA是美国科技举国体制的典范,在历史上推动了众多影响深远的颠覆性技术。分析DARPA的“小核心、大网络”的创新生态体系,系统梳理其近年来的重点投资项目,对大国科技竞争背景下的科技主题投资有借鉴意义。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在部分“卡脖子”领域存在市场机制失灵现象,借鉴DARPA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通过两条主线投资中国产业突围:1)“新型举国体制”发力方向;2)受益于国家安全需求有望出现技术突破的方向。
▍诞生于冷战压力,持续助力科技突破。
DARPA全称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其成立于美苏冷战期间,过去推动了互联网、GPS、自动驾驶、Siri、隐身飞机、新冠疫苗等许多影响深远的技术创新。
DARPA的技术创新依赖于“小核心、大网络”的生态体系。DARPA内部采取扁平的三层架构,运营着一个包括外部专家、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军方代表、精英科学家、供应商等的外部生态。其特点包括不设立任何永久性基础设施,弹性化部门设置,研发工作外包等。这种灵活、扁平、高流动性的运营模式要求DARPA在项目推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其他机构合作,促进技术在机构间转化。
DARPA奉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模式。DARPA致力于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增强国家的军事和经济竞争力。根据《DARPA:the Differentiator》测算,在历史上美国政府对DARPA的投资不到GDP的0.015%,获得的回报超过GDP 10%,社会回报率高达66000%。DARPA经费主要由企业、高校执行,基础研究经费重点投资于人工智能项目;应用研究与先期技术开发重点投资微电子和空天技术。
▍索骥DARPA重点投资方向,探寻主题投资机会。
DARPA系美国国防部的直属机构,其重点投资均围绕美国的军事需求展开。随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美国战略重心转向大国竞争,提出了“联合全域作战”概念,强调多军种、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一体化指挥控制。DARPA以“马赛克战”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作战体系。
在认知决策域,DARPA致力于资助“情景适应” 人工智能,关注AI的“可解释性”与“可信性”,实现了AI战斗机控制;在太空域,DARPA和NASA合作,推动核动力火箭的原型验证以及月球基础设施框架研究;在空中域,DARPA加大了对极低地球轨道卫星、X-planes等项目的资助,推动飞行器技术的演进;围绕单兵作战能力,DARPA推动了包括外骨骼、神经兴奋剂、喷气背包、脑机接口等项目的研发;在生产制造端,DARPA致力于推动半导体生态体系创新,培育本土微电子人才,帮助学术界、政府和工业界以合理成本快速设计高性能微电子系统。
▍借鉴DARPA投资模式,中国推动“新型举国体制”。
DARPA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大幅提高了颠覆性投资效率。在资金来源上,DARPA隶属于美国国防部,资金来源稳定;在组织结构上,DARPA采用扁平化三层架构,减少了官僚主义障碍;在项目执行上,DARPA采用“小额起步、展期资助”模式,不维护任何永久性基础设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沉没成本。随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稳定发展愈发重要,欧洲日本都在设立类DARPA组织。
大国科技领域竞争持续加码,中国正在积极实践颠覆性技术管理。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研发能力有了长足提升,但在部分“卡脖子”领域中,市场机制存在失灵现象。2023年“科改”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将采用“新型举国体制”模式,强调政府、民企和国企三类主体共同参与,发力攻克“卡脖子”问题。在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趋于前沿的背景下,DARPA模式的投资管理值得深入学习借鉴。
▍大国科技竞争背景下的两条投资主线:
主线一:面对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卡脖子”问题,关注“新型举国体制”发力方向。在地缘政治冲突的“卡脖子”领域,“新型举国体制”有望更有效地统筹集中各方面资源,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建议关注:1)大飞机:①机身制造;②机载系统;③航空发动机。2)半导体:①头部设备企业;②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公司;③制造龙头企业。3)工业母机:①零部件;②机床;③控制系统。
主线二:面对部分前瞻性创新活动的市场失灵现象,关注有望受益于国家安全需求出现技术突破的方向。DARPA极高的回报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对国防技术转化的重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协调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验证试验到产业化各环节,实现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成功跨越。从这个角度出发,建议关注:1)通信网络:①地面通信;②军工电子;3)量子通信:国盾量子。2)商业航天:①商业火箭;②卫星制造;③运营服务。3)人类增强:①外骨骼;②神经增强;③脑机接口。
▍风险因素: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中美科技贸易等领域摩擦超预期加剧;科技领域海外技术迭代速度超预期;政策与监管风险;资金和人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