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头发的保养越来越关注。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是追寻的目标。然而近年来,受脱发困扰的女性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头发的浓密程度降低,甚至发展而来的脱发现象,不仅影响女性的外貌美观,同时也可能对她们的心理、社交、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困扰。
目前,关于脱发的具体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遗传、激素等是导致脱发的内在基础,而环境、饮食、心理、应激等外部因素则是诱发脱发的重要因素。
针对青年女性脱发问题,本文主要归纳了常见的脱发原因,综述了几种针对女性脱发程度评估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包括药物、传统中药提取物以及新型日化原料在内的几种防脱原料,以此为青年女性脱发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防脱生发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1 青年女性脱发原因
青年女性日益受到脱发的困扰,年龄主要集中在 18 至 44 岁,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脱发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头皮的微环境改变,进而损伤了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最终导致脱发。目前对于脱发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激素等是发病的内在基础,而环境、饮食、心理、应激等外部因素则是诱发或加重脱发的重要因素。
1.1 头皮微生态改变
脱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头皮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头皮微环境又称头皮微生态,是由头皮表面的宿主细胞及其分泌物、头皮微生物以及所处的微环境共同构成的。头皮上的常驻菌包括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主要是丙酸杆菌和葡萄球菌,真菌主要是马拉色菌属中的糠秕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和球形马拉色菌。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以往称为女性雄激素性脱发或脂溢性脱发等,是一种非瘢痕性弥漫性脱发,表现为以头顶部为主的毛发稀疏、毛干变细、无光泽,严重时可累及颞部。相较于健康人群,FPHL 受试者的头皮检出的疮疱丙酸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数量更多,且FPHL 人群头皮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更加丰富,因此头皮微生态的改变可能导致女性脱发。
在真菌层面上,相较于健康对照组,FPHL 人群组的头皮马拉色菌相对丰度更大。马拉色菌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白介素(IL)-8、IL-10 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和侵袭酶表达增加,最终浸润毛囊周围炎症细胞。因此,部分研究认为脱发也可能是不同程度的头皮炎症反应的表现,且都与马拉色菌属息息相关。马拉色菌还可以通过选择性表达酯酶合成基因的方式合成酯酶,进而将头皮的脂质分解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会渗透到头皮角质层,改变头皮正常 pH、破坏头皮屏障,也会引发头皮炎症,最终导致脱发问题的产生。
从皮脂代谢的角度来看,皮脂腺分泌和年龄有关。包括青年女性在内的青年人群,头皮中脂质分泌相对更加旺盛,过多分泌的皮脂会渗透到角质层,破坏头皮角质层结构,头皮表面的抗菌肽分泌随之发生改变;同时,脂质也为马拉色菌的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马拉色菌数量过多,进而引起头皮微生态失调,破坏头皮屏障。
1.2 家族遗传史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女性脱发主要受到家族遗传的影响。家族遗传是目前较为明确的导致女性型脱发的因素之一,受遗传易感基因的影响,促使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与毛囊细胞内敏感性增强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导致 FPHL 的发生。有研究表明,FPHL 人群母系遗传的概率更高,约 50%的 FPHL 人群具有女性脱发的家族史,且其他直系亲属脱发也可能是导致 FPHL 出现的高危因素。
1.3 营养异常性脱发
毛囊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由毛囊周围的微循环提供,当毛囊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头发就可能出现脱落的现象。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仅是维持人体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促使毛发生长所需的基础成分,盲目节食将导致毛囊营养供给不足,最终导致营养异常性脱发的产生。青年女性对于追寻苗条身材的渴望,部分青年女性采取节食等错误的减肥方式,因此容易产生营养异常性脱发。
