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人张春帆先生曾记载了一段孙禄堂先生于1928年9月7日在上海安乐宫与他的谈话,【1】二人这次交谈,多有耐人寻味处,张春帆先生写道:
“愚到安乐宫时,李将军及赵尉先已至,孙禄堂先生亦自首都来沪,先生已六十有九,面隆准长髯,精神矍铄,孤韵沉静,一望而知其为有绝顶功夫者也。愚闻先生之名,十余年矣,惜在北方未能一晤耳。愚既晤孙先生,乃进叩柔术之要。先生曰:‘无他,养气而已,能养其中和之气,便是上乘功夫。昔人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除中和二字以外,无他术也。大凡柔术以养气为宗,养气以静为主,必先能自静,乃能自动。否则静且不能,安望自动乎。’语其精当赅括,愚至表钦佩。且谓先生:‘吾一见先生之面,道气盎然,即知养气功夫,已臻上乘,此种功夫,不特可以强壮身体,不生疾病,而且功夫倘到绝顶,即能却病延年长生不死。仙家所谓绝阴长生,亦不过如是。且文武一途,原无二致,儒家所谓我养我浩然之气,既先生所言中和之气也。第佛家养气功夫,先从空处做起,转不易有成也。’先生亦甚以愚言为是。已而来宾已及数十人,……孙禄堂先生表演二次技艺精绝。不愧前辈英雄。……”
由孙禄堂先生之言可知,其柔术之要以中和为宗旨,由自静致自动,具有动静互寓之效。所谓由自静而致自动,乃空而不空之理,故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能。此理法虽是源自孙氏形意拳,而孙氏八卦拳、孙氏太极拳亦从此理。
如何能自静呢?
把心放下而已,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孙氏拳从无极式开启贯穿拳术体用始终者,无不是把心放下,身心如在虚空之地,即使与人格斗时,亦不动怒,打人如稻草,或曰如戏孩童。故孙氏拳养气之体用,无运气之说,与所谓“内功经”之理法完全不同,亦完全不同于郝派太极拳以意行气之说,而是以形调息,渐入息调,乃至息无,飞腾变化,动静如一,由是拳术体用进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境。所谓无中生有,空而不空之道,此孙氏拳中和之道。因此,孙禄堂先生言:“除中和二字以外,无他术也。”
据刘子明先生言,张春帆先生对孙存周先生的武艺亦甚赞叹,某次他观看了孙存周先生演示的八卦拳和八卦剑,当场书以“莽尘野马,幻影须弥”赞颂之。孙存周先生此等武艺风神令人神往,然而非中和不能臻其境。看今日线上线下之武艺,惟不胜唏嘘。
【1】张春帆(1872年——1935年),名炎,别署笔名漱六山房,江苏常州人。张春帆早年在江苏南京浦口海关供职,后在广东法政学堂任职事,曾应天津洋务局总办、常州人钱鑅之邀,担任总文案,后辞职到江苏苏州、上海当寓公。民国之后,他曾创办并主编三日刊《平报》。晚年他定居上海,因其好友邀请,担任上海储蓄银行秘书,并至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