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年孙禄堂先生的气象,本文摘录了几位非武术界人士的描述,这些人士与孙禄堂先生既非师生关系,又非同门友好或亲友关系,且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人物。如谭延闿、钮永建、梁漱溟、张春帆及当时的新闻媒体。
1928年4月下旬孙禄堂先生应中央国术馆之聘,担任该馆主任及武当门门长,5月17日,在弟子郑佐平的陪同下,孙禄堂与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见面,谭延闿在当天日记中记载道:“郑佐平偕孙福全来,……,孙字禄堂,武当派高手,长髯、广额、隆准,颇有老英雄之风。”【1】
1928年7曰1日,孙禄堂正式受聘为江苏省国术馆教务主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该馆馆长钮永建在重印孙禄堂武学著作序言中写道:“……孙氏浑灏深古,翻古出新,其艺兼陶古今,其术与道同符,故能光耀古真,技击中兴矣。故孙氏诚为五百年来中华技击第一人。余主政苏省时,开办国术馆,孙氏主持教务,孙氏立身处世,诚中形外,学识宏福,武艺绝伦,有古贤遗风,旷世之杰也。……”【2】
1928年9月7日,沪上名人张春帆【3】在安乐宫见到孙禄堂,张春帆记载道:“愚到安乐宫时,李将军及赵尉先已至,孙禄堂先生亦自首都来沪,先生已六十有九,面隆准长髯,精神矍铄,孤韵沉静,一望而知其为有绝顶功夫者也。”【4】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首届国术国考,学者梁漱溟亦前来参观,看到主席台上的孙禄堂先生,梁漱溟记载道:“1928年10月间,我同友人陈证如(铭枢)自粤旅游京沪间。一日值中央国术馆(所谓国术即拳术武艺,馆长为张之江)举行全国性考试比赛,即偕往一观,且被邀登上主席台。台上孙禄堂氏为裁判长,位居中,其它裁判员数人列坐左右。孙氏身躯似不高,而长髯垂胸,气象甚好。”【5】
1931年5月4日《时报》有报道江苏省全省运动会“男女国术表演 刀枪真上令人拍案叫绝”一文:“……排定昨日(三日)十时到场表演,胡馆长徒步先临,抽手往来于田径场四周,头戴小帽,穿灰色布袍子,纱织布鞋,道貌岸然,不减书生本色。镇地人士,多尊之曰‘布衣先生’。闻胡打得一手好太极拳。孙禄堂后至,呢帽、马褂、长袍、手杖,灰色之须,临风吹动,行走在大风中,态度壮严,诚老英雄。……”【6】
1934年1曰28日,《大公报》“孙福全传”记载:“……清史意公慕君名,折节下交,君无一言请托,以是缙绅先生益重焉。……君之论拳术也,不分派别。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技术者皆望风倾倒。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7】
1931年5月4日《时报》
近有某院校武术专业教授问笔者:“你能否简要的讲一讲,孙禄堂对中国武术究竟做出了哪些不可替代的成就或贡献?”