例如,微量元素铁能够保障血液中的含氧量,在其运送到毛囊处期间,还会参与多种酶促反应。铜对毛乳头细胞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毛囊生长发育。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毛囊变性,促进毛囊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维生素同样是促进头发生长的重要组分。一般来说,摄入过多量的维生素 A 会导致脱发。维生素 B2 对于人体细胞发育和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 B2 的缺乏会引起脱发。维生素 E参与维持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平衡,并且有助于防止自由基损伤,因此维生素 E 在一定程度上可对脱发产生影响。
1.4 激素异常或疾病影响
青年女性激素水平异常以及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脱发。例如,女性在怀孕期间受到孕激素作用的影响,部分头发的生长期会延长 ;产后孕妇体内的孕激素含量下降,这些生长期被延长的毛发也会与其他正常生长的毛发一起进入休止期,因此一定时间内会产生休止期脱发的现象。此外,怀孕会导致产妇在生产前后雌性激素变化较大,由于毛囊对雄性激素比较敏感,头发不能适应2 种激素的比例变化,故而生长期的头发减少,进入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头发增多,从而产生脱发现象。上述脱发情况在生产完之后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此外,当女性患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时也可能会脱发。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及甲亢患者会有脱发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早期 FPHL 人群中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相关特征,均表明了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 FPHL 的发生。有研究表明,FPHL 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女性脱发人群更易患代谢综合征,同时代谢综合征可致脱发人群发病年龄提前,加重脱发的严重程度。
1.5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脱发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个人作息问题等因素使得熬夜频繁与睡眠障碍在现代青年女性群体中日益增多。慢性睡眠障碍可引起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稳态失衡,导致毛囊微型化、毛囊炎症损伤及局部免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导致脱发。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生活压力大的青年女性出现脱发现象的概率相对更高。精神压力可通过影响毛囊中的巨噬细胞或肥大细胞抑制毛发的生长,当人承受较大压力时,体内神经肽分子 P 物质增加,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此外,巨噬细胞还将攻击毛囊上皮干细胞破坏其再生能力,最终使毛囊提前进入退行期而导致脱发。
年轻女性群体更加偏爱高糖、高油脂食物,然而摄入过量的高糖、高油脂食物不仅影响人的体态健康,还将会促进头皮中皮脂的分泌,促使脂肪酸合成增多,打破毛囊微环境平衡,亲脂性细菌变得更加活跃,最终导致头皮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影响毛发生长。有研究认为长期过食高糖、高油脂食物可能造成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使血液的黏度增加,从而影响营养供给至毛囊,最终因为毛发生长周期发生改变而产生脱发。
2 脱发程度评估分级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脱发 100 根属于正常现象。但脱发数量持续超过 100 根或出现斑状脱发,则可能属于病理性脱发。近年来,根据性别、脱发的特点及脱发的严重程度,用于描述秃发部位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多种分类方法被创建,并被不断完善和改进。
2.1 整体毛发密度评估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年版)的要求,对脱发者进行整体毛发密度的评估,分为视觉评估与图像评估,具体方法如下。
评估者头顶头发向两侧对称梳开并保持顺畅,每次访视评估必须保持相同的发型(参考首次拍摄的全头头发照片),采用表 1 的 0 ~ 7 级评估量表评价头顶区域头发密度。整体毛发密度评估包括临床评估和图像评估,计算两者的均值作为整体毛发密度。
视觉评估 :每次访视时由皮肤科医生现场对毛发密度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等级。
