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2023年报拾遗,兼论社会保险费用之谜

文摘   财经   2024-03-22 22:37   上海  

昨晚中信银行2023年报:又来了一个搞零售的卷王?一文写得有些仓促,其实长达472页的年报里面内容极其庞杂,一篇文章不足以完全剖析。本文就对前文未采纳的材料汇总,姑且作为拾遗补缺。

1、首先昨天看的比较匆忙,以为中信银行没有单独披露零售贷款、信用卡的不良率。其实是披露了,只不过没有放到对应业务的章节,而是放到了“2.9.2.3 风险管理”中。

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的不良率是0.84%,较上年末上升 0.13 个百分点。

信用卡的不良率是2.53%,较上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

虽然两者的不良率都比平安银行要低,但是上升幅度都远大于平安银行。这说明不良生成率高企,在净息差并不高的情况,新增的零售贷款不良不容乐观,这多少说明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风险是放松了,也有失控的苗头。

补充的不良数据进一步佐证了昨天文章的结论是合理的推测。

2、虽然“行长致辞”中明确提到了“零售第一战略”,但是除了这处,472页年报中仅有两处提到过:第72页讲工资代发;第85页讲信用卡。这就有点奇怪了,如果“零售第一”真的是全行第一优先级的战略,提的存在感未免太小了。

在官网公布的业绩推介PPT(浓缩版的年报),搜“零售第一战略”也只在零售的板块提到过一次,试试看能不能从下图找到在哪里。。。

在年报“2.7 战略规划情况”中,明确提到的“新三年规划”中,未来的战略是:全面建设有担当、有价值、有特色、有温度的“四有”银行“五个领先”银行战略,即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规划还是那种大而全的名词,方方面面都要。所谓“零售第一战略”从年报和推介PPT来看,都是作为零售板块业绩介绍的时候提一下,更像是业务板块内部的口号,而非公司级的战略。

我能理解中信内部有强势的公司金融,零售第一固然有较多阻力。然而,任何战略的第一步一定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给所有员工洗一遍脑才能做到有落地的可行性,不然就是空喊口号。

零售短期来看,可以赚一波高利差的红利,但没有持之以恒的长期投入,难免陷入机会主义的泥沼。

3、关于社保费用的事,今天请教些朋友,此处做下详细的讨论。

还是先放出这张图:

已知根据年报2023年员工人数比2022年增长了5788人。

“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一项可以用降薪来解释。毕竟银行员工收入的大头都是所谓的绩效奖金部分,这部分是最好克扣的,大家都懂得。

“住房公积金”是根据前一年的工资基数缴纳,一般来讲会逐年提升,所以这个变化也说得通。

“社会保险费”的原理和公积金是一样,却为什么反而降了,而且降幅居然有23%(高达4.62亿)?这个数据就得琢磨下。

有朋友说,可能是因为政府有补贴。我是耳闻过对于企业是有所谓稳岗补贴一说,传言中对于员工多的大公司有类似的补贴,交换企业不裁员,稳定就业。之前疫情期间政府就在社保等方面对企业做过相关照顾。那么找一下前几年数据看看:

下图为人数、薪酬、社会保险费的每年同比变化情况。2019年到2022年这四年的社会保险费都是正增长,只是幅度不一,而2023年直接-23%。2020年后是疫情后颇为紧张的时期,所谓稳岗补贴也没有让社会保险费用降下来,怎么2023年政府就开始大手笔补贴?另外,政府再怎么有钱也不用大手笔补贴中信银行,中信过去一年可是狂招人啊?

所以我认为补贴返还的说法解释力偏弱。

还有朋友猜测,有没有可能是薪酬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拿高薪的领导少了,而拿底薪或者低薪的客户经理多了。中信去年招人多,如果招的多是销售类,第一年社保可能是按照底薪交的。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中信的年报分别给出了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支持人员的人数,管理人员数量涨了约1000多(两年口径不一样,2023年是集团,2022年是银行),这可不像是让领导先减的架势。

好吧,排除了以上两种推论。再考虑堂堂大银行,出来混的,总不能明着克扣员工的社保,这太丢脸了。

猜测是有一些给员工的费用算入了宽口径的“社会保险费用”,要么2023年砍了很多,所以该项省出了4个亿;要么改口径,归入到了其他科目下,比如“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或“职工福利费”。如果是后者,这两项本来就在降,说明降的比例更高。。。

能猜的就只到这个程度了,银行的同志们啊,降本增效到底还是来了。。。

哎,后续可以写个费用专篇,看看行业的寒气有多逼人,晚安!

诸葛不亮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