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凋零与极简美学(秋拍图记)

文化   文化   2023-10-22 22:32   北京  



成熟其实是一个很痛的词,不一定得到,但肯定会失去。那树、那花、那一路的风景,那一声并不经意的叹息,都将随秋风而逝。
秋风起时,阳光依然灿烂。落叶摇摇,花影绰绰。也许该扛着相机走一走了。
假装会摄影的样子,其实可能是为了健身吧。或者只为了暂捐外物,寻一点本然的宁静。纷杂世道,无需多言;四海承平,暗流涌动;溃烂之处,艳若桃花。

三年的疯狂冻态之后,很多人知者智者勇者关切众生者都成了绝望者而淡出或远走,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如今大概只有一种声音畅通无阻。
一种声音何其单调无趣,何等荒诞魔幻,也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和谐。好在还自然的天籁之音,还有秋风吹窗过耳之音,这样的生活还有些许的生机。
伴随着秋风,在荣枯之间,我发现了极简之美。

越是不不经意的,越是司空见惯的,往往越蕴藏着无限的美。避开人们的趋之若鹜,回归自己的孤迥平淡。越热闹之处越冷清,越是天衣无缝,越是破绽百出。世事皆同理。

独立的大脑不需要任何灌输。成见滚远点,定式别烦我,常识就在身边,坐视不见者就成了乌合之众。美也不在人多的地方。正义绝不是因为嗓门高。这大概是秋风的启发吧!

但毕竟不是深秋,至少北京不是。凉意在早晚,热意中午会回来。有些树叶还保持着对枝的留恋。有些花依然绽放。

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花挺可怜的,开的时候固然灿烂芬芳,引得路人频频驻足,但谢的时候,往往就是一场秋雨甚至夏雨,就免不了绿肥红瘦。就算没经历大风暴雨,秋来之际,却逃不出零落成尘碾作泥的命运。而叶就不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就算秋天来了,冬天到了,终究还可以落叶归根,有了自己的归宿。

且叶落之际,往往繁盛时更加绚丽多彩。就这几天,北京的香山红叶节又开始了。茁壮时绿得稀松平常,凋零时红得震撼人心。还有那最美银杏树,当要树叶要离开枝干时,那金灿灿的美不知陶醉了多少人!

当然也不能仅仅留恋红叶之美。我第一次来北京,那个秋天开学季,那个长假,我就去了香山,为了看看中学课本里反复吟咏的香山红叶。很多年过去了,再就没怎么去过。越知名人越多的地方,我往往下意识地越躲得很远。我就觉得秋荷也不错。因为李商隐的那句“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到秋天,我总想看看荷塘是什么样子。
枯荷别有意味,但满塘的枯叶,往往很难找到进入镜头的角度。还是想从极简的视角,试着找一点空灵简净的味道。如果结合水中倒影,会更显出别样的意境。



挺立的莲子,像是一个个卫士,守望着最后的一抹清凉。成熟之美,不是因为华丽的色彩,而恰恰是源自充实的、敢于面对风霜的本心。


还有那最不起眼的杆茎,没有姿态,没有色彩,一旦停靠在水中,与光影结合,依然可以成为很别致的造型,光影的渲染最具生机,当然也更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我没有找到想像中的极简之美,也无法营构内心所想像的凋零美学。随手拍几张,权当尝试。

春江水暖鸭先知。秋江水冷鸭也知。游来两三只鸭子,当然也不能放过。就选个合适的角度收在存储卡里吧。并以此作结,算是没有辜负这一池的枯荷,也没有虚度这个秋天。
愿所有师生亲友,秋安,吉祥!


<end>

    
 【作者王海钧】斋号:弋轩、海纳居。书法教育工作者,快意书写践行者,不自由撰稿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后专攻书法。文学博士(书法学方向),艺术学博士后。爱书写,喜作文,偶尔也推敲平仄。亦喜摄影,常拍天地大美和乡村小景。著有《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理论》《美的追寻》《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楷书王国》《历代书论译注集成(汉魏六朝)》《弋轩诗草》《笔墨心意——关于书法的诗与思》等。
       海纳居是本人唯一公众号,只发原创文章,涉及书法、诗歌、时评、摄影等内容。欢迎关注、交流、转发、合作。
      个人微信号:whj54304902
       邮箱:54304902@qq.com


海纳居
心灵留声机,一起雕刻时光。 包括文字(诗与文章)、照片(摄影)、书迹(书法)等。让“真”开花,让“善”结果,让“美”流行。 属文表达真意,拍照诠释生命,书写调节生活。 本平台文章均为原创,版权所有,文责自负。转发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