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第三军、中央红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贵州省的67个县(市、区、特区),创建了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黔北革命根据地、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属革命老区县(市、区)的有31个,辖革命老区乡(镇、办事处)551个(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省划定革命老区领导小组《关于划定遵义等县市为革命老区的请示》的通知[省办发〔1998〕16号],其中的行政区域均使用今名)。这些革命老区的县(市、区)是:赤水市、仁怀市、红花岗区、遵义县、桐梓县、湄潭县、习水县、绥阳县、风冈县、余庆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石阡县、江口县、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望谟县、贞丰县、册亨县、瓮安县、罗甸县、水城县、钟山区、盘县。在这些革命老区,当年曾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组建了人民武装,建立了人民政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中共黔桂边委、中共黔东工委、中共贵州省工委、中共遵义县委、中共川滇黔省委、中共毕节中心县委等地方党组织;组建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湄潭县革命委员会、桐梓县苏维埃政府、桐梓县革命委员会、习水县革命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余庆军政委员会、瓮安县革命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等政权组织。还组建了一大批农民协会、贫民团、工会、共青团、妇代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各级中共组织和革命政权建立后,认真宣传执行中共和红军的方针、政策,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使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各级中共地方组织和革命政权的领导下,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财的土地革命运动。劳动人民政治上当了家,作了土地的主人,经济生活有了初步的改善,从而激发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老区的革命和建设。在革命老区,先后建立了红军黔桂边独立营、黔桂边护商大队、红军黔北游击队、红军赤水河游击队、红军遵(义)湄(潭)绥(阳)游击队、红军赤(水)合(江)游击队、黔东纵队、沿河独立团、印江独立团、德江独立团、黔东独立团、川黔边独立团、黔东独立师、贵州抗日救国军等武装及一大批区、乡游击队。这批人民武装,在配合其他革命组织惩治官僚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同时,积极配合红军作战,牵制国民党军队、地方军阀对红军主力的转追堵截,保卫苏维埃政权,捍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发展壮大红军。在创建革命老区的斗争中,红军创造性地广泛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如依靠爱国进步人士周素园组织贵州抗日救国军,团结争取少数民族地方实力派人物王海平等,利用他们在本地的影响,使其对革命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老区的建设中,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工作。黔东特区制定了《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红二、六军团制定了《红军对苗族僮族的标语口号》等。红军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宣传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尊重各少数民族,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村寨打土豪等。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一边同国民党军阀作战,一边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教给劳苦大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和办法。红军在所活动的67个县(市、区、特区),特别是在建立了红色政权的县、区、乡所起的宣传作用和实践示范,是前所未有的。红军通过文字、语言、图画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红军在宣传中,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变成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红色政权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变成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的事情。中央红军在贵州活动期间所写的标语有:“打倒卖国的国民党!”“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农民组织起来不交租,不完粮,不完税!”“农民组织起来夺取地主武装!”“红军是我们干人的队伍!”等,都是用浅显通俗的语言,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红军在贵州,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老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在人力、物力上支援红军,并给红军送情报、做向导、拾担架,千方百计掩护红军。在开创革命老区的斗争中,老区军民密切配合,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为壮大工农红军,保卫革命老区各级革命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红军多次号召工农参加红军,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各地群众敲锣打鼓,挥舞红旗,涌现出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先入伍的热烈场面。“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就要当红军”成为群众的心声。许多游击队集体加入红军,红二军团五师的十四团和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二团,都是由黔大毕地区参军的新兵组成的。贵州各族优秀儿女一万多人参加红军,使红军得以发展壮大。主力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势力向老区人民发起了疯狂的镇压和反扑,采取了一系列“铲共”“清乡”等反动措施。一时间“搜剿”“缉拿”“逮杀”“登记”等白色恐怖接踵而来。凡参加过各级苏维埃、游击队以及群众组织,或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支援过红军的各族群众,都被冠以“赤匪”“通匪”等罪名横加迫害。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血腥屠杀,老区人民坚贞不屈,毫不动摇,仍然坚持斗争,表现了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斗争精神。贵州革命老区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贵州人民的斗争信心。首先建立的滇黔桂根据地的黔桂边区各族人民,在右江根据地丧失、边区遭受严重摧残的恶劣环境下,仍然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地坚持斗争。黔东特区为红三军创造了休整、发展的条件,使自湘赣苏区转移后艰苦奋战、屡遭挫折的红六军团能有目标地向黔东特区进发,得以实现同红三军胜利会师,结成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黔北老区为具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成功地实施战略转移,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川滇黔省委和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为红二、六军团在长征中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和空间,为新的战略大转移作了准备。贵州革命老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打击了国民党军阀势力,牵制、吸引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有力地策应了红军的战略转移和其它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贵州老区的创建中,贵州各族人民为建设和保卫红色政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主力红军转移后,贵州各族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军阀的残酷镇压作出了重大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作者:顾大全、熊宗仁、吴廷述、杜黔)
【选自《贵州通史》第四卷,何仁仲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