图像评估 :每次访视时,拍摄全头头发照片。具体操作步骤 :受试者穿上黑色无反光围脖,并将头发梳理顺畅(每次发型保持一致,回访拍照参照首次拍摄照片),下巴置于拍摄支架上,固定数码相机拍摄参数,以头顶为中心拍摄全头头发照片。每次拍照时,需要贴上标签,包括试验编号、受试者编号和访视时间,并设置标准色板(至少含有黑色、白色和灰色)。访视全部结束后,由皮肤科医生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毛发密度评估,并记录评分等级。
2.2 Ludwig 分级评估法
1977 年,Ludwig 基于女性脱发人群冠状区毛发弥漫减少而前发际线保持完整的特点,提出适用于女性患者的分类法,并根据女性脱发严重程度,将其分为 Ludwig I 级、Ⅱ级、Ⅲ级,具体分级示意如图 1 所示。
I 级(轻度):女性型脱发初始阶段,表现为头顶部“王冠”圆形区域逐渐出现毛发稀少,女性往往将头发向前梳以掩盖稀疏的额部,但仍可见发际线头发。
Ⅱ级(中度):头顶部“王冠”圆形区域脱发更加明显,毛发稀少、短小,向前梳发较难掩盖额顶部脱发区。
Ⅲ级(重度):头顶部“王冠”圆形区域几乎秃顶,但前额发际线仍存在,前梳的头发无法掩盖秃发区域,此型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很高。
2.3 Sinclair 分级法
Sinclair 等通过描绘中线头皮上发缝的宽度及阴影的范围体现整体毛发的密度,将脱发严重程度可视化。按严重程度分为 5 级,分级示意如图 2,从左至右分别为 1 ~ 5 级。
1 级 :无脱发。此类型见于几乎所有青春期前的女孩,在超过 80 岁女性中,仅有 45% 属于此型。2 级 :头顶中线发缝增宽,大多数脱发人群表示梳马尾时发量下降。3 级 :头顶中线发缝进一步增宽且中线两边发量变少。4 级 :头顶部出现弥散性的脱发。5 级 :提示脱发进展至晚期。
3 防脱发产品常用原料
3.1 常见的治疗药物
目前外用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或螺内酯等药物被用于脱发治疗中,主要针对雄性激素脱发(AGA)。米诺地尔能加速毛囊由休止期向生长期转化,加速血管再生,还可刺激毛囊上皮细胞增殖分化与改善毛囊局部血供,尽管效果明显,但其使用可能会出现多毛症、刺激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肥大症等不良反应。非那雄胺仅适用于男性患者。螺内酯是一种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仅对部分女性 FPHL 人群适用。它主要通过与孕酮和雌性激素受体结合,使雌性激素含量相对升高,雌孕激素比例升高,使女性 FPHL人群体内雄性激素比例下降;并且在减少肾上腺产生睾酮的同时,对于双氢睾酮(DHT)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有抑制作用,最终减轻因雄性激素导致的脱发问题。服用螺内酯至少 1 年后才会有效果,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精神萎靡、月经紊乱、乳房胀痛等,使用中需关注血钾含量。
3.2 传统中草药提取物
尽管上述药物对脱发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药物副作用较高,开发更为天然、绿色、安全的防脱护发产品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中草药资源众多,中医理论内容丰富,以中草药提取物为原料的防脱护发产品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可以解决多种头发问题。目前,以何首乌提取物、当归提取物、人参提取物以及侧柏叶提取物等为代表的传统中草药提取物在防脱护发产品中的使用最为广泛。
3.2.1 何首乌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鬓发,为滋补良药” ,可见何首乌从古时人们就发现其具有养血生发、滋养护发的潜力。何红梅等研究发现,何首乌提取物作用于黑毛小鼠的表皮毛发后,黑毛小鼠的毛发由休止期进入生长期的时间缩短到 7 ~ 10 天,毛发生长周期缩短接近 50%,并且一定含量的何首乌提取物可以加速毛发的生长速度。此外,何首乌提取物对于产生斑秃的小鼠模型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因为提高了小鼠皮肤温度从而改善脱毛区域的局部微循环。
3.2.2 当归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属于伞形科植物,归肝、心、脾经。宋继权等研究发现,当归中提取的当归多糖在低剂量下使用时,体外培养的人头皮毛囊在第 12 天时仍然处于生长期,而对照组则在第 6 天已进入退行期,证明低含量的当归多糖对毛囊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当归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 II 型 5α- 还原酶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FPHL 的产生;当归还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 -1 和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 -1 的表达来抑制毛囊细胞凋亡和退化,从而达到防脱的目的。
