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昨天拉出一根9.98%的大阳线之后,今天的中信银行再下一城,上午高开到10.04%,下午一度回落到4%,随后又被强势拉起,以9.08%收盘。
连续两天的大阳线足以改变信仰!事实上,这不是中信银行一家的狂欢,而是整个银行业的强势进击,看看今年以来A股所有银行的情况:
我感受到了,大家回来了
中信银行最为强势,开年才4个月,涨幅接近一半。为什么?为什么我才买了1万块?为什么我没有all in???我真是下贱,明明涨了,却比套牢还难受!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整个银行板块的狂欢。若是按照某些分析师的套路,我也可以说一句:正如我在【扯淡】论银行股上涨的必然性一文中所料。。。
为什么银行在今年异军突起?
我的判断:一直以来的极度低估+证监会新领导上任以后鼓励分红的导向
作为一个过去几年坚持银行股的老韭菜,深知A股的银行是多么悲催的存在。普遍市净率PB不到1。目前表现最差的浦发银行PB0.35,民生银行PB0.34。浦发、民生即便现状业绩不景气,股价不至于才到净资产的三分之一吧?
民生银行当前流通市值1439.76亿。做个不恰当的设想,我要是一口气花这么多钱买下民生银行,成为唯一股东,直接让民生从A股退市。民生银行一年利润352亿,哪怕未来几年利润维持这个水平不涨,差不多4年以后我就可以回本,接下来每年都是几百亿归我。就算考虑到资本充足率的问题,每年留存部分利润,4年回本变成8年,也是划得来的!只要有哪家机构愿意赞助我收购民生的钱,我可以保证未来10年的都有充足的收益可分享,而且还不用看A股的脸色。
如果说民生还有业绩暴雷的隐忧,四大行这种几乎不可能翻车的,PB也才0.6上下。四大行某种程度上可是国家信用背书,它们的股价却是五折大酬宾,市场对银行简直低估得无以复加。
前些年对此的解释是,中国的银行业长期依赖于房地产、地方债等长期存在泡沫的领域,看着业绩亮眼,但是雷都埋下来了,翻车是迟早的事。这么说就挺没意思的,部分银行确实一直存在掩盖不良的操作,比如盛京银行、锦州银行等;但非要说整个行业都在造假,都在掩盖,这未免有点太看不起中国监管的水平了。
如今潮流褪去,房地产该出清的也出清了,该抢救的也都在抢救了,大家发现:原来大部分银行的底裤都还在,而且还挺紧的。。。
中国银行业从2012年之后对于拨备的重视,终于到了回报的时候。
今年2月,证监会换了新领导。3月以后,新领导大刀阔斧开启了一系列操作,大的方向有二:一是狠抓各式妖魔鬼怪;二是鼓励分红等市值管理。
抓了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妖魔鬼怪,可以极大地整肃A股一直以来炒垃圾股、概念股的神经病风气。
鼓励分红提升投资者的回报率,吸引更多的长期资金。不得不说,A股没有哪个行业能像银行一样长期保证稳定的分红,主流银行近些年现金分红比例都在净利润的20-30%之间。注意,这个长期可不是最近三年或五年,而是十年以上的维度。
新领导的政策下,银行的吸引力急剧上升。
从涨幅来看,领涨的主要是城商行,看样子资金还是喜欢炒大盘里的相对小市值的股票。此外,今年城商行的业绩普遍不错,后续我会继续分析。
以上只是大环境的烘托,为什么独独中信银行涨那么多呢?
猜测可能跟我对于中信银行暴涨原因的一点猜测一文提及的可转债有关。
4月2日中信银行公告,其控股股东中信金控将持有的263.88亿元中信转债全部转为A股普通股,按照日子算,转股那几天的价格大致在6.16-6.27元左右,而中信转债目前的转股价是6.10元!
换而言之,中信金控基本上看股价略高于转股价,一口气就把手头上所有的转债全部转成股票,至少账面上保证不亏本。转债之后,中信银行也就免除了偿还264亿转债的窘境。股价拉得越高,转债转成股票就越有吸引力;转债越多转成股票,中信银行钱就可以还得越少。
目前中信转债还剩134亿未转。中信金控作为中信银行的控股大股东,只要账面过得去,转了也就转了;其他持有人可跟中信非亲非故,没必要当老好人。所以,中信银行接下来的股价势必要维持一段时间高位,才能继续吸引转股。至少在明年3月之前,股价维持在6.10元之上(分红之后转股价会下调,预计在5.9元左右),才能保证把可转债这帮大爷伺候舒服。
如果可转债这条路行得通,最近我又发现了一个标的——兴业银行。兴业2021年12月发行500亿可转债,预计2027年到期。目前已转股的不到万分之一,转股价23.29元,当前股价16.30元,似乎有想象空间。
说起兴业银行,前表显示兴业银行今年涨幅才0.56%,怎么连民生、浦发都不如呢?
哎,参考不靠谱的股东:涨停的兴业,讨债的民生一文,谁让有个傻叉去年年末最后一天拉了一个涨停呢。。。这不就显得今年涨得少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