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人文清华与文人书写——民国时期清华学人的“余事”书写状态(下)
文化
2024-07-14 20:20
北京
<承上>
四
民国时期的清华文人化书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实用带动审美,以审美表达心胸。当时的文人和学者圈里,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美学、考古学、文字学等诸多领域
,
均有一定建树
;
他们的书写,往往是日常中的迎来送往、叙睽离、通讯问,笔墨往往源于工作、生活与交往需要。
鲁迅书迹
这种书写状态并没有很强的艺术创作心理,只是“下意识”把字写好看,我们很难以当代的书法评价体系来面对这些作品,——换言之,他们作品参加当代
书法国展大概率会被淘汰——但偏偏这些被当代主流“专业”书法圈所“淘汰”的作品,其价值远比那些国展最高奖的“专业”作品要高,可以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苏轼就说过,“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书法的价值到底看什么?难道不看笔墨技巧么?当然要看!但是,笔墨技巧并非书法的全部,只有人生境界与文化品格的“赋能”,技巧才能彰显出就有的价值,否则,一定大打折扣。那些不学无术、人品低劣、精于世故、善于马屁的毫无风骨与人格操守的人,字写得再好,从长远看,注定也是没什么价值的!你愿意把秦桧的字挂在你家客厅么?(虽然说秦桧也许没那么坏,但他已成了奸臣的代名词,这个锅可能还要继续背下去)
赵元任书迹(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
此外,跟文人书法笔墨技巧相关的另一面,就是不刻意、不做作、不讨巧,这恰恰是很多国展精英中永远无法梦见的最可贵品格!但凡参与国展者,势必对作品进行精心打磨与设计,那必然以牺牲自然之美为代价的。而自然大美,是书法中至高无上的境界。这一点,民国时期的很多文人可以做到。比如鲁迅、谢无量、弘一等等,他们的字,似乎并没有炫酷的技巧,是那么的“不经意”,又是那么的“神妙”,字就是他们的人生啊,我们岂能不充满无限崇敬?他们的字又岂是一些专门玩弄笔墨技巧的“书法设计家”们所能望其项背的??
谢无量书迹
五
同样,我们可以从清华学人的书迹中见出清雅纯正的文人之风和文化品味。比如王国维,博观中西,详辨古今,也坚守着传统文化的本色,对于书法,投入的精力是相对有限的。即便如此,他的书法也曾受到罗振玉、吴昌硕、沈曾植、郑孝胥等名家的指点,在解决基本技巧之后,皆是以学问养书,以才情驭书,提笔悠悠从容,书则更有可观处。王国维善小楷行书,用笔沉稳凝练,气息内敛,一丝不苟,风格雅正,绝无一点炫耀技巧的成分,浑然天成,书卷气颇浓,有儒者之风。
王国维书迹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
再如钱钟书,作为博学精深的读书人,雅好书法,且时发议论,《管锥编》中就有不少关于古代书论的解读。他本人亦善书,学过“二王”、宋人、对清人郑孝胥书法也有很深的涉猎。
据杨绛先生回忆,四十年代中期钱锺书在上海与傅雷过从甚密,二人时常谈及书法,钱锺书痴迷王羲之《十七帖》,也曾向傅雷推荐字帖。可见钱锺书在读书做学问之余留心翰墨,并下了一定功夫。
钱锺书书迹
从他所传书迹中看,其书风散淡飘逸,才子气、书卷气、学问气溢于字里行间。这岂不正接近了黄庭坚评苏轼的那种境界:“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钱锺书晚年好用毛笔给亲朋好友复信,延续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书写习惯,往往信手拈来,不计工拙而清新隽雅,绝无一点匠气和俗气。这就是
文人品格,他们不屑也没必要在技术上过于雕琢,眼界宽,见解深,品味高,腹有诗书气自华,故能得书卷之气而溢于笔下,这往往是通过技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书之高妙,恰在于此。
其他学者如陈寅恪、冯友兰、顾毓秀、郭绍虞、叶公绰、俞平伯、赵元任、朱自清等等,亦是如此。这些享誉学界的知识分子,短笺便札,片语只言,点画振动,如见其人。从书写技巧上看,用笔工稳流畅,通篇简明自然,虽显不出复杂精微的书写技巧,但亦不乏神采,平和而从容,无做作之态,字里行间亦无一点烟火之气,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息,显示出学者书写的别样情调。这些书迹,往往本于实用,也有一定的艺术性,但更能显示清新自然的文化品格、文人性格和人文格调。
