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故事(4)从商丘陈家大院看创新

文摘   2024-11-10 07:01   江苏  

参观商丘古城,第一站是商丘八大家之一的陈家。在导游的介绍中,从中大致了解了陈家大院的情况,出乎意料的是,从中看到了科技和创新等理念与机制。

商丘陈家简介

陈宗石(1643-1719年)祖籍江苏宜兴,其家学深厚,祖父陈于廷是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其父陈贞慧,与冒辟疆、方以智、侯方域并称为“明末四公子”。

陈家与商丘侯家世代通好。陈贞慧之父陈于廷与侯方域之父侯恂同为东林党人,陈贞慧与侯方域同为复社成员。1646年,侯方域和陈贞慧定下儿女之亲。

明末,宜兴陈家家道中落。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陈贞慧去世。第二年,年仅十四岁的陈宗石来到归德府侯家认亲。当时,侯方域已去世三年。侯夫人常氏没有嫌弃落魄中的陈宗石,周济他与女儿完婚,并将侯府的东院(今陈家大院)作为陪嫁相送。自此,宜兴陈氏在商丘落根,陈宗石为一世祖。归德陈氏根深叶茂,人才济济。陈宗石的两个儿子陈履中、陈履平均为御史。孙子陈濂,曾孙陈果、陈崇本,玄孙陈焯,来孙陈壇,一门五翰林,四代词馆家,名噪一时。

陈氏六世以上共出御史2人,进士8人,翰林5人,知府2人,知县7人,巡抚1人,举人、太学生12人。

陈家为何人才辈出?难道不与其家训有关?

将科技、创新列入陈家家训

陈家家训(15120字)

爱国爱家,尊祖敬宗。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夫妻恩爱,训诲子孙。

慈恤孤幼,友善邻里。勤俭持家,科技致富。行善积德,扶危救困。

敬业奉献,开拓创新。道德为根,诚信立身。讲究文明,注重健康。

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贫穷不盗,富贵不淫。自幼好学,自求上进。

自信自强,勇攀高峰。修身养性,砥砺成才。交朋择友,礼仪待人。

知足常乐,福祉康泰。荣祖归根,相扶相续。

陈家家训涉及面很广,从家国情怀到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再到为人处事、个人修养,以及社会责任等无所不包,既处理好各种关系,又要求个人有良好的素养,既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又要求守住做人的底线。引人瞩目的是,在陈家家训中就提出“科技致富”和“开拓创新”。虽然从其简单的介绍中无从考察陈家是如何“科技致富”和“开拓创新”,但在人才辈出上,应该跟这两方面有关。

据导游介绍,从陈家大院的建造中,大量采用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建筑艺术。

顶梁柱(墙塌但梁依在)

建立祭田制

解放以前,陈氏有尊祖敬宗传统,祭祀次数较多。比如,春节凌晨,除夕之夜,全族男性成员集中家庙,对祖先牌位行九叩大礼,在先人的生辰忌辰以及每月之初一、十五行四叩礼。四季之中,要按节令供奉食品。

家庙的祭祀费用来自祭田。祭田属族人共有,轮流“值年”管理,当值年者承办全年祭祀活动,并筹办族会——每户参加一人,在清明节,阳历年那天举行会餐顺便议事。

祭田收入部分也缴提成,用来修缮家庙,添置祭器,或对贫困族人之婚丧、求学大事进行资助。

祭田制为祭祀提供了物质基础,进而保障祭祀可以持续。这种机制或制度的建立难道不是创新吗?

《不贴春联门神说》

陈家家庙有大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厅堂正中悬有“福”字匾,在正中之几案下有“忍”字卧碑;厅内东南角有“训诫碑”,碑文记述了陈氏迁商之事,也刻有《不贴春联门神说》全文。

农部公写的《不贴春联门神说》,不贴春联理由有三:

一是应敬惜字纸,说“读圣贤书,当惜字纸”每当看到所贴联残破或飞入粪池,或坠入泥潭,以字纸如此作践,于心当有所不安。

二是从节费省事着眼说“仕宦家春联门神,所费不下二三金,以此可费可不费之二三金,周之饥寒之子,岂有不济?”若一邑如余,可省无数金钱,亦节省之一端也。

三是从求福辟邪方面讲,也无必要,说“若果能做善,自当降之百祥;作不善自当降之百殃”,借贴门神春联求福能真的如愿吗?

公深知贴春联门神由来已久,习俗难改,虽不能要求他人不贴,却可以以此作为家训“示后之子孙”

为不贴春联找出三个方面的理由,难道这不也是一种创新理念吗?

end


扩展阅读






创新故事(1)天图望远镜的诞生与发展

创新故事(2)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经历的三个阶段

创新故事(3)商朝的创新


寿仁论科创
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文章及观点,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咨询服务,与读者进行线上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