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收购拓维,助力不良处置: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的点评

财富   财经   2024-11-18 08:26   北京  

肖斐斐  彭博  林楠  李鑫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新办法基于当前金融化险的新需求而出台,更为配套化债政策的加码落地,其拓宽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购范围,强化与细化了风控管理要求,有助于银行风险处置与盘活存量,从而助力银行夯实经营基础。


事项:


2024年11月1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后简称新办法),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政策背景:当前金融化险特征、格局与需求变化,化债力度加码亦需政策配套。


1)衔接新环境,新政策与新需求,强化AMC专业能力。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表述,当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与风险特征均已发生较大变化,相应的风险分类监管制度亦有所调整,此次新办法的推出能实现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等相关政策的衔接,“有利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不良资产主业,提高收购、管理、处置专业能力”;此外,新办法拓宽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展业范围,如可开展咨询顾问等其他与不良资产相关新业务,亦助力AMC有效适应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新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办法的出台或将进一步加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修订,进一步完善配套法律。


2)政策组合拳配套接续,助力地产城投化债,强化支持实体。11月8日,人大常委会批准新增6万亿化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且“专项债资金可以用于收购闲置土地、收购存量房源”。而此次新办法紧随其后发布,结合其“拓宽不良资产收购范围”的表述,及问答环节“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为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新办法或将扫清原有制度障碍,有效配套城投化债与地产化险的推进。



政策要点:业务聚焦并拓维,风控细化与深化,更好发挥AMC金融稳定器作用。


1)聚焦主责主业,拓宽收购范围,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新办法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立足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化解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风险等方面发挥专业特长”,并引导其提高专业收购处置能力,“兼顾资产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综合平衡”,在此基础上有序拓宽AMC可收购的金融不良资产范围,如“允许其收购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重组资产、其他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等”并“明确界定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标准”。此外,新规亦新增AMC可“开展围绕不良资产主业的咨询顾问、受托处置等轻资产、高附加值业务”,进而发挥比较竞争优势去培育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2)细化规范全业务操作流程,深入强化风险防控。新办法不仅对AMC在收购、管理、处置行为的全操作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细化规范,明确各关键环节的监管要求,亦专设风险管理与监督管理板块,从内控和外部监督双向强化风险防控。核心要求如“不得为金融机构规避资产质量监管提供通道,不得为各类机构违规提供融资”“严格审核项目来源,不得通过资金中介对接项目”“不得先定价后估值,不得明显偏离尽调和估值结果确定收购价格”等,将有效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银行影响:优化资产负债表,缓释流动性,助力信用修复并提升经营稳健性。


1)拓宽AMC收购范围,助力银行盘活存量与流动性缓释。新办法有序拓宽AMC可收购的金融不良资产范围,允许其收购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重组资产、其他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等,将显著助力银行盘活存量资产,缓释流动性风险,并有助于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优化和稳定性提升,提升投放能力,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投入到国家政策方针重点支持领域。


2)配套化债政策推进,进而助力银行信用与净资产的修复。新办法衔接新的金融资产分类等政策,拓宽了AMC收购范围,一定程度扫清了化债相关不良资产清收的制度障碍,更为配套化债政策的加码落地,有望助力地产城投化债化险的高效推进,以及两部门的信用风险缓释,进而带来银行本身的信用和净资产的修复,为银行股估值提升带来动力。


3)严格资产处置,提升银行不良资产的真实转移效率,助力银行稳健经营。新办法下,严格的真实性和洁净性标准将助力不良资产在转移时得到合理评估,而不得通过中介获取项目或提供违规融资等要求,亦提升了银行不良资产转移的透明性。综合来看,将有助于倒逼银行进一步优化内控流程,强化风险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进而提高抗风险能力,强化整个银行业乃至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各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



投资观点:不良收购拓维,助力银行不良处置。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新办法基于当前金融化险的新需求而出台,更为配套化债政策的加码落地,其拓宽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购范围,强化与细化了风控管理要求,有助于银行风险处置与盘活存量,从而助力银行夯实经营基础。当前阶段,城投和地产部门信用风险的缓释,是银行净资产稳定的坚实基础,当前阶段建议重新评估银行股的投资价值,积极收获政策红利成果。个股方面,推荐两条主线:①红利主线仍有空间,高分红、高资本的大行更具配置价值;②增长主线贡献弹性,商业模型优秀的公司更有估值提升空。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