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言十三届书法国展(文末略献一计,大家看看可否)
文化
文化
2024-04-12 00:54
北京
十三届国展,指的是近期刚刚揭晓入展名单的书法展,国字头,好像是四年一度,说是最高规格,入这样的展的,也是全国很多书法爱好者的终极梦想。在书法圈,它的关注度是相当高的,神一样存在,据说仅次于兰亭奖。当然,兰亭奖究竟是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兰亭序。我所知道的国展的所有信息,都来自自媒体,知道个大概。仅此而已。谈到十三届国展,是最近书法圈最大的热门。至于何时征的稿,如何评选的,结果怎么样,诸多细节亦一概不知。既不清楚详情,就不知说什么。也懒得为这个篇小文去搜集资料或素材。只是借一些自媒体文章所了解的支鳞片甲,结合书友的一些关切,简单表达一点拙见吧。想到啥说啥,跟着感觉走吧。权当戏言,读者诸君一笑了之,勿入戏太深。入展名单已出,作品迟迟不见面,总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人们都在翘首以盼看入展作品,就是看不到。真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这在5G时代,似乎有点不正常。既然主张“三公”,就不怕公众检视。主办方应该很自信,真没必要藏着掖着。当然,或许人家有更重要周全的考量,或者什么难言之隐,我等不得而知,也不便妄加揣测和妄议。反正听说大家挺着急的。
算是获奖感言吧,截自某文章
笔者在写此文时,入展作品应该已面世。我也是在一些相关文章中见到了零星的作品。如果已公开,那就好。别让投稿者等得太久,听说他们为了这份入展名单,已失眠多日。多考虑一下他们的身体吧。毕竟准备参展已经累坏了,等结果还那么累,书法人,太不容易了!愿主办方多多体谅。某些针对本次国展的培训机构动作频繁,捷报频传,以某种宣传方式,纷纷亮出自己的好成绩。比如参加本机构培训后,谁谁谁入展了,入展比例多少,哪些人参加短短的培训就改变了人生,诸如此类,云云。既然国展这么受人重视,显示当代书法的某种繁荣,那与之相应的,为入展铺路的组织和机构,自然应运而生。而且很多,有官方和准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更有曾经的入展专业户,摇身一变,就成了入展导师,纷纷现身说法,让很多投稿者,心生向往,跃跃欲试,慕名而来,趋之若鹜。十三届国展作品(时况),截屏自某直播间,下同这很自然、正常,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无可厚非。我的问题是,如果通过短训就能入展,那还叫国展么,它的权威性又有多少呢?书法原来如此简单。史上留名的书法家,才华横溢不谈,笔冢墨池不说,满腹经纶不论,只是他们太笨了,为啥不报个速成班呢?书法国展是个好东西。既拉动展览经济,也打造展览人才,它的特殊作用不言而喻。全国书法爱好者不计其数,痴迷国展靠国展生存者也有相当规模。掌控展览权话语权者,于本人来说,办展是最伟大辉煌的事业;对投展专业户而言,投展则是最神圣最终极的追求与梦想。如果没有展览,官方的功劳簿就会变薄,如果没有展览,民间的投展者何以成名?
