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心赏,天宽地广——假日七天随记

文化   文化   2023-10-06 22:59   北京  



神游心赏,心游目想。不去挤,不去抢,自是天宽地广 。且观天边云梦,远离颠倒梦想……国人辛苦,年平均工作时长世界领先,所以难得长假,总该出去走走看看。何况去年此时的压抑无助,今年也该有个释放。哪怕经济不行了,房子不买了,但旅游还是可以有的。哪怕穷,也要开心。老百姓,图个乐很重要,还管得了那么多!

我也是图个乐,写写字也不错。然后随口来个顺口溜——
黄金周,笔不休。
行路难,家中留。
高速堵,高铁愁。
出行者,不自由。
且禁足,练笔头。
不跟风,不随流。
心如水,复何求……

也难免会想到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干吗,我们在干吗,顺口接着溜——
一年前,同时候。
恶意行,东北走。
为探亲,如贼寇。
车站封,小区守。
进家难,家如囚。
捅嗓子,排队久。
早排三,晚排九。
捅天下,嗓子肿。
世界杯,震天吼。
彼岸乐,此岸愁。
仰天叹,无尽头。
平行者,此宇宙。
魔幻世,怕回首。
仅一年,谁记否?
去年此时回哈尔滨探亲,其中的千难万险、波谲云诡不必细说。只因母亲骨折术后未痊愈,纵然再难,也要回去看看。好在见到了亲人,并且平安返京。好在没有妨碍大局,没有被寻衅滋事。何其幸运,感恩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感谢那位阿姨,在给我家贴封条时悄悄安慰我说,不用紧张,没啥事,就是做个样子,大家都懂。这平平淡淡一两句话,让人顿觉神清气爽。毕竟我在哈火车站被“扣押”五个小时才被专人大白开车“押”回去的,那情景多少有点令人崩溃。所以,哪怕一两句正常的人话都会很治愈。
有些明显反智的东西一旦被一些人变本加厉疯狂执行,就会变成恶,会害人,而但凡有点脑子有点人性关怀的人,会有思考,有分辨,有同理心,会让人感动和难忘。以善的名义作恶,是更大的恶。
人应该是有记忆的一种动物,但也不能记吃不记打。很多悲剧会重演,往往跟人的记性太差或者选择性失忆有关。有些事,忘记不仅是背叛,也是一种懦弱与逃避。天行有常,大道直行。科学真理与人间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

今年可谓四海清明,神州无恙,曾经谈虎色变的奥米克绒不知哪里去了。说你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何其魔幻?!不管怎样,人们没有了包袱,甩掉了各种红码黄码行程码,没有了方仓隔离捅嗓子,自然要敞开了去游一番。所以有数据说今年出游创历史同期新高。很正常的。就像弹簧,压既久,弹必高。老百姓也不容易,真的该好好放松一下了。
甚至听说去日本的也非常多,航班全爆满。弱弱问一句:不怕辐射么?不怕海鲜么?没热多久的反对声为什么嘎然而止了?还有轰轰烈烈的医疗反腐也怎么一夜之间没了动静?搞不懂是什么原因。总之很魔幻,人们不计前嫌,争相临国游和各种游。有人说经济不行了,都是穷游。也未必吧。砖家说我们的经济势态良好,正在引领世界走向复苏。

但不管怎样,我选择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怕挤怕人多,再者,母亲身体已基本恢复,不像去年此时那么惦记了。就不必凑热闹了。这七天,且来笔流水账吧——
天气毕竟还好,北京的秋天总是最好的。在这里,我度过了很多很多的秋天,走了很多很多的路。这路如果连起来,几乎等于了我的前半生了。既然天好,就不必总在书案前。还是要接触一下大自然吧。不远行,不出游,身边的风景总要看看的。并且还是会用相机记录一下的。
住所附近的郊野公园就不错。不知名,但很大很大,感觉不比圆明园小多少,完整走一圈,怎么也要两小时吧。而且植被繁茂,空气极佳,最重要的是,根本没什么人!喧嚣城市中的荒郊野外,一望无际的树林花草,走好几里都见不到一个人,不知比那些知名景区好多少倍!在我看来,看风景与休闲,天然的总比人工的好,人少的总比人多的舒服。

令人欣喜的,这丛林深处,还有一片荷塘。虽然是渐枯的秋荷,却也别有韵致。最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枯叶之间,竟然还有一两枝红荷,孤傲且执拗地绽放!