朱自清书迹
他们的作品的可贵,受到藏家欢迎,自然有笔墨技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其实更是知识分子的风骨操守、精神面貌、学问修养、人生境界令人仰慕,从而为其笔墨加分,自然内化为其书法作品的一种附加值,这种附加值是弥足珍贵的,远比字迹本身的笔墨技巧更令人喜欢与尊重。
六
书写
作为
文人余事,
包含着书写主体的历史形成状态,
以
及
书
法本身
所
处的地位和呈现方式
。
所谓“余事”,较早出自
《庄子
·
让王》:
“
帝王之功,圣人之
余
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
汉牟融《理惑论》:
“
夫履道者,当虚无澹泊,归志质朴,何为乃道生死以乱志,说鬼神之
余
事?
”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指
本职之外的事
,顺便做的事,没有必要
投入主要精力
去做的事
;
二是指多余的事,可以忽略的事,不存在或者难以把握的事。这两层意思是接近的,概言之就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事,做也可以,不做也无妨,对人生并没有什么影响。
陈寅恪书迹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
当代某比肩古人的书法“名星”,总是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笔墨功夫,说什么自己每天练字超过八小时,云云。作为大学教授,拿练字功夫来吹嘘,其实挺可笑的,甚至是很无知的。我们前面所提到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也是大学教授,其中任何一位都能写一手好字,但他们的伟大成就在于写文章、做学问、教书育人,如果把练字这件拿出来炫耀一下,岂不贻笑大方??他们无非把写字当成人生的“余事”而已,虽然没有更多时间每天练八小时,但他们的字依然是当代某些书法大学、大学教授所望尘莫及的。
其实在整个古代文化语境中,书法基本是小事、余事。汉代词赋家
扬雄就说过诗赋小道,壮夫不为
,同一时代的赵壹曾撰《非草书》指出,“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可见古人对吟风弄月之类的诗文、书法,并不很在意,几乎只是一种生活休闲而已。
梁启超书迹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
书本求忘机,余事自高妙,回观灿烂的中国书法史,基本都是在“余事”中完成的。只是中国古人文人所纠结的是,既遵行着儒家“修齐治平”的大道,以经世致用、建功立业为基本的人生理想,但对于汉字的美又偏偏割舍不掉,轻之愈深,爱之愈切,一边说书法是余事,一边又刻苦习字。
耐人寻味的是,恰恰是“余事”这样的定位,使书法成为人格、人品、文化、文学的一种延伸,书法的生命力因而更加强大。这一意义的彰显,其实是超越于艺术之上的,比纯粹的艺术,想像空间更广阔,表达的内涵更丰富,对人的启发也更深刻,当然也能显示书法本身的独特性。
民国时期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学者群里,他们的书写状态是“业余”的,而显示出的作品气息与境界,未必就比“专业”的差。不独清华学人,推而广之,近代人们公认的大家,于右任、弘一、毛泽东、谢无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余事书写状态中最成功的典范,他们无意作书家,但他们的书法成就令人仰视,很好地诠释了古代书写的真谛。
弘一书迹
通过我们对民国时期清华学者书写状态的简要分析,呈现出一种与当代书法生态完全不一样的风貌;他们很少专门探讨笔法问题,更不会用西方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来解读书法,也不屑于去办书法展,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悠悠书写,成为中国文人书写的最后一缕令人向往的亮色。
几乎可以说,民国时期的书法是古代文人余事书写向现当代专业化书写的过渡期。从那以后,文人书写全面式微。
至于当代,文人
书写早已被专业化书写、艺术化书写所取代。人人可以写字,可以当书法家,只是人文性在减弱,文人与书法的关系的逐渐剥离,曾经文人学者的余事书写,演变成现在
的书法技术化、书法展厅化以及书法的去精英化。汉字还是曾经的汉字,书法已不再是以前的书法。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颠覆,实难说清!