如果没有展览,书法人将何等寂寞,如果没有展览,话语权如何发挥作用?书法为展而生,书法人为展而痴。如此热闹,如此目不暇接,不正是当代最典型的书法生态么?也许书法国展就是一个高能产业链,其辐射之处,无不彰显着环环相扣的共赢机制与毫无掩饰的名利争夺。其神奇之处在于,一边连接着权力与傲慢,一边催生着遵从与卑微,有名山利海的巨大诱惑,亦有光大中华文化的慷慨陈词。话说河北美院书法本科生在本次国展中表现亮眼,有多名学生入展。据说其所聘的书法老师绝大多数都有国展背景。这就很容易想像,在那里的书法学生,为入展而进行的励志教育、打鸡血般的功利激励,必是常态。在不断的名利灌输和技巧培养下,学生们对国展的执念,可能比一般公立学校更深刻、更欲罢不能。而多名入展的学生,又必然成为“典型”“榜样”,继续激励后来者。一批批的书法学生就这样在国展的指挥棒下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真不知对这种现象如何评价,只是感觉有几分诡异。
大学教育如果附庸在某些行业协会,甚至唯其马首是瞻,当成一种梦想与追求,其实是可笑可悲的。大学的独立精神何在,鬼才知道呢?这些且不论。
我想说的是,本科生二十岁左右,就入国展,本身就有点“不科学”。虽然说当书法家不是做官,不需要各种资历,但纵观整个书法史,每一位书法家的成长,无不与人生阅历、心胸学养、思想境界息息相关,所以才有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十岁左右,他们真具备这一切么?人们常说人书俱老,书法不仅需要“练”,也需要“养”,书法不仅有技术,还技术之外的东西,所以它与少年成名实在太“违和”。对于二十岁的学生,且不止一位,就能成为书法最高规格展览的入展者,不觉得诡异么?这展览的所谓最高规格是否要打个问号呢?当读到有人为入此展殚精竭虑心力交瘁时,心里还是有些说不出的滋味。书法不是养生么,何以折磨人到如此地步??好在,这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艰苦卓绝的努力,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在十三届国展入展名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他号啕大哭,而后又纵笑不止。难道是当代的范进么?他当然不是范进,幸好不是。他只是一时激动过度而已。他的精神是正常的。当一切平静下来,他还接受了某自媒体专访,大谈特谈参加国展的酸甜苦辣。现身说法,喜不自胜。祝贺他!!我当然相信他不是唯一的,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但他是幸运的,他圆梦了。学书法,原来就是为了入展,这样的终极追求,到底为了什么?为了得到评委的认可,为了那一纸证书,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书法家,抑或是为了入展之后的名利双收?这个展览真的那么重要么。入展与否,生活或者人生究竟有多大改变呢?如此走火入魔,真的是出于对书法的热爱么?而且跟范进是没有可比性的。范进中了,在皇全社会,那是功名,改换门庭,光宗耀祖。入书法国展如何能相比呢?不由想到多年前那位为了备战国展而积劳成疾累死在纸堆旁的年轻人,他真的应该好好活着。他不该学书法。那也许是极端的个案吧,但书法误人,书法害人,此事当为警惕。当然,确切地说,非书法误人,非书法害人,所误所害者,书者心魔而已!我以书法娱己悦人为最终追求,并且从来未曾动摇,可有同行者?微斯人,吾谁与归!!与往届国展一样,这次展览作品甫一公开,便有人发现了抄袭!但何谓抄袭,如何界定,远不如文学作品和论文那么简单,争议自然难免。为此还搞了一次直播辩论。到底是不是抄袭呢?大生兄参与了辩论,认定为抄袭。作者当然否认。正反两方争论激烈。抄袭是很严重的问题,一旦实锤,对作者影响很大。但话语权在官方。旁人怎么说,往往无关痛痒。对作者几乎没任何影响。问题是,抄袭作品是官方评委评选出来的,又由民间发现的,官方会轻易承认自己的失察么?会降格自己的权威么?会打自己脸么?所以这种事情,官方往往慎重,多半会不了了之。反正往届基本如此。而且书法抄袭没有标准,无法量化,自然谁的嘴大谁说的就算,别人再怎么操心怎么质疑,都没用的。指鼠为鸭这种事还少么?所以,我想说,国展中的书法抄袭绝对不可避免。如果说有八成的投稿在抄,可能有点夸张,但一半都在抄,应该是最保守的估计。所有入展速成班教的所谓“绝招”,不都是教人怎么抄么?如何安排章法,如何拼接纸章,怎么落款,如何盖印,都有抄袭痕迹。问问那些入展者,有谁敢说自己的作品从没借鉴和参考过别人的?只不过抄的痕迹或轻或重或隐或现而已。不然就不会有展览体一说了。是的,我说的可能有些偏激了,但国展中抄袭已是普遍现象。纯原创的少之又少。这也显示了当代书法创作的黔驴技穷与创造性枯竭。有人说书法国展其实是初级入门级的展览。这是一厢情愿的戏词而已。官方定位的,是当代书法佼佼者才能入展。入展必精英,人们以此为荣,奔走相告。是垄断当代书法评判的唯一标准。但当面对千篇一律的作品,这些当代书法精英的大作,再参照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位大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除了形式上的争奇斗艳、尺幅上的巨大无比以及细节上的百般雕琢之外,论气息、格调、内涵、风骨与创造性,几乎都捉襟见肘,没什么建树。在整个展厅中,气势固然恢弘,但如果接近任何一件作品,大概都不值得驻留一分钟。这就是现状。
如果说国展,包括兰亭展,是选拔书法人才唯一尺度,那历年来选中的那些精英,大概约等于古代的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了,但平心而论,在历史维度上观照这些入展精英,他们真的能比么,真的能写入书法史么?书法如果仅仅是一门技术,真的不要太简单了。也难怪二十岁的本科生就可以在国展中脱颖而出了!我认为国展作品“打磨”就是个笑话。既是打磨,就有悖书写。有悖书法的率性与真实,有悖性情的发挥。既无性情,何谈艺术?兰亭序打磨过么,祭侄稿打磨过么,黄州寒食帖打磨过么?
