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兰亭奖作品正式面世入展,坊间很热闹,批评者有之,赞美者有之,欢喜者有之,愤怒者有之,情绪激昂相互论战者有之,理中客做壁上观者亦有之,可谓四面八方各色人等,但凡对书法有一定关注者,都能感觉到一种浓浓的兰亭味道。有人积极参与,且发出不同的声音,无疑是好事。所有信息中,我似乎更关心和在意批评的声音。大概是因为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从来不缺少赞美,而批评一直比较稀缺吧!兰亭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圈里人都知道,获得兰亭奖将意味着什么。因为有分量,又足够权威,所以书法人的名山利海由此入口进,可谓终南捷径,书法人趋之若鹜,虽然或许不乏有情怀者,但不能否认的是,也是人追名逐利的本性使然。追逐名利,本无可厚非,毕竟社会是由俗人组成的,哪来那么多圣人呢!我们对俗人当然要多一点包容,对道德绑架者坚决说不。但俗人社会肯定要讲究公序良俗,必须讲求规则与秩序,终究也是有底线的。我们知道专家也非全能,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我们也相信更多人会自觉秉持一种包容之心的。但如果整个活动破绽太多、争议太大、负面舆情较严重,那必然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没什么可怀疑的,切不可阴谋论,也千万别和稀泥。这些人性之恶需要特别警惕。对于主办方,应正视问题,正面回应关切,这样才能赢得各方的信任。这应该是唯一选择。兰亭奖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举办了必然成功的,这一点也不用怀疑。既然都成功,办展经验肯定不少了,且那么多的圈内大牛、专家、学者、书法家,阵容相当强大,是顶级智囊团,各路精英一起打造的最高规格书法展,哪里轮到我辈在此废话呢?可以想见,这十二年来(兰亭奖两年一次,密度挺高的),智囊团开会探讨了无数次,才使该展越来越好的。按说理论上是这样,也只能这样吧。然而现实仿佛未必如此。经过了展览开幕后的一番热闹后,随着兰亭味道的逐渐减退,笔者继上篇文章后,又做了一番冷静思考与设想,便形成了以下七个“馊主意”。因没有调研,没有探讨,没有专门论证,更没有立项,只是个人拍脑袋的臆想,所以肯定只能是“馊主意”而已。异想天开也罢,不切实际也好,终究发自内心,亦表明笔者是对书法前景的一点期待。愿以此与同道共勉。第一个馊主意:比如兰亭奖的评委名单不公布,评选结果公布前永远保密,投稿者一律用电脑随机生成的笔名,形成“双盲”评选,结果会怎么样?作弊的产生源自人性的贪婪与体制的漏洞,前者无法改变,但后者是可以不断改进与完善的。科学体制最大的意义是克服人性之恶,使社会更公平、正义、理性、和谐。想走后门旁门?不好意思,不告诉你评委是谁,找谁走呢?对某些别有用心者,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让你干着急!投稿者禁用真名笔名艺名等所有用过的名字,只能用电脑临时生成的虚拟名字,就像彩票随机生成的数字一样,没开奖前你永远不知道虚拟姓名对应的真人是谁。这样,假如某评委想“照顾”一下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不好意思,你找不到相应的作品,还是那句话: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第二个馊主意:投稿者实行在线创作、即时创作、命题创作、固定时间创作,且每人在规定时间内至少完成两种书体的作品,创作过程全公开,不能私自完成。别担心难以实现,技术根本不是问题!5G时代,AI突飞猛进,口罩期间,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考研高考都可以在线上进行,区区一个相对小众的书法兰亭评奖,参与者顶多无非万八千而已,应该是可以轻松实现的。我以为书法不是单纯的空间艺术或者造型艺术,更具有与诗歌和音乐相接近的时间性。所以,书法创作应该一挥而就,而不是反复雕琢与设计。即时创作是完全必要的。真金不怕火炼,敢于直面摄像头即时创作,那就大胆出来走两步,别在背后各种鼓捣。堂堂正正写字,磊磊落落做人,于人于己,善莫大焉!
