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引自:MedRobot
近日,磅策医疗 自主研发的 HAIRO植发机器人 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布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Artas之后的第一款国产植发机器人,而其性能和功能在多个技术指标上表现突出,与海外同类产品相比实现了显著超越。
千亿蓝海市场: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外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对毛发健康认知的逐渐提升,脱发问题已逐渐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共同面临的健康难题。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0年底,我国脱发人群数量已超过 2.52 亿,占比高达 17.7%。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等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临脱发的困扰。
根据市场咨询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的预测,2022 年全球脱发治疗市场规模为 82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至 2030 年将以 9% 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60.2 亿美元。
由于雄激素性脱发呈慢性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治疗越早,疗效也越好。药物治疗包括内服和外用药物等,也有辅助的物理治疗等。联合治疗的疗效常优于单一治疗。
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满意且供毛区有足够头发者可进行自体毛发移植,无法进行毛发移植者可采用修饰方法,如佩戴发片或假发。
放眼整个毛发移植市场,市场教育不足、产品渗透率低、行业弹性较大、发展潜力较大应是该行业的关键词。未来,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将在这一赛道脱颖而出。
提升精准度与效率
此外,机器人每小时可提取1800株毛囊,效率远超国外同类产品的800株。“虽然我们尚未完全超越经验丰富的医生(每小时2000株左右),但技术迭代让这个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实现创伤小、恢复快的亚洲适配
与国外产品使用1.5毫米直径针头不同,磅策植发机器人采用了0.8-1.0毫米的针头设计,更适合亚洲人毛发的生长特点。这种改进不仅减少了毛囊提取时的创伤,还让取发后的创口几乎不可见,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术后体验。
标准化与数据化赋能
传统人工植发中,每一台手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而磅策植发机器人通过全程数据化管理,为每根毛囊的提取路径、深度和分布提供了精确记录。机器人生成的质量报告可以量化整个手术过程,帮助医生进行术后评估,这种标准化是人工操作难以实现的。
降低医生门槛与延长职业寿命
植发机器人不仅提高了手术效率,还为医生提供了重要支持。传统植发手术需要医生长时间弯腰操作,极大增加了颈椎和视力负担。而机器人可以分担高强度的重复性工作,让医生有更多时间专注于规划和美学设计。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降低了医生操作的门槛,也显著延长了他们的职业寿命。
重新定义患者体验
对患者而言,植发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手术质量,还提升了手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更高的精准度、更小的创伤以及更快的恢复速度,使得植发手术从技术含量到用户体验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通过在精准性、效率、适配性和标准化上的全面突破,植发机器人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张兆东总结道:“我们的目标是将植发手术从依赖经验的个性化操作,转变为可复制、可标准化的技术服务。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服务的期待,也为整个行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毛发健康科普的公益平台,“没毛病实验室”现与磅策医疗联合推出“公益植发”项目,用实际行动将科技成果造福广大发友。
● 第一步:关注“没毛病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