君不闻米芾自诩刷字以见性情,何等自傲、自豪、自负?书法的至高境界,仅此而已。至于画字、描字、勒字、排字,皆为打磨而已,必是书法的反面,是极尽辛辣的讽刺。当然,对应的苏轼黄庭坚等人,也未尝像米芾所说的那样打磨,他们的作品依然见性情,见风骨。只因米芾太狂,在皇帝面前自彰其能而已。真正的书法高手,根本不需要任何打磨,但凡打磨的书法作品,都是伪作,与书法创作没一毛钱关系。打磨是工匠所为。打磨出来的书法作品,必然只有匠气;善于打磨的书者,当然也仅仅是写字匠而已。书法国展发心不错,但问题多多,积重难返,有识之士心知肚明。只不过不说出来而已。至于利益相关方,宁愿视而不见。笔者不才,愿献一计,可从根本上消除国展之弊,且让人心服口服。办法就是现场即时书写,限时完成,只允许写一遍。相当于闭卷考试。既从根本上杜绝了抄袭,又避免了工匠式的打磨与设计。而且不择纸笔,不许查内容,不许翻书法字典,这样顺便把参赛者的文学修养、字外功夫也考察了一遍。也可以此方法看看曾经的入展专业户,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现出原形?能不能继续以往的辉煌?如果能,就是实至名归。如果不能,李鬼毕现。如此一看便知,百无一疏。只有这样才能谁在招摇撞骗,谁更不学无术,以及谁是真正的高手。用这种方法搞国展,估计没人有疑议。只是如果这样搞,那些国展速成班、冲刺班,大概要关门大吉了。相关产业也会受到影响。这种方式以前可能不容易实现,现在科技发达了,没有障碍。口罩期间高考考研这种数十百万人的大规模考试都可以在家进行,区区一个书法国展,顶多两三万参与而已,很容易就实现了。即时书写参评,就跟参加歌唱比赛一样,要现场唱出来,而不是假唱,更不是把录好的歌曲发过来。要看的就是现场发挥。既然很多人认为当代书法比肩和超越了古人,不妨就学学古人,那即兴的片纸只字,醉后的信笔书写,心情悲愤时的愤笔疾书,以及仕途坎坷、心情烦闷时的借笔消愁,都能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那么,你可以么?? 【作者王海钧】斋号:弋轩、海纳居。书法教育工作者,快意书写践行者,不自由撰稿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后专攻书法。文学博士(书法学方向),艺术学博士后。爱书写,喜作文,偶尔也推敲平仄。亦喜摄影,常拍天地大美和乡村小景。著有《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理论》《美的追寻》《历代书法名作赏析》《楷书王国》《历代书论译注集成(汉魏六朝)》《弋轩诗草》《笔墨心意——关于书法的诗与思》等。 海纳居是本人唯一公众号,只发原创文章,涉及书法、诗歌、时评、摄影等内容。欢迎关注、交流、转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