3.2.3 人参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自古被誉为百草之王。《神农本草经》曰:“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久服,轻身延年”;《千方金》中记载其具有滋养护发的潜力。曾万祥等研究发现,每日使用人参根提取物梳理按摩头皮的脱发受试者,比未使用的受试者平均每日脱发根数少 40 根左右,且头发在6 个月内的长度明显长于未使用的受试者,最终的脱发等级评定平均低 2 个等级。研究表明,人参提取物在调控抗凋亡基因 B 淋巴细胞瘤 -2(Bcl-2)和 Bcl-2 相关 X 蛋白(Bax)的表达上发挥作用,会刺激外毛根鞘(ORS)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同时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此外,人参中还含有活性成分人参皂苷 Rb1(G-Rb1),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等多种生物学特性,能够调节部分信号通路促进毛囊的再生。
3.2.4 侧柏叶
侧柏叶是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嫩枝叶,是治疗脱发的常见中药。研究发现,侧柏叶的挥发油、总黄酮、鞣质等,具有抑菌抗炎、防止红细胞氧化、抗肿瘤等功效,且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雄性激素脱发、脂溢性皮炎、斑秃等脱发问题。单承莺等研究发现,侧柏叶醇提物和挥发油可延缓注射环磷酸胺后毛囊生长期老鼠的脱毛发生时间(正常为 10 天),因此对某些药物引起的毛囊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侧柏叶中的松烯醇和红松内酯可以提高毛囊活力,抑制毛囊进入休止期,达到促进毛发生长的目的。
3.3 新型防脱生发日化原料
3.3.1 营养元素类
植物蛋白具有种类繁多、有效成分功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可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在未被彻底水解成氨基酸之前,具有蛋白质性质的中间产物,称为水解蛋白。水解小麦蛋白长链所含的半胱氨酸,可和头发中半胱氨酸相互结合,形成季铵化键,从而达到修护头发的目的。大豆蛋白生物活性高、营养性好,其丰富的氨基酸可与毛发中的二硫键作用,不仅保护毛发,还可加速细胞生长、促进蛋白合成。长时间紫外线照射会导致头发中氨基酸的降解,部分洗护产品通过直接添加氨基酸或氨基酸衍生物来促进角蛋白合成,对受损头发有一定的修护作用。过量的氧自由基会损伤毛囊引起脱发,可将水解大豆蛋白添加至洗护产品中,从而达到抗氧化的功效 。
维生素是促进头发生长的重要组分,B 族和 H族维生素已被广泛应用于洗护发产品中。维生素 B3,又被称为烟酰胺,当其添加到防脱生发产品中时,可以改善毛球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细胞增殖分化。维生素 B5,也被称为泛酸,连续使用含有泛酸类的洗护产品可以提高头发的强韧性,减少掉发。维生素 B5 的前体物是泛醇,它能促进头发生长,主要是通过增强角蛋白相关蛋白的表达。维生素 H,又名生物素,也是一种对于脱发有很好防治作用的维生素。例如,邬燕红等研究发现,30 名受试者在使用含维生素 B3、维生素 H 以及泛醇的防脱育发洗发水 12 周后,头发总密度增长 4.57%,生长期头发的比例增长 6.52%,证明含有维生素类的洗发水具有一定防脱功效。
微量元素在皮肤、毛发等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防脱育发产品中加入微量元素与生物活性分子组合形成的化合物,如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矿物蛋白,可以提高游离金属离子被细胞吸附的能力。作为一种新的锰酶,含锰化合物具有高效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陈丽媛等通过建立头发光损伤模型,证明含锰化合物对头发表面的损伤具有保护功能,将其添加到洗护产品中可以有效抑制头发光损伤。另有研究发现,锌可与毛发半胱氨酸分子间的螺旋结构形成化学键,该化学键类似于二硫键,可以增加头发的机械强度,添加锌盐的洗护发化妆品可预防因洗发引起的锌缺乏。
3.3.2 其他有效分子
Bussoletti 等研究表明,与使用对照洗发水的受试者相比,使用含植物咖啡因洗发水的受试者在 6 个月时掉落的毛发数量相较于受试前明显减少。
某些特定的生物活性分子,可帮助头发再生达到预防脱发的目的。动植物体内均含有肌醇,肌醇中肌肉肌醇的含量最为丰富。研究表明,肌肉肌醇可以通过促进细胞生长达到促进毛发再生、防止脱发的目的。此外,添加腺苷到洗护产品中,可以提高真皮乳头细胞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减轻脱发的作用。
4 结语
青年女性脱发的具体原因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关注头皮微环境、营养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合理释放压力以及使用防脱护发等产品等进行预防和改进。
受脱发困扰的女性可通过整体毛发密度评估、Ludwig 分级法和 Sinclair 分级法进行脱发程度评估,以便及时了解脱发情况并进行干预。
相较于米诺地尔等药物,以何首乌等为代表的传统中草药提取物以及以植物蛋白等为代表的新型防脱生发原料更加天然、绿色、安全。
归纳了当前青年女性脱发原因、分级方法及防脱原料,有望助力青年女性脱发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新型防脱发化妆品的进一步开发。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