至于命题创作,不是让作者具体写一个内容,而是提出一个大概范围(比如文学体裁、时代、自作诗文等),由作者自己选择具体的文字内容。既避免作者提前准备好(抄自己原来的作品也是抄袭,不能完全体现实力),又防止出现作品内容雷同影响展览效果,同时也考察作者的文化功底与审美品味。真正高级的书法作品,必然书文双美、相得益彰,而不是简简单单抄抄自己熟悉诗文句子那么低级无趣。据我所知,很多国展获奖专业户的秘诀就是先集字再洗稿然后进行所谓的设计而已,跟书法创作没什么关系了。越是这样做,其作品似乎越无懈可击,也越是脱离书法本体,而评委从技术的角度,偏偏就越喜欢。这样的悖论是不是对书法是一种伤害呢?有识者自然心知肚明!一旦采取即时创作的方式,那些精于集字、排字、描字者会集体现出原形,抄袭者与展览体自然也无处遁形!我相信不少曾经的获奖专业户,一旦遇到这样的玩法,恐怕连继续参赛的勇气都没有了!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的书法家大胆走到幕前,脱颖而出!至于说交两件以上作品,那也是应该的,毕竟这么高级的展览,书法家不仅专业,而且多能!第三个馊主意:评委之间互不通气,也彼此不知道同组里的对方是谁,评委名字落款也用随机生成的代码代替,直接在线上平台进行评选。由于线上直播创作全过程,作品图片及创作时况录像会即时准确无误存储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便于评委直接投票打分。评委之间不用商量不用递眼色,不用请客送礼相互关照,过程相当纯洁,看谁还敢质疑内幕!只要完全公开,何愁不够公正!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不用聚在一起开那么多形式远大于内容的假大空会议,不用搞什么评选开幕仪式,不用操心外地评委的行程、招待、定包间、安排大餐旅游之类,去掉很多烦琐,节省大笔开支,何乐而不为?第四个馊主意:评委评选作品务必详细写出评审意见,详细描述入选和获奖的缘由,并与作品一道公诸于世,接受大家监督。这个好处不言而喻,既能普及书法知识,这与兰亭奖本身推动当代书法发展的初衷高度一致,又能让我们这些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规避掉一些似是而非的妄自揣测,对入选获奖作品心悦诚服,坊间也会少了很多没意义的争吵,舆情平息,网络平静,这不是正是上面所喜闻乐见的么?第五个馊主意:实施评委问责机制,入选和获奖作品出现严重问题,相关评委要担责,务必取消其评委资格,终身不许再担任兰亭奖评委。所谓严重问题,第一是专业问题,比如作品中明显的硬伤看不到还入选,作品严重违背书理却获奖,评委必须全责。而且也不需要什么专门的“审读团”了,看着阵仗挺大,其实花了胡哨的,有花瓶之嫌,没啥实际用处,不然那么豪华的审读为啥杜绝不了参展作品的硬伤呢?所以,没啥必要。索性都由每组评委独立负责,毕竟都当兰亭评委了,绝不可能胸无点墨吧,如果连错别字也看不出来,那就别干了!除了专业能力外,还有职业道德问题,比如约定好的评选细则要严格遵守,因违背评选规范造成的错选漏选问题,也要担责,同样取消评审资格,永不续用。第六个馊主意:普通爱好者也可以参与评选,但不影响结果。这与欧美法律界的陪审团制度有几分相似,但不一样。陪审团本着常识与公序良俗,在法律条文之外,是可以改写法官的判决结果的,以确保评审的公正。但民众参与评选只是参与权,而非决定权。评委投完票后就一锤定音,我们必须尊重专业,尊重专家,不用担心群众参与会添乱。由于在线评审,系统很快就可以生成入选与获奖名单,应该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所有入选作品,再由普通民众进行个人偏好投票及评价。民间投票的目的,主要用来了解民间或者普通爱好者对书法的认知与价值取向。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则让所有爱好者都有参与权,人手一票,更能调动整个社会的书法资源与学书热情,二则避免权力垄断,咱们也时髦一点,在艺术上“民渚”一下,如何?且这样的好处,可以更大可能呈现民间书法动态,不愿投稿的人,也有机会参与这种大型书法活动。书法这个大舞台应该属于所有华人,只要写中国字的关注中国书法的,都有资格参与,而不是仅仅属于台上做重要讲话和镁光灯照耀的那若干大人物。不要人为砌墙,不要阶层固化,这难道不是好事么?第七个馊主意:兰亭奖不设所谓书协会员门槛,且重点挖掘从未参与过国展的民间高手,效果如何呢?兰亭奖把书协会员当成准入门槛,真的值得商榷。这样做,难道不是变相搞山头效应与饭圈文化吗?这么高规格的展览,不应该鼓励全民参与么?谁说中书协会员就一定比非会员水平高呢?兰亭奖规格虽高,难道高于诺贝尔奖么?诺贝尔奖何曾设过门槛,否则“三无”的屠呦呦老师就无缘此奖了。