【作者王海钧】斋号:弋轩、海纳居。书法教育工作者,快意书写践行者,不自由撰稿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后专攻书法。文学博士(书法学方向),艺术学博士后。爱书写,喜作文,偶尔也推敲平仄。亦喜摄影,常拍天地大美和乡村小景。著有《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理论》《美的追寻》《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楷书王国》《历代书论译注集成(汉魏六朝)》
《弋轩诗草》《笔墨心意——关于书法的诗与思》
等。
海纳居是本人唯一公众号,只发原创文章,涉及书法、诗歌、时评
、摄影
等内容。欢迎关注、交流、转发、合作。
个人微信号:whj54304902
邮箱:54304902@qq.com
海纳居
心灵留声机,一起雕刻时光。 包括文字(诗与文章)、照片(摄影)、书迹(书法)等。让“真”开花,让“善”结果,让“美”流行。 属文表达真意,拍照诠释生命,书写调节生活。 本平台文章均为原创,版权所有,文责自负。转发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
重温采访记录所涉及的六个书法问题
给狂草正名——也谈狂草四人展之“狂”
“乱书”与乱象,古典与现代——王冬龄书法展的一点启示
光影流连:清华书法所的图片记忆
关于兰亭奖评奖的七个馊主意与一个假设
一认真,就输了?(第八届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简评)
一路风雨半生风华——记一次故人重逢
国庆寄语——方块字里的“中国”
神居何所,这届书法兰亭奖属实有点玄乎
闲话书法批评与大学书法教育——从“河北美院=蓝翔技校”引发的争议说起
“物之道”与“生之欲”——李政道与吴冠中的交往
人文清华与文人书写——民国时期清华学人的“余事”书写状态(下)
人文清华与文人书写——民国时期清华学人的“余事”书写状态(上)
水木荷魂,清凉本心
此中有真意——三十年前的书写(下)
此中有真意——三十年前的书写(上)
三真草堂润例敬启
驳“高房价有理”
房价永远上涨的逻辑与众生相
【民生杂谈】房子那点事儿
为什么当代写字人超越古人之说是无知的表现
你们依然是你们,但我们不想成为你们
都散了吧,轩雅倩终究成不了轩美美
环球小姐及书法国展与批评及骂街之关系
戏言十三届书法国展(文末略献一计,大家看看可否)
甲辰之春光影记(附大量图片)
且与团扇共徘徊——谈谈团扇书法
甲辰第一挥
多多益善与欣欣向荣——闲话九届楹联书法展
走冰踏雪,横跨松花江是一种什么体验
龙年素描
众说纷纭的田楷与欧体的现实困境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龙行龘龘 海纳朤朤——神奇汉字,龙年致祥
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作别2023
俚语寄冬至二百四十言
燕园雪记
急功近利与文化、风骨的缺失——再谈当代书法乱象
陈海良的书法超越古人了吗
燕园银杏记
书法是一种散步式的游戏,它必须承载快乐——兼谈《“三体”创作与草书学习》的课程思路
缤纷秋叶,铿锵壮歌
此时无声胜有声
灿烂的凋零与极简美学(秋拍图记)
十幅团扇十个圆,一点笔墨一生缘
神游心赏,天宽地广——假日七天随记
九幅书作迎中秋
不必担心从绚烂走向凋零(书法资料整理小记)
纪念一位素不相识的人
2023教师节之际,致敬几位授业先生(恩师)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