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SD) 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慢性和复发性疾病,发生在皮脂腺密度高的皮肤区域。个人和环境因素,如马拉色菌酵母菌、皮脂腺分泌、遗传易感性、皮肤脂质组成、激素、免疫状态、神经精神疾病、体脂含量较高和肥胖,被认为是脂溢性皮炎发病机制的原因,但尚未完全阐明。
关于营养习惯、体重指数 (BMI)、心理情绪状态与痤疮、酒渣鼻和雄激素性脱发等皮脂腺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大量数据。然而,关于脂溢性皮炎、营养习惯、体重指数 (BMI)和心理情绪状态的相关性数据很少。
2025年1月6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 Cosmet Dermatol》(美容皮肤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脂溢性皮炎患者的营养习惯、体重指数 (BMI)和心理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纳入 100 例脂溢性皮炎患者和 110 例年龄在 18-65 岁之间的健康对照者。
所有参与者填写青少年饮食习惯检查表(AFHC),一份包含营养习惯信息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21(DASS-21)的问卷表,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
研究结果:
根据脂溢性皮炎严重程度,脂溢性皮炎患者分为轻度和中度至重度。在总共 100 名患者中,79% (n = 79) 患有轻度脂溢性皮炎,21% (n = 21) 患有中度至重度脂溢性皮炎。轻度和中度至重度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相似)。
轻度组平均体重指数为 24.50±4.15,中度至重度组平均体重指数为 27.39±4.76。中度至重度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明显较高(p = 0.01)。即,脂溢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 (BMI)呈正相关 (p = 0.018)。
中度至重度脂溢性皮炎患者食用动物脂肪和人造黄油的频率更高,而轻度患者食用植物油的频率更高(p = 0.008)。
中度至重度脂溢性皮炎患者的糖消费量更高(p = 0.050)。
脂溢性皮炎患者食用更多的面包和更少的水果蔬菜 (p = 0.001,p = 0.006)。
脂溢性皮炎患者的青少年饮食习惯检查表(AFHC)评分较低 (p = 0.009)。中度至重度脂溢性皮炎组的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21焦虑分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21总分较高 (p = 0.035,p = 0.049)。
研究结论:
营养习惯、较高的体重指数 (BMI)和心理情绪状态可能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健康的营养习惯和心理情绪状态可以防止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和恶化。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