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拳空静初兆之径

文摘   2024-12-23 06:11   西班牙  

练拳进入空静的基础是了解自然、松空、对应的相互关系、相关状态与基本要领,对此笔者以前介绍过一些,重复的内容这里就不讲了。

作为具体心法之一,就是从对重心的运用入手,即充分利用地心引力对行拳的作用,然后使拳中效能超越地心引力的作用,所谓天地人合一,这里存在一个顺——————真的进阶。

在初乘阶段,要感知身体四肢随着地心引力顺行逆缩行拳。这个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里有三个要素,心静、身松、持恒。

心静、身松、持恒这三条对于任何一个习武术者,乃至对于任何一个练习竞技体育的人皆属于几尽皆知的大道理,所谓废话。

但如果说心境是有层次的,身松也是有层次的,持恒同样是有不同标准的及这些层次和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则不仅各派武术各有不同,而且甚至很多武术门派根本就没有这些层次和标准的经验。所以,至少对于练习孙氏拳者来说,还是需要对这三个要素有一些了解的。

心静

心静的第一步是能够做到把心放下,把心放下是处于一种恬淡的状态,然后才能入于浑沌,进入忘我、忘记时间的状态。

心静的第二步是逆运,了解伸缩、顶抽的对应关系即对应点,同时在心意虚无中用功夫,即从有到无。

心静的第三步是从无到有,在无思无意中产生真意,所谓空而不空。如产生预知效能。

心静在以上三步之后,一些人有出阳神之说。在武学体用中如何体用阳神,大概只有经历过这种境界的那些孙氏拳前辈们能够描述。

所以,无论是站无极式还是三体式,只要心里还有一个让自己心静的意识,说明连心静的第一步都还没有进入。虚无的状态,既无所谓静,也无所谓不静,由混沌而至虚空。

身松

身松的第一步是垂挂,同时意轴顶起。即两肩、两肘顺遂着地心引力垂挂在身体意轴上,而同时竖颈,竖项了,头自然顶起。

行拳时包括站孙氏无极式、孙氏三体式,身心如古松昂然沉静,两肩如垂柳随风,手臂至指尖如松枝托雪,身动如珠滚玉盘,行步如水漂落叶。感受梢节如指尖、汗毛引领着身体各节起落伸缩与地心引力和周围空气之间的作用。

身松的第二步是漂浮,是由顺遂地心引力,进入到身体感觉不到地心引力,即身体虚空、四肢罢黜、周身浑然一气的感觉,感觉身体重量近乎没有了,用孙剑云老师的话讲,如同一个气球在地面漂浮。但这只是自我的感觉,还并没有真正做到身体漂浮于地面移动。

身松的第三步,我没有练到。根据孙剑云老师、孙叔容师姐的介绍,就是孙禄堂先生、孙存周先生都示范过的进入孙氏拳内劲的入门标准——身体一侧的肩足靠墙同时提起身体另一侧的腿。能够做到这个,才算真正进入到孙氏拳内劲可以体用于技击的门径。这才是真正进入身松。

持恒

关于持恒在习拳中的作用,孙存周先生以及孙存周先生的弟子萧德全师兄都曾有过论述。以笔者的体会,这里有三层意思,其一,心境要持恒。其二,每次练拳的时间要足够长。作为业余练拳亦不得少于2个小时,否则难有成效。其三,练拳不能间断,日复一日,持之以恒。

练习孙氏三拳,行拳时若能做到以上三点,则进入建立空镜基础矣。


武学与武道
有关中国武学的历史、思想、技术、理论以及文化价值与影响的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