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田楷与欧体的现实困境
文化
文化
2024-02-07 22:49
黑龙江
近日惊悉田蕴章先生离世,作为后辈写字人,早闻大名,在此深表哀悼,愿先生千古……田蕴章田英章二先生(两兄弟)以一手田楷,风靡当代,门下弟子亦多,闻名遐迩。名声之大,影响之广,争议之多,都是当代书法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话题(课题)。
他们二位的书法,恕我眼拙,看不出任何区别。如果有人能看出区别,还请教我。所以,我权且统一称之田楷。对于二位先生,皆前辈,均统一以田先生称谓,以示尊重,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吧!田蕴章先生书法(源自网上,真伪未考,读者自鉴。下同)
客观准确评价田先生书法,及其在当下书法的影响,其实并不容易,但意义还是挺大的。我甚至斗胆提出一个结论:不正确评价田先生书法,就不太可能真正读懂中国书法。多年来田先生所建立起来的书法王国,引人瞩目,书法圈几乎无人不知。同时也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把田楷抬得极高,甚至有人称田先生为当代书圣,一代大师,认为他们为当代书法作出了卓越贡献;一方则认为田楷只是写字而已,连书法都算不上,田先生只是写字匠而已,他们的书法对当代书法负面影响更大。由于众说纷纭,评价田先生书法,远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可能有一定风险的。我之所以斗胆提出这个话题,还是希望引发一点思考,这应该是对田蕴章先生最好的祭奠吧。说到评价的风险,那是必然的。因才识所限,对于这一话题难免捉襟见肘,未必能说准确,更难以周全。这反倒不是什么问题。对于文艺批评,没有谁敢说掌握了绝对真理。所以,我会原谅自己的疏漏甚至错误。反倒是,不管谈得正确与否,不管正面还是负面评价,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不爽和不适,可谓进退唯谷,费力不讨好。因为,一则,田楷的信众很多,铁粉无数,对老师顶礼膜拜,我辈岂有资格乱评?二则,批判田楷者亦有相当规模,且相当尖锐,我的批评如果稍微理性温和一点,都可能被认为不痛不痒和无病呻吟。但也无所谓,我表达我的观点,绝不迎合任何人,别人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错不论,都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引发一点思考,则善莫大焉。就字论字,我的观点很明确:田楷是楷书的旁流,是当代书法的枝流,从书法艺术这一层面说,可能是难以入流的末流。不管如何风光过,也不管有多少信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必然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管人们怎样津津乐道,用不了多少年,依然摆托不了被遗忘的命运。原因很简单,田楷把欧体完全程式化、标准化、脸谱化了,以我个人的粗浅观察与认知,那千篇一律的用笔,就算完美得无懈可击,也无非是穿着制服的士兵,列着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喊着异口同声的口号,如此循规蹈矩的机械动作,我不知道其艺术表现力在哪里,我看不到其艺术生命力在哪里。田蕴章楷书欣赏
书法如果没有趣味,没有性情,没有变化,就算书写技术上完美无瑕,依然不可能是好书法,甚至有可能算不上书法艺术。如果书法是艺术这个命题成立,那书法必然永远是抒情的,是需要表现的,所谓“书者散也”,关于这一点,古人已经谈得太多太多。我无需在这里饶舌。这也是我如此评价田楷的理论基础。但必须郑重声明,这么评价,只是就字论字,并无任何不敬之意。恰恰相反,我对田先生对一种书体如此执着、专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抱以发自内心的尊重;每天写一样的字,每年写一样的字,几十年不变,竟然不觉得枯燥无趣,以至乐此不疲,并且课徒无数,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对于这一点,我是充满敬意的。因为我做不到,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把书法做得如此精细,也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他们用笔之精细精微精准,他们把楷书打扮得非常赏心悦目,让很多初学者叹为观止,以至顶礼膜拜,都是偏正面的。毕竟书法首先是技术活,然后才能谈艺术。田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去营造他们自己心中的书法美学,不管是否与书法的艺术性渐行渐远,都远比那些根本不临帖只胡写乱画的江湖书法强得太多太多了!我们可以批评田先生的书法,但不能否认其笔上功夫。即便是广为诟病的馆阁体书法,也有其可取之处。也许这才是相对客观的评价吧。馆阁体书法至于说田先生只是写字不是书法的,我以为也是有问题。书法当然是写字,不是写字还能是什么?有人喜欢把写字与书法割裂开来,对写字进行贬低,认为比较初级,而只有书法才是高深的,这个,也是一厢情愿的胡说而已。田先生在用笔上追求精益求精,在结构上追求纤毫毕现,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每一个字形都要完美。这是一种可贵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特别是在当下中国,太缺少工匠精神了。人们都太着急,太粗糙,太急功近利,为怕输在起跑线上而诚惶诚恐,又担心不能尽快取得成功而患得患失。