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的2023年报如约而至。之前说快报这次或许真的不一样了:2023年银行业绩快报概览的时候聊了几句,现在拿到详细的更要好好唠唠。
正好昨天浦发银行发布业绩快报,暴露了惨烈的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降,其中净利润更是接近30%的下降。这是什么概念?浦发的资产规模约是平安银行的1.6倍(9万亿vs5.6万亿),而归母净利润居然比平安还低(367亿vs465 亿)!这就很不好意思了。。。
2023年浦发和中信有一个共同点:董事长和行长都换了。浦发的一二号位直接被踢走,空降了两位,所以新领导难免有“洗大澡”、“大扫除”的意思。中信虽然也换人了,但是新董事长是原行长升上去的,新行长是原常务副行长升上去的,搞了半天新班子还是自己人嘛,这业绩做难看了,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1、收入情况
收入和利润情况早在1月的快报中已经剧透,营业收入微降2.6%,归母净利润增长7.91%。收入降,而净利润涨,靠的就是拨备上的调节。拨备(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少提了92亿(同比下降12.88%),一举将营业收入负增长的2.6%提升到了营业利润正增长的2%。
再加上所得税同比少了36亿(同比下降34.79%),居然把净利润的增长拉到8%左右,这要努把力都能做成两位数增长!这么大银行当然不可能偷税漏税,应该是配置了国债等免税资产带来的税收红利。
营业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净利息收入下降导致的。
年报很贴心地给出了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的变化结构。结论是资产扩张规模带来的+102亿元,而利率带来-174亿元,两者一结合最终呈现的是-71亿元(四舍五入导致的)利息收入损失。
换成人话就是:贷款利率不行了,只能靠多放贷款抗住了,俗话讲的“以量补价”的道理。
事实上,中信银行的净息差从1.97%下降到1.78%,足足下降了19个BP。下降幅度和平安银行一样,但是平安依然维持着2.11%的净息差水平,中信银行的净息差几乎已经跌破1.8%的均衡线(具体见为什么银行必须赚钱?)。这是个很不好的兆头。
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在下滑,而且2024年会进一步下滑,因为LPR一直在下调。
付息负债的成本率则在抬升,无论是公司或个人存款,无论定期或活期存款,都在涨。而且,一个最不好的趋势:虽然个人存款余额增长3300亿,但是涨的全是成本最高的定期存款。仅此一项,就足以把贷款的收益吞噬。
中信的公司板块倒是压降了定期存款占比,可惜不足以对冲整体成本的提升。
中信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2、压力给到零售这边
答案可能是“行长致辞”中提及的“零售第一战略”。原因很简单,成本在可预计的未来看来会无可避免地上升,只能依靠贷款利率维持净息差的稳定,而银行在零售贷款上有更高的定价权。
中信素以对公见长,手里大把的政府机构客户。在这些大客户面前,贷款要是涨价,分分钟就转到别家银行去了。事实上,现在中信对大客户们更多是转向中间收入为主的服务。更何况,对公贷款的不良率虽然降了,但是依然比零售贷款的不良率高。
所以,对公息差薄,不良高;零售息差高,不良相对较低,只能苦一苦零售客户了。。。
零售的利息增长主要来自两部分:零售贷款(中信称之为“个人贷款”)和信用卡。
年报称:本行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 1.7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573 亿元,增幅 10.13%,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及信用网络贷款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 9,71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1 亿元。那么不难推算,按揭之外的产品贡献了个人贷款的主要增长,这些产品一般是消费贷(利率相对高)、经营贷(利率相对高,小微类可能会略降)。
信用卡业务的交易额虽然下降2.73%,但是累计发卡量和余额都在增长,说明资产投放在向信用卡倾斜。即便如此,信用卡业务收入594.21亿元(很罕见的敢公布信用卡收入的银行!),却是同比下降0.67%。因为没有单独公布信用卡的不良率,对此只能揣测,信用卡的不良率恐怕也在增长,侵蚀了本该增长的利润。
这么做的效果,是否有提升零售板块的贡献呢?
3、风险,还是风险!
很遗憾,并没有。。。零售板块贡献了42.0%的收入,却只贡献了21.3%的利润(比2023年还要低)。公司板块贡献了44.5%的收入,利润贡献却是55.9%!事实上,尽管增加了零售的投入,零售板块的利润贡献却是三个板块垫底的存在,连金融市场板块都不如!
营业收入和利润之间的差值大头是拨备,我们只能得出推论:零售贷款的不良情况不妙。零售的不良率上涨了18个BP,恐怕目前的不良生成率依然居高不下。
简单总结一下故事的框架:因为净息差的持续且未来可预见的下降,中信不得不将资产配置到更高收益的零售端;但零售端的风险有上升的趋势,吞噬了本该贡献的利润;然而,中信的对公端却依靠压降不良,反倒以更窄的息差贡献了更多的利润,挺身而出稳住了大局。
同志们啊,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尤其是粗的那条腿不能掉链子!反面例子:一个零售转型的失败案例——浦发银行2021年报读后感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值得一提,根据年报,中信银行的员工人数比去年多了5788人,在如此环境下还能逆势招人,可能也是对零售投入的体现。毕竟零售比对公更“费”人,需要更多的客户经理、更多的研发、更多的运营支持。
如果人数增加了,那下图的数据就更有意思了(单位:百万元):
工资奖金部分几乎没变,人数增加,所以人均薪酬必然是下降的,下降比例似乎还不小。。。另外,为什么社会保险费用少了4.62亿?正常社保不是跟公积金一样,是每年基数上涨吗?怎么做到公积金多付了,而社保少交?这个操作怎么做到的,真心求教!!!
最后一个小吐槽:在“4.1.2 绿色运营”中提到:空调系统使用方面,温度设定保持在适宜温度上,排风量结合不同时段自动调整,周六日、法定节假日空调保持关闭状态。
所以中信的同志们周末加班连空调都没得吹了吗?
既然都读到这里了,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