答:关于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成就,其荦荦大者是揭示了中国武学的基本原理与法则并建构了武与道合的武学生态。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鼎革了体用武术的目的。孙禄堂武学的目的是通过体用其武学“复本来之性体”,【8】这是一个开启自知与建构自强的过程,不断的揭示真我,实现真我,所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9】使武术成为我的武术,成为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法门。【10】这是一个格致万物,融合百家,合于性体,永无止境的过程。【11其最高目标是造就“全知全能之完人”。【12】可谓为中国武术立心。
2、揭示出武术技击之道是以自我立于不败之地为第一要务,而不是以胜人为第一要务。因此其技能技法以不断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为核心,【13】所谓“不求胜人,而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者”。【14】其理法要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如此者,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则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亦无可无不可也,此谓一以贯之。一之为用,虽然纯熟,总是有一之行迹也,尚未到至妙处,因此要一化去,化到至虚无之境,谓之至诚至虚至空也。如此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之道理得矣。”以及“得来万法全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15】即在通过体用良知良能、无形无意的自主适应的过程中打败对方。可谓为中国武术立法。
3、揭示了武术技击能力的核心是拓展自主适应能力。进而建构了通过开启并拓展形意一体、万法归一来开启并拓展自主适应效能。这里所谓“一”即本来之性体,这个本来之性体在拳中就是内劲,即通过创立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一体这一武学体系完备内劲的体用。【16】可谓为中国武术立基。
4、揭示出完备内劲的体用法则是极还虚之道,【17】其理法是由后天返先天,达到先后天相合。【18】由此为中国武术建构了新的效能机制,体现在开启了三个层面(技击作用机制、体系优化鼎革、认知维度升级)的自主机制。如在技击作用机制方面包括了意在彼先的前知效能,动静如一的运动效能,无形无意感而遂通的作用效能乃至超距作用的神制效能等。【19】可谓为中国武术赋能。
5、创立了武与道合的武学生态,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20】这就是主体性精神,【21】孙禄堂在其《八卦拳学》中明确提出其武学的目的是开启人与天地并立的学术,建立人与天地的关系是并立一体的关系,而非顺从天地的关系。【22】孙禄堂的武与道合是一个实现真我的自主发展、自主圆成的生态体系,其逻辑就是极还虚之道。可谓为中国武术立命。
孙禄堂揭示的上述武学原理和建立的法则整体性提升了中国武术。
这种提升不仅显豁在以技击制胜为核心的武术这个领域内,还广泛涉及到技击领域之外的诸多方面,即孙禄堂为中国武学开启并揭示的这五个基本原理与法则,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关涉着一个有进一步探究价值的宏大的研究空间,可派生出诸多与孙禄堂武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如与生理学、系统学、认知心理学、生物物理化学、哲学等方向的结合,在其中任一个方向做出开拓性成就都是这个方向的宗师、大师,所以说,孙禄堂是宗师的宗师,堪称大宗师。
注:
【1】《谭延闿日记》第19册,2019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
【2】《钮永建年谱》第50页,张乃清著,中西书局2017年07月出版。
【3】张春帆(1872年——1935年),名炎,别署笔名漱六山房,江苏常州人。张春帆早年在江苏南京浦口海关供职,后在广东法政学堂任职事,曾应天津洋务局总办、常州人钱鑅之邀,担任总文案,后辞职到江苏苏州、上海当寓公。民国之后,他曾创办并主编三日刊《平报》。晚年他定居上海,因其好友邀请,担任上海储蓄银行秘书,并至终老。
【4】1928年9月10日《平报》。
【5】《梁漱溟全集》(第7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6】《时报》于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名义上请日人宗方小太郎担任发行人,实际创办人是狄楚青。1921年狄楚青逝世,《时报》由黄佰惠(黄承恩)接办,着重报道体育、社会新闻,以消遣娱乐为主。1939年抗日期间,《时报》因上海沦陷和经费困难停刊。
【7】《大公报》1902年由英敛之创刊于天津法租界。1926年,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即新记《大公报》。新记《大公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原则闻名。
【8】《拳意述真》自序,孙禄堂撰,1924年3月出版。
【9】《八卦拳学》孙禄堂撰,陈微明序,1917年4月初版,陆海军书局发行。
【10】《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第三篇,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繁体版,2022年10月出版简体版。
【11】《形意拳学》“下编 形意天地化生十二形学”1915年5月初版,陆海军书局发行。
【12】《八卦拳学》孙禄堂自序(手稿),写于1916年4月。
【13】《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第一篇、第二篇,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繁体版,2022年10月出版简体版。
【14】《拳意述真》陈微明序,孙禄堂撰,1924年3月出版。
【15】《拳意述真》“第四章形意拳第十三则”。
【16】同【13】。
【17】同【8】以及“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第85期,1932年10月出版。
【18】《八卦拳学》第18章——第20章,孙禄堂撰,1916年4月初版,陆海军书局发行。
【19】同【13】,以及1931年11月7日《新报》报道“孙禄堂与李景林”。
【20】《绝顶出青云——武者 武学 武道》第三章,香港国际武术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繁体版,2022年10月出版简体版,以及知乎平台【武学与武道专栏】“中华传统文化危机下的孙禄堂武学”一文。
【21】同【13】。
【22】《八卦拳学》第二十三章,孙禄堂撰,1917年4月初版,陆海军书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