从这一层面来说,田氏兄弟几十年如一日的心无旁骛与自我磨炼、自我迷恋,就像忠实的信徒一样,信仰才是第一位的,其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只是工匠精神虽然可贵,有信仰也值得敬重,可以说是学好书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好书法,需要一定的工匠精神,也需要一定的信仰。米芾、赵孟頫、王铎也是有工匠精神的,他们也信仰王羲之,但他们成了一个时代的代表书家,他们被写入了书法史;他们是我们取法的对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终于没有沦落为馆阁体与写字匠。他们的作品是有温度的,有感染力的。他们是有才情有创作力的,他们成为中国书法长河中那几颗最闪亮的星。我没考察过田楷的出处,但坊间都认为出自欧体。田先生从用笔与字形上看,好像也是最接近欧体。田先生也自认为学欧。欧阳询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可以排在第一梯队,是一线书家,基本盖棺定论。这位史上名师出了多少高徒呢?从较近的时代看,明清以降到近代,学欧的似乎没有学颜的多。学颜的有傅山、钱南园、刘墉、何绍基等,可以列出一串名字,皆卓有建树,但学欧的名气较大的,除了黄自元、姚孟起外,似乎就很少了。且学欧的,其书法似乎没有学颜的更有可塑性,多少有流于刻板之嫌。看了清代书法家黄自元的书法,我隐约感觉,与其说田先生是学习欧体的,不如说是学习黄自元的。田先生的欧体书法已经黄自元化了。我不知道是他们有意为之,还是在学欧黄化的过程潜移默化而浑然不知。黄自元书法耐人寻味的是,进入当代,情况仿佛发生了根本改变,学欧的似乎明显比学颜的多。我带的学生中,在楷书课上,让他们自己选择,多数情况下,学欧的也比学颜的多。书法高考,从试卷上看,写欧体的比写颜体的更容易得高分。种种迹像表明,在当代学楷书,欧体还是相对比较受欢迎的。学欧有成的名家,也能举出一些。除了田先生之外,名气较大的,还有北京卢中南、孟繁禧先生,内蒙古康雍康庄几位先生等。先师欧阳中石先生,与欧阳询是本家一脉,自然也临习过欧阳询。卢中南先生书法
考察这几位学欧名家,以我拙见,卢中南先生较温润而不够险绝,孟繁禧先生偏工稳而失之平淡,康雍康庄二先生风格接近,以欧为底加以篆隶涩法,有一定创造性,亦难免单调与刻意。这几位涉欧过深,以至终生浸淫于此,几乎都难以跳出欧体窠臼,以至“积重难返”,终生被欧体“框”住,出不了帖,这种情况以田英章田蕴章二先生尤甚。这是令人遗憾和无可奈何的。康庄先生书法
至于先师欧阳先生书法,料先生习欧只是一个阶段,没有在欧体上投入太多,而是转益多师,尤其在魏碑上及二王书法下功较深,加之吴玉如先生的指点,欧阳先生融汇贯通,终没有被欧体所羁绊,而自成一家。欧阳中石先生楷书
根据以上有限的案例,以我粗浅的判断,并非欧体不好,欧体的经典不容动摇,而是学欧者需要谨慎。欧体很好,但学欧很难。难不在形似,而在神韵与出帖。学古人当然不是为了复制古人,而是从古人书法中吸收营养,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鉴于欧体作为唐楷模式的建构者,把法发挥到极致,法多难免意少,个人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少,久习成癖,眼里只有欧而无其他,这可能就是书法学习的陷阱和困境吧。但凡书法,岂能只有古人法而无自己意。法先行,意无穷,书法是我们心灵、情感的笔墨显现。舍此,只学书法的动作,程式化的动作,就成了技术工人,跟泥瓦匠和卖油翁有何区别?书法的温度与美好又在哪里?书法的笔画再精致结构再完美,必须容得下性情的肆意张扬,必须有“我”在。当性情所至,我都不知道“我”在哪,这才是人书合一的高妙境界。破除执念,让心灵在笔墨间飞扬。回到田楷,外形与欧相近,但内在精神格调气息,已渐行渐远。有其体肤,而失其魂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即便单纯皮囊,我们当然可以喜欢,其精致优美也可能令人如醉如痴,这是人类天性,我们当抱以充分尊重。再者,平心而论,田楷的功夫是很扎实的,笔画的准确性、力道,都值得我们学习。初学者也是可以参考的。所以,我虽然对田楷持批评态度,但并不是全盘否定它,并不认为其一无是处。这不是骑墙似的和稀泥,而是从内心深处认可,能达到如此书写功夫也是不容易的,能把皮囊描绘得很好看,在如此急躁的社会,也未有多少人能做到。只是不要神话它,不要入戏太深,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要因为田楷的一叶障目,而失去拥抱真正书法的机会,那就太可悲了。中国书法永远不可能是穿着统一制服的站岗士兵,而是动作丰富,有表情、有温度的心灵之舞。林散之先生有诗云,“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无我更无人”。这大概才是批评田先生书法的底层逻辑吧。不明确书法的本质,就无法做出任何有逻辑有说服力的评价。口水式的争论毫无意义。喜欢田楷的可以喜欢,批判的可以继续批判,只要坚守自己的本心、真心就好。时近大年,诸事纷杂,草草写就拙文,行文仓促,词讹句乖,不知所云,仅供一笑。并祝读友们龙年大吉,万事胜意!!
【作者王海钧】斋号:弋轩、海纳居。书法教育工作者,快意书写践行者,不自由撰稿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后专攻书法。文学博士(书法学方向),艺术学博士后。爱书写,喜作文,偶尔也推敲平仄。亦喜摄影,常拍天地大美和乡村小景。著有《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理论》《美的追寻》《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楷书王国》《历代书论译注集成(汉魏六朝)》《弋轩诗草》《笔墨心意——关于书法的诗与思》等。 海纳居是本人唯一公众号,只发原创文章,涉及书法、诗歌、时评、摄影等内容。欢迎关注、交流、转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