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圈干货分析——姚月明提出的“浓非厚,淡非薄”

文摘   2024-11-13 08:37   福建  

关注公众号了解武夷茶

     姚月明提出的“浓非厚,淡非薄”,以及相关的收敛感、饱满度等概念,对于理解武夷岩茶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总结:


1. 浓非厚:
 “浓”的概念:“浓”指的是茶汤入口后给人带来的强烈味觉刺激,这种刺激通常表现为茶味重、口味浓。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加大投茶量、使用小号盖碗冲泡、增加坐杯时间、采用高焙火等方式来提升茶汤的浓度,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使茶汤变得“厚”。
与“厚”的区别:“厚”与茶汤的浓淡无关,而是由茶的析出物丰富度决定。优质的武夷岩茶茶汤厚重粘稠顺滑,具有“嚼劲”,品饮时能感受到滋味甘醇、回味持久深长,层次感明显,且七泡有余香、八泡有余味、九泡有余韵,两颊生津,回甘持久。所以“浓”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可以通过人为操作改变的表象,而“厚”则是反映茶叶内质丰富程度的本质特征。

2. 淡非薄:
“淡”的表现:这里的“淡”通常是指正岩轻火茶,由于焙火程度较轻,冲泡出来的茶汤相对清雅,没有过重的口感。
“不薄”的内涵:虽然这类茶汤看似清淡,但本质上内质丰富。其滋味清长、回味甘爽,层次感仍然丰富,每一泡的感受都有所不同,耐泡度也较高,即使冲泡到后期,茶气依然能明显感受得到。所以“淡非薄”强调的是不能仅凭茶汤的外观清淡就认为其品质不佳,而要通过品尝去感受其内在的丰富韵味。

3. 薄与厚的对立:
“薄”的特征:在岩茶的评审中,“薄”与“厚”相对。茶汤喝到口中,没有饱满度,没有茶香留存感,没有滋味的厚实感,没有茶气沉甸甸的感觉,就属于淡薄无味的茶。这样的茶汤即使通过增加冲泡浓度,也无法带来口舌生津回甘、口齿留香等良好的品饮体验。
与品质的关系:“薄”的茶往往是因为茶叶先天不足,可能是山场土壤生态不佳、过度使用肥料、工艺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品质相对较差。
4. 收敛感:在品饮武夷岩茶时,收敛感也是一个重要的感受指标。好的岩茶在入口后会有微微的收敛感,这种收敛感并非苦涩,而是一种类似于茶叶中的物质与口腔黏膜发生反应,使口腔产生的一种紧致感。适度的收敛感能够增加茶汤的口感层次,并且在收敛之后会带来回甘,使整个品饮过程更加丰富和愉悦。但如果收敛感过强,甚至转化为苦涩感,那么就可能是茶叶的品质存在问题,或者冲泡方法不当。
5. 饱满度:
口感体现:饱满度是指茶汤入口后,口腔所感受到的充实、丰富的感觉。优质的武夷岩茶能够让品茶者感觉到“茶味”充斥着整个口腔,包括唇齿间、两颊、上颚、喉咙等部位都能感受到茶的滋味,就像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慢慢绽放的感觉。
与品质的关联:饱满度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与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正岩山场的茶叶由于生长环境优越,其内质物丰富,制作工艺精湛,所以茶汤的饱满度较高;而外山茶或品质较差的茶叶,其饱满度则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姚月明提出的“浓非厚,淡非薄”,以及收敛感和饱满度等概念,为我们品鉴武夷岩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


武夷茶文化交流平台
武夷茶文化知识交流传播的平台 ,专业的武夷岩茶加工制作分析 ,品鉴武夷山三坑两涧山场茶的心得体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