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武艺时规矩法要的两面性提示

文摘   2024-12-27 16:52   西班牙  

研修武艺是一个从荒率入精微再从精微到空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矩法要有一个由粗及精,由简至繁,又从繁化简,从精化空(空而不空)的过程,由此开启性体神明。

武艺疏松,曰:必是法要不明——病在不知深入。

武艺刻板,曰:必是规矩不化——弊在不知丢舍。

规矩、法则要化入自性,则空而不空,莽苍空灵,近乎于道。

孙禄堂先生云:“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同时由劲气化入神气,孙禄堂先生又云:“形意拳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

因此,孙禄堂先生发明“极还虚之道”,此乃武艺入道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下编 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学”中写道: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即敷焉。干道面男,坤道成女,而人道生焉。天为大天,人为小天。拳脚阴阳相合,五行和化,而行意拳出焉。气无二气,理无二理。然物得气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气之全,故其理亦全。物得其偏,然皆能率夫天这所赋之性,而能一生随时起止,止于完成之地。至于人,则全受天地之气,全得天地之理,今守一理,而不能格致万物之理,以自全其性命,岂非人之罪哉!况物能跳舞,效法于人。人为万物之灵,反不能格致辞万物之理,以全其生,是则人而不如物矣,岂不愧哉!……十二形者,是天地所生之物也,为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是也。诸物皆受天地之气而成形,具有天理存焉。此十二形者,可以概括万形之理。故十二形为形意拳之目,又为万形之纲也。所以习十二形拳者,可以求全天地万物之理也。

孙禄堂先生在其《拳意述真》中又进一步指出:

形意拳术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亦即明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也。

上述孙禄堂先生这两段文字言简意深,虽是论述形意拳原理,实乃涵盖了研修一切武艺如何与道同符立于不败之地的普遍性道理,此理不惟适用于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其要义是建构一种自主效能结构,这一自主效能结构呈现在三个层面:技击过程中作用的自主性、技术与技能结构优化的自主性和认知与精神层面的自主性。即自主作用、自主优化、自主精神。这是孙禄堂武学体系在技理与效能层面远远优于其他武学体系的原因。

中华武士会秘书杨明漪先生认为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是武学体用之至理、极则,评曰:“守先开后,功与禹侔。”

后人当结合自身实践深悟之。

以上通过摘录孙禄堂先生的两段话,旨在提示研修武艺时,如何认识规矩对于研习武艺的一般性作用。

尤其是今日习孙氏太极拳者,必须了解孙氏太极拳的原理是出自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和八卦拳,其理法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大相径庭,习孙氏太极拳者更不能去“太极拳论”那篇垃圾中东捡西拾。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进入孙氏太极拳正轨。


武学与武道
有关中国武学的历史、思想、技术、理论以及文化价值与影响的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