说到荷花总会想到清华园,那里的荷花最得我心,拍得也越多。前几天去了水木清华的荷塘边,也见到了荷,确切的说是残荷、枯荷,却没有一枝绽放的花。这个节日,对于来京游客来说,清华肯定是最热门的必游地之一。
由于三年来首次放开,国内人气最高的两大学府自然炙手可热,问我的人很多,都想借这个假期带孩子进去看看。但我无能为力。只能凭运气自己去预约。想去的人太多,学校又控制人数,所以绝大多数是约不到的。
人有时就是这样,越是不好约越是难进,往往越想方设法想进去。世界更著名的学府比如哈佛麻省普林斯顿之类有,好像也没人非聚集那里一窝蜂去参观。随便进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就像房子,越是限购,越是在制造稀缺,往往越吸引人去买,哪怕倾家荡产清空几代人和未来几十年财富也要买,想想挺可怕的,也挺可怜的。唉,人呐!

当然国人参观名校的执念,也隐含着对子女教育的焦虑与无奈。当前教育的高度内卷,已成了众多家长的不堪之重。其压力甚至不小于房子和养老。普通百姓几乎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下一代,骨子里都期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明知很难很难也要去拼抢,因为没有别的出路。可以说,每个想扎堆参观名校的家长,大约都有一颗“鸡娃”的心。我很反对各种鸡娃,但我也能理解,没办法,阶层固化已相当严重,不然能怎么样呢?
总想着沾名校的灵气,希望梦想可以照进现实。正是这种普遍的望子成龙心理,把参观名校当成一种励志和信仰,拼了命往里挤。于是才出现这种参观名校入场券一券难求的奇观,是世界罕见的现象。
这个热闹我本不想凑的,但毕竟三年了,又很近,我就想看看。便在一个下午骑车来到清华,选择从东北门进,不用排队。进门后感觉很开阔,确实没什么人。进门不远即可见到曹光彪馆和灵壁石,我想99%的游客绝不知有这些的,这里几乎没什么人。

灵壁石旁边的银杏树开始变黄了

这块石叫擎天柱,感觉名不副实

曹光彪馆,以人名命名建筑是清华一特色

宽阔的道路及两侧参天的大树显得很清华

游人最多的当然是二校门和大礼堂周边。我只是路过并没怎么停留。

游人都集中这一区域,我就不停留了,准备下一站去邻校北大看看。便骑车奔西门而去。如我所料,远远看到清华西门周边乌泱乌泱全是人,进校队伍排老远。能想到东南门也一样拥挤,因为好像只有这两个门接待预约的参观者。
我想着从清华西门出,往南一拐就到北大东门了。但我想多了。出了西门才知道,根本无法往南拐。这里多了一条长长的隔离带,既无法往南逆行,也不能过马路到对面。想拍张照片,但人挤人车不让停,拍不了。只能顺着人流慢慢骑一路向北。北大在清华南边,但我必须一路向北骑行。一直到圆明园北门附近,才有可以调头的横道。幸好骑车,要是步行,估计要一小时才能绕回来。
北大东门同样的场景,也是人满为患。四号线地铁口也全是人。排队进估计要太阳下山了吧。索性换到东侧门,那里刚好有校友的专门通道,就没耽误时间,顺利进校。近黄昏,天很蓝,进校就见到有人在草坪拍情侣照。据说这个假期结婚的特别多。估计有从去年攒到今年的吧。

顺路去绕绕未名湖吧,人不少,但没有想像的那么多。看来学校在严格控制人数。湖边有浅浅的秋意,风也正好,挺舒适。湖里有不少只鸳鸯在戏水。还有一只孤独的黑天鹅,但我没来得及拍到。还有落在身边的喜鹊,我用手机捕捉到了。

未名湖边的风景,除了隐约渐浓的秋意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唯有在离开湖畔之后,路边有一小簇不知名的小花,在夕阳的掩映下格外新奇别致。很多人都从旁边无视地经过。但我却俯下身子,有相机定格了这一处小景。美的东西,往往就在平凡与人们的不经意之中。

只有休闲和休息才是假期最大的意义,不管平时多么繁忙,在生活压力是大、假日极少的国人日常中,这样相对长的假期,自然是极为珍视的。虽然说劳动法规定有年假制度,但真正执行的又有多少呢?如今的各行各业其实都在卷,普通人的安全感越来越低,失业焦虑生存压力在不断放大。不管大家是否承认,这都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假期,释放一下压力,真正放松和享受一下,感受一下生命的意义,自然最好不过。
毕竟,人不是仅仅为了活着而已,疲于奔命当然不应该是人生的全部。哪怕倒退几十年,那时的物质虽然非常匮乏,但那时的人似乎更有盼头,也并没有现在的压力。那时的幸福指数应该高于现在。按说社会是进步的,也确实在某方面有进步,但不知什么原因,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好像在退化和异化,连常识也变得稀缺,人们越来越变得战战兢兢、萎萎缩缩、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这个假期基本都围绕在住所周边三公里的半径之内,没有堵车挤车抢位之苦,笔墨伴随着秋风,也算有几分惬意吧。包括突然想写这篇小文,也是随心所欲,在尽可能避免“皿感”的前提下,想啥说啥,顺其自然。
在清北转了一圈,权当散步,并无劳累之感。如果说走得稍远一点的地方,就是去了位于东北四环外的将台——导师杜大恺教授的工作室——和杜老一起,参加了电视台的一次采访。

