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2023年报:解密收入、利润之间的隐藏关系

文摘   财经   2024-04-14 21:17   上海  

1、增长真的来自收入吗?

2、还原邮储真正的营收-利润链条

3、邮政和邮储的关系

4、人事的未解之谜

邮储银行2023年报比预计中要好一些。营业收入微涨2.25%,归母净利润微涨1.23%。

相较于同业营业收入微降,依靠拨备调节才把净利润转正,邮储的表现算不错的。但是细究结构,邮储的表现远没有两个增长数字那么简单。

1、增长真的来自收入吗?

邮储营业收入的增长来自净利息收入的增长(增长81亿),非利息收入负增长6个亿,加上净利息收入占比高达82%,可以认为营收的增长主要是净利息收入贡献的。

具体到净息差,从前一年的2.20%,下降到2.01%。尽管下降了19个BP,但是净息差依然超过2%,这水平在业内只有招行、平安少数几家可以保持。

净息差下降,净利息收入的增长就只能来自于规模增长。根据年报计算,规模增长贡献+303亿,净息差下降贡献-221亿,两者一合并就带来了净利息收入+82亿的增长。

只是这么看,邮储依靠贷款规模的扩张,再加上净息差足够大,做出了超越同业的业绩。

如果读过成也邮政,败也邮政——邮储银行为什么不赚钱?一文的朋友,应该感觉到事情哪里不对了。

所有银行之中,只有邮储的净息差是不真实的,因为它有一项独有的“储蓄代理费及其他”。

2、还原邮储真正的营收-利润链条

邮储因为其与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后简称“邮政”)独有的合作模式,会通过邮政代理网点吸收个人客户存款,邮储为此向邮政支出代理费用。

这项费用会归入到“业务及管理费”之中,由此导致邮储有国内银行最高的成本收入比,高达65%。其他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基本维持在20%-30%。其他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的大头均为员工费用,毕竟银行的主要支出都花在人员薪酬上。邮储的“业务及管理费”中员工费用640亿,代理费1149亿。整个“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163亿元。

邮储认为,代理费是支付给邮政帮助吸收存款的费用,所以放入费用项目下。

银行利润的公式:营业收入-费用-拨备=净利润

然而,如果我们认为所谓“代理费”是邮储因为揽储的行为而支付的存款利息,或者说是“利息成本”,那么该项费用就应该算入“成本”中,而从营业收入中扣掉。

我们将该项费用代入放入利息支出项,计算可得到邮储的净息差是1.19%。这可能是全中国大中型银行里最低的净息差了。

代理费放到“营业收入”,还是“业务及管理费”中计算,并不影响净利润最终结果。因为拨备项也同比少提了91亿。

好吧,说起来有点乱,我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

如果按照现在邮储银行的计算方法:

营业收入(+82亿)-费用(+163亿)-拨备(-92亿)-杂项=净利润(+11亿)

净利润的增长是由营业收入的增长带来的。营收的表现是跑赢市场的。

如果把代理费换到营业成本之中:

营业收入(-45亿)-费用(+36亿)-拨备(-92亿)-杂项=净利润(+11亿)

这种口径下营业收入项就是负增长,净利润的提升是依靠释放拨备调节出来的。

银行因为独有的拨备,是很容易依靠拨备调节平滑利润。营业收入是实打实一笔一笔做出来的,相对来讲“美化”的余地不多。营业收入更能反映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邮储银行的代理费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对其营收的判断,需要额外关注。对于银行业的跟踪分析水平,邮储银行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若是有人夸赞邮储超过2%的净息差,而认为它的经营水平超过四大行,则是非常典型的“纸上谈兵”,只是单纯罗列数据而不知道深入分析。

3、邮政和邮储的关系

既然已经说到了代理费,有必要看看持股比例62.78%的邮政,一年从邮储拿到了多少钱:

收到储蓄代理费1156亿元。这个金额和前文的“1149亿元”对不上,因为邮储和邮政还有一个约定机制:存款激励金额任何情况下不高于存款利率上浮利息成本分担机制下邮政集团需承担的金额。好吧,其实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猜测是会根据揽储的利息成本对邮政有约束,不然邮政那边高息揽储,储蓄成本本来就是邮储承担,再算上给邮政的代理费,邮储岂不是被薅两次羊毛。所以设置限制,当邮政拉来的存款利息过高时,要反过来给邮储钱,抵消高成本。这种机制下,邮储应该拿到的金额是7亿元。

1156-7=1149亿元,这就是邮储支付给邮政的储蓄代理费金额。

此外,邮政集团通过其网点还会代理银行的其他业务,比如代销保险、代销理财等。为代理行为,邮储需向邮政支付手续费196亿元。

邮储租用邮政的土地使用权、房屋、设备等,需支付租金10亿元

当然,这钱也是有来有往的。邮储向邮政集团及其关联人提供综合服务及销售业务材料可获得收入31亿元;接受邮政集团及其关联人提供的综合服务及采购商品而支付的费用付出29亿元,两项相消,邮储大概能从邮政拿到2亿元的收入。

前述几项加总,邮储一年向邮政通过正常的合作(年报中披露的关联交易)上缴1353亿元。

此外,邮储每年保证30%的现金分红。2023年邮政根据持股比例可拿到的现金分红为162亿。

综上,关联交易加现金分红,邮政2023年从邮储拿到的现金是1515亿元。

考虑邮政集团在国家层面有基础建设的意义,其主营的邮政类业务大概率是不赚钱的,因此邮储对于邮政就是一只完美的现金奶牛。

另外,本来想追踪下邮储银行保险收入的明细。邮储银行的代理费用增长了24.16%,基本上都是卖保险卖出来的,邮储银行热衷于卖中邮人寿的保险在业内算是有名的,邮储的员工对此也是怨声载道。

结果发现,原来中邮人寿不是邮储银行的子公司,而是邮政集团的子公司,等于中邮人寿是和邮储银行并列的兄弟公司。中邮人寿的数据并不体现在邮储银行的年报里,这个就留待后面再写吧。

4、人事的未解之谜

2022年4月,前任董事长张金良调任建行担任行长(现已升任建行董事长),邮储银行的董事长一职空缺了两年!这期间一直是有行长刘建军代为履行董事长一职。

也就是,刘建军代行董事长的职务足足两年了?要是看好他,早就该扶正了。代理两年,还不扶正,只能说在另觅人才。

事实上,2023年3月工商银行的副行长郑国雨调任中国邮政集团担任总经理一职,而惯例上,中国邮政的总经理会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无疑是根正苗红的董事长人选。

然而奇怪的是,一般这种调任,最快半年就有监管公示,然后正常上任。邮储这都调任满一年了,还没有正式的发文任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诸葛不亮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