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位于商丘的应天书院,不仅可以了解应天书院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了解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与教书的情况,都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一)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二十三岁,正式入读应天书院。范仲淹入学时,应天书院刚刚脱胎于民间书院,成为应天府的官学,为当时的一流学府。
求学期间,“昼夜苦读,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虽说入读书院是免费的,但需自行解决伙食。范仲淹常“以水沃面,食不继,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一富家子弟见他日日清苦,给他送美食,但他不吃一口,任其发霉。人家不理解并怪罪他,他表示已安于喝粥的清苦,一旦吃了美味担心日后再吃不得苦了。
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学习期间,系统学习了《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并做到了融会贯通,并时常以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怀。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母丧守制商丘,时任应天府知府的晏殊聘请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敦劝徒众,讲习艺文。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为书院制定出一系列学规,严格要求学生,并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气概,继承戚同文“天下同文”的校训,并将其发展成为“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范仲淹一生唯一的专业教学生涯,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的风范,同时创造了应天书院的第三次辉煌。由于晏殊提倡教育,当时居于显位,史载“天下兴学,自公(指晏殊)倡之。”
范仲淹一边任主持,一边担任“艺文”和“易经”两门课的教学。他“每出题,必先自为之,使学生准以为法。由是,四方学者辐犊”。他留下很多珍贵的“范文”。其中有《君以民为体赋》、《用天下心为心赋》、《政在顺民心赋》、《尧舜帅天下以仁赋》、《老子犹龙赋》、《铸剑戟为农器赋》、《四民诗》等,树立了盛世文化的典范。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