杜老在工作室接受采访

杜老是山东人,对青岛情有独钟,青岛电视台曾有一档“青岛之子”节目,杜老就是重要嘉宾之一,是家乡的骄傲。这次采访的发起者也是青岛电视台,主题跟书法有关,有一个很大的题目,叫做“汉字之光”。所以杜老特别打电话给我,让我一同参与交流下。
在杜老详细谈了汉字的源流,书法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书法教育问题,书画关系问题之后,我接着杜老的话题,从微观层面讲述了书体演进的规律特点、书法功能与审美的转化等。都是比较熟悉的问题,所以采访非常顺利。采访结束后,编导郑先生提议我和杜老分别题写“汉字之光”四字。然后一起共进午餐。
杜老挥毫写“汉字之光”

我也题字献丑并合影

这个假期是中秋连着国庆。十一国庆可能更官方一点,比较新,但也七十多年了。竟然还能看到祖国七十几岁生日之类的说法,国家与政权概念搞不清者显然不在少数。我们伟大的祖国至少有几千岁了吧!中秋是传统佳节,就有几千年了,传承至今,仍然是普通百姓团圆的日子,民间很重视,气氛也隆重。

小时候在村里,好像并没有国庆的概念,只想着过中秋,吃月饼。那时特别爱吃月饼,所以总是盼望着过节。直到上大学来北京,才深刻感受到国庆的隆重。天an门更是花团锦簇,张灯结彩,整个京城都洋溢在喜庆的气氛里。我那时也和很多人一样,第一个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an门,当时为了看升旗,硬是在广场上冒雨等了整整一宿。想起来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还比较青春年少吧,后来就很少去了。尤其是近十年,几乎没有专门去过那里。那里比以前更加戒备森严,加上自己懒惰,所以尽量不要去添乱了。
但中秋还是要过的。既是团圆,且没回老家,那就邀请就近的亲人吧。北京不是我的家乡,但却是我生活最长的地方,就算在异乡,中秋节也是要有点仪式感的。美食也是不可少的。我多年在外,做饭没天分,但一般也能做熟。多半时候都自己做饭。干净,简单,少油,无科技狠活。味道自己吃着还好吧。饺子是必须要有的。水果瓜子也要有。月饼也有,都是单位发的,也只是当摆设,从来不想吃。早已没有小时候吃月饼的感觉了。就近的姑、舅家弟弟妹妹一起吃饭过中秋就相当不错的,也有点老家的感觉了。

还收到了一条挺大的鱼,太大了,有一二十斤,不知怎么做,就先处理切块放冰箱了。第一次处理这么大的鱼,费了不少劲。

 时间真不禁过,假日过得尤其快。劳动人民心心念念的长假即将过去,又要开始搬砖的生活了。可以想见,在我在灯下码这些字的时候,正有很多人奔波在返家的路上,愿平安顺利……
其实我们也都在路上,不论平坦坎坷,顺境逆境,风吹浪打,只能义无反顾;也不论追求幸福与快乐,践行人道与正义,寻找真理与真相,必须勇往直前。

  

 【作者王海钧】斋号:弋轩、海纳居。书法教育工作者,快意书写践行者,不自由撰稿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后专攻书法。文学博士(书法学方向),艺术学博士后。爱书写,喜作文,偶尔也推敲平仄。亦喜摄影,常拍天地大美和乡村小景。著有《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理论》《美的追寻》《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楷书王国》《历代书论译注集成(汉魏六朝)》《弋轩诗草》《笔墨心意——关于书法的诗与思》等。
       海纳居是本人唯一公众号,只发原创文章,涉及书法、诗歌、时评、摄影等内容。欢迎关注、交流、转发、合作。
      个人微信号:whj54304902
       邮箱:54304902@qq.com




海纳居
心灵留声机,一起雕刻时光。 包括文字(诗与文章)、照片(摄影)、书迹(书法)等。让“真”开花,让“善”结果,让“美”流行。 属文表达真意,拍照诠释生命,书写调节生活。 本平台文章均为原创,版权所有,文责自负。转发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