也许有人说不设门槛,投稿人太多,评审难度太大。那书法国展为啥可以不设门槛,几万件稿不也顺利评审完了?当然,降本增效也应该提倡,大不了增加一定的参评费,参评费一高,就会把一些想滥竽充数的低水平书法爱好者过滤在门外,他必然会考量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而放弃投稿。一定要相信市场的力量,这无形的手比任何人为干预与行政法规都管用一千倍!!以上七个馊主意,且先不具体论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单从思路上讲,是否有一点点可取之处呢?请大家教我。消除徇私舞弊,破除行业垄断,也许是每个书法爱好者的理想,推进书法的光明前景,而不被一层永远无法驳散的雾霾笼罩,也是每个书法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我一直相信,人是有足够的智慧兴利除弊的,人也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腐朽的制度,人也必然有一双慧眼能堵住那些瞎子都能看到的明晃晃的漏洞,但人为什么不愿改变呢?惰性与惯性是一方面,最根本的,是担心自己的奶酪被别人动了。因为没有任何动力,他们必然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尽最大努力维持现状,竭尽全力阻止变革。他们不会以牺牲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为代价去追求公平与正义的。至于民间的呼声,书法艺术的发展,他们可能会觉得:关我屁事!其实我们也清楚,不管有多少所谓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发现书法精英推动当代书法发展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仍然无法回避一个问题:更大的利益导向远大于对书法本身的追求,高大上光彩夺目的外在展示可能掩盖了更多卑琐不堪的东西。这些要正视,主办方与参与者肯定不好意思说的,鸵鸟思维、惰政懒政使然,但大家也心照不宣吧。笔者想说的是,如果保持兰亭奖这块金字招牌,正视问题,积极改革,已迫在眉睫。我深信书法源自民间,也终将回归民间,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才是书法的源头活水,才是中国书法最核心最丰富最有活力的力量,决不是官方与评委手里的那一点权力所能左右的,也不是任何一项哪怕再高的奖所能覆盖的。我确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总有一些真正的书法爱好者,默默书写着自己的追求,时刻坚守着自己的本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领悟与深沉的敬畏,因为他们的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绵延不息,历久弥新。行文至此,出了如上七个“馊主意”之后,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假设”:假设取消兰亭奖,取消国展又会怎样呢?进一步追问,在书法展日趋频繁、获奖者越来越多的当下,真正可以写入书法史的书法家有多少呢?有书法展的地方一定有书法吗?书法家常有,而书法不常有,有没有可能?中书协会员是带执照的官封书法家,比两千年书法史上留下名字的书法家的总数还多得多,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后世如何叙述当代书法史呢?
【作者王海钧】斋号:弋轩、海纳居。书法教育工作者,快意书写践行者,不自由撰稿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后专攻书法。文学博士(书法学方向),艺术学博士后。爱书写,喜作文,偶尔也推敲平仄。亦喜摄影,常拍天地大美和乡村小景。著有《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理论》《美的追寻》《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楷书王国》《历代书论译注集成(汉魏六朝)》《弋轩诗草》《笔墨心意——关于书法的诗与思》等。 海纳居是本人唯一公众号,只发原创文章,涉及书法、诗歌、时评、摄影等内容。欢迎关注、交流、转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