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的风向标:新准则的影响浅析

文摘   2024-10-30 21:43   上海  

之前有朋友咨询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平安2024年三季报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较年中报少了233亿?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加上少数股东权益,即财报中的股东权益,更通俗的说法叫,净资产。

一般而言,公司每年都在创造利润,利润留存会不断增厚净资产,净资产理论上应该越来越多。那为什么短短一个季度,会少了233亿呢?

比较三季报和年中报如下:

因为公司一直在创造利润,所以“未分配利润”涨的挺多,但都被“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的负增长带下去了。根据年报的解释,资本公积的减少一般是因为核心人员持股计划、长期服务计划导致。

其他综合收益则进一步细分成“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等等拗口的科目,三季报本身也缺乏这些细项,所以这个问题的探究也只能到这个地步了。

究竟什么是“其他综合收益”呢?为什么给净资产带来这么大的波动?

直到前几天,看了财新关于当前保险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报道,我才记起还有这么档子事,算是能做一些粗略的解释。

先开宗明义,保险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相当于银行业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银行的影响具体见未来十年银行业的风向标:《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影响,某种程度会决定今后很多年保险行业的发展路径。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 2017年5月和2020年6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和《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 号>的修订》(统称IFRS 17)。随后,中国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保险合同》。根据规定,我国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保险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其他执行国内企业会计准则的保险企业自2026年1 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

此外,上市保险公司还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2017年3月,中国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了三个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会计》,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接轨的准则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该准则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4年完成了的最终版本,内容包括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和套期会计等,市场称其为IFRS 9

这些字看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会计类很多拗口的长词语都不是普通人能理解。政府要求我国的保险公司都必须逐步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对应国外IFRS 17IFRS 9

按照年报披露,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均于2023年1月1日开始的会计年度起采用新准则。中国人寿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启用。

这套准则所覆盖的范围极广,目前正在逐步实施阶段,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讲明白的。我初步研究下来,至少有两点影响将会在未来有很大的意义。

第一,调整保险服务收入与保险服务费用的确认原则。根据新保险合同准则,保险服务收入将基于提供服务的保险期间内确认。同时,保险合同中的投资成分将不计入损益。受此影响,长期人身保险合同收入将大幅减少。(摘自平安2022年报第84页)

按照坊间流传的说法,泰康人寿的创始人陈东升在下海之前经商之前,就立志要开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他研究各国商业,最终发现保险公司的营收是最快起规模。

你想,你买一份一万元的保单,这一万元就会全额算入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可是你到银行存一万元,只有这一万元放贷产生的利息才是银行的营业收入,这营业收入能涨得不快吗?(冷知识:世界500强是按照营业收入排序)

可是,这种算法在新的准则之下不存在了。

新准则要求保险服务收入的确认首先需要剔除投资合同成分,并在合同期限内逐步确认,因此保险服务收入将有较大下降;而产险由于短期合同较多,因此保费下降的影响相对较小。

2018 年,银保监会曾公开表示,对几家上市保险公司开展的 IFRS 17初步测试结果显示,从保费收入来看,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普遍降幅在 60%~70%,主要原因是在保险合同收入中剔除了投资成分;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基本维持不变。

第二,金融资产分类规则调整,保险公司有一定的调节空间。

新的金融工具确认准则将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被取消,权益工具只能划分为 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增大。同时,IFRS 9 赋予险企 FVOCI 指定权,可以用来缓解利润表波动,但指定后不可撤销。

因为保险公司持有大量的权益类产品(俗称的“股票”),这部分产品会以公允价值计算(股票每天的价格都在波动)。

如果权益类产品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则会影响净利润,即跌了会减少利润,涨了会增加利润。注意,这里是按照公允价值算出的,其实股票还在手里,不过是纸面上的变化。

如果权益类产品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OCI),则净利润不受任何影响,但净资产会受到影响。

还记得本文开头讨论的那个问题吗?

正是因为部分权益类产品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净资产。

正是因为行业普遍在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就会出现利润普遍增长,但净资产波动会加大。比如,新华保险2024年中报显示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1%,但净资产反倒降低了21%。中邮人寿二季度扭亏为盈赚了57亿元,但净资产却同比下降了50亿元。过去净利润累计增加净资产的惯性思维被打破了。

从保险公司的视角,权益类的公允价值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要么体现在当期净利润上,要么体现在净资产上,这不过是个科目调整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其他综合收益”承担了和银行报表中拨备(资产减值准备)类似的角色,可以调节平滑净利润。

这套新准则的实施,带来的前后重大变化恐怕超过了实施者的预计。如何应对这段时间的混乱,还需进一步摸索。

从投资者的视角,除开利润表,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需要重点关注。

最后要说的是,一般而言,普通工商企业的财务报表是最好理解的,卖产品或服务,赚利润。银行的报表因为有资本要求和减值准备,会更复杂些。

保险公司的报表是公认最复杂最难懂的,因为其中充满了各式假设,几个假设数字的调整,对应报表上的数字可能就是十亿级别的变动。就目前我的功力,也就勉强分别“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的意思,读懂读透实在力有不逮。

这种晦涩是把双刃剑,有可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但也有可能是价值洼地的存在。

最近重读了《戴维斯王朝》,又让我产生了研究保险股的热情。毕竟所谓的“戴维斯双击”,正是老戴维斯在保险股上实践出来的。

诸葛不亮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