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在贵州的传播与著名的贵州籍早期共产党人

文摘   2024-10-30 00:00   贵州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贵州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的。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后不久,贵州的报纸就开始报道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有关情况,这些报道在客观上起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作用,使闭塞的黔人开了眼界。紧接其后,一些在外省求学或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陆续回到家乡,开始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对贵州的优秀儿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贵州民主革命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五四”运动前后,贵州便有一些出省求学的先进青年通过不同的渠道接触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或早期的共产党员,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并且通过书信和邮寄外地报刊等形式,将革命思想传回贵州,在亲友中传播。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邓恩铭、王若飞、周达文、龙大道、周逸群、旷继勋等。20世纪20至30年代,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贵州的进一步传播,贵州一批要求进步、寻找真理,主张社会变革的青年,伴随着血雨腥风的阶级斗争逐渐成长起来。大革命时期,一些到广东投身革命的贵州籍人士,不断将革命信息传回家乡。在黄埔军校学习的缪象初、杨至诚等冲破贵州军阀的禁令,把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宣传品和进步书刊寄回贵州,在家乡青年中传播。

大革命失败后,贵州的一批进步人士继续宣传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活动。教育界的进步代表黄齐生、田君亮、刘方岳、谷友庄等人,在大革命和马列主义的影响下,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宣传进步思想。此外,新友、协同、振亚等书店陆续开设起来,大批新书籍涌入贵州,有些进步书店还公开出售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布哈林的《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倍倍尔的《妇人与社会》《莫斯科印象记》《大众哲学》《社会科学大纲》《共产主义ABC》《新经济学大纲》《史太林》《学生底马克思》以及鲁迅、郭沫若、高尔基等人的著作。此外还有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介绍十月革命的书刊在社会上特别是知识青年中广为流传,使进步青年“知道一些从俄国沙皇统治到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开始思索自己该走什么道路”。

由于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一批要求进步、思考人生的青年自动结合起来,讨论“中国向何处去”“要使国家富强应走什么道路”“中国青年的社会责任”等一些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并同早年出省参加革命的进步青年取得了联系,通过他们寄回或带回一批革命刊物,如《向导》《中国青年》《中国与世界》等,广泛传阅,思想日渐觉醒。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肖次瞻于1930年初回到家乡思南,他以办学为掩护,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他除在思南、印江等八县联立中学(后为省立第七中学)讲授数学和英语课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向学生讲解帝国主义侵华史,讲封建军阀祸国殃民和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启迪学生觉悟。他向学生介绍革命文艺作品,如苏联小说《铁流》《毁灭》《母亲》及鲁迅的作品等。这些新知识,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和眼界,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共在思南发展的首批党员。【肖次瞻(1905-1940年),贵州思南头塘人。20年代初到武汉求学时,结识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项英、夏曦、关向应等,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筹备处常委,领导邮政工人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英勇斗争。1938年建立了中共思南县临时工委,肖次瞻任书记。1940年4月,任中共贵州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同年11月被敌人杀害】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活跃着一批著名的贵州籍共产党人。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社会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王若飞、周达文以及工运领袖龙大道和军事领导人周逸群、旷继勋等。

邓恩铭(1901-1931年),贵州荔波人,又名思明,字仲尧,曾用名黄伯云,水族。他少年时期,目睹清朝统治者肆意掠夺和杀戮,激起他对封建统治者的仇恨。他在荔波读小学时,受辛亥革命影响,希望祖国统一,人民幸福,积极参加声讨袁世凯的窃国行径,在学校里以思想激进而著称。1917年离开家乡赴山东依其叔,后考入山东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带领同学参加爱国运动。同年11月与王荩美组织进步学术团体盛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1920年9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春,与王荩美、王翔平等在济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会后,回山东建立中共山东支部,任支部委员,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1月,赴苏联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在淄博矿区开展和领导工人运动。同年底任中共青岛直属支部书记。1925年2月,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同年8月,任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书记。11月被捕入狱。次年春,因病保外就医。同年夏,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7年去武汉出席中共五大,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旋复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8年12月,因叛徒告密,在济南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在狱中曾组织难友越狱,不幸因跌伤被捕回。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

邓恩铭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贵州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党员,虽然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在山东,但常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家属亲友进行革命教育,传播革命思想。1924年5月8日,他在青岛发展党组织时,写信给双亲,劝告父母不要抱住埋头读书、成就功名的旧观念,要救国就得干革命,干共产党。他在信中写道:“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其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投身革命的决心。1925年9月,当他任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书记时,他的双亲告诫他,树大招风,外面风声紧,要小心。他坦然回答:“不怕,人是要死的,有的人不做什么事情,还不是也死了”。他在家信中,愤怒地揭露了当时腐朽的社会制度和丑恶的社会风气,“在这样的时代,实无我插身之地”,“无力顾家,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不是我目无家庭也”,希望家庭谅解。1927年3月,正当北伐军在中南和华东节节胜利的时候,邓恩铭到武汉参加中共五大,于3月5日给母亲一信,向家乡人民报告革命形势,信中说:“现在的北伐军将打到徐州,山东不久就可以打下”,并向亲人表示将回山东继续工作。他被捕后,1931年3月在狱中写了最后一封家信,字里行间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信念,表达了他准备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信中有一首诗写道:“三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这一封封家书,是革命先烈向桑梓父老传播革命思想的历史见证。

王若飞(1896-1946年),贵州安顺人,原名运生,字继任。青少年时就读于贵阳达德学校,深受其舅父黄齐生等进步教师的影响。1918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同年冬赴法国勤工俭学,与蔡和森等发起成立工学世界社,与周恩来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旋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1927年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次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地区工作,同年10月在包头被捕。在狱中五年零七个月,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937年夏出狱后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八路军副参谋长等职。1944年5月作为中共代表参加国共谈判。1945年8月陪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任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同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王若飞在绥远监狱生活中,以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狱中,他以坚强的毅力,奋笔疾书,写下了大量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中国农民战争》《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一国际史》《什么是法西斯主义》《中国土地问题》《党的建设》《辩证法十九条》《中国往何处去》《关于国共两党优劣的比较》《劝傅作义抗日书》《中国共产党简史》《五卅惨案的经过》《中国民族问题》《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和成长》《为什么建立党支部》《怎样做一个布尔什维克》《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国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红军撤出江西苏区的战略意义》《如何组织红色游击队》等。他在致夫人李培之的信中,勉励她不要为他的牺牲而悲痛,要集中精力,努力完成党的事业。“在任何情况下,要坚持真理,经得起各种考验”,“别了,我们在红旗下聚齐,又在红旗下分手。请你伸出双手,迎接我们的胜利吧!”他在给表姐夫熊铭青的信中写道:“个人生命,早置之度外”,“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这些著作和家书,从监狱传向社会、传回贵州、传到亲人手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33年,黄齐生去绥远探监后,他为了让社会上知道王若飞被捕的真相,特地撰写了一篇《王若飞行述》,介绍了王若飞生平和在狱中坚贞不屈的事迹。黄齐生还给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写了一封公开信,连同王若飞写的《狱中致绥远省傅主席书》共数万言,一同印成小册,名为《抗日战争策略》,分发给各地亲友和社会人士,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

周达文(1902-1937年),贵州镇远人。少年时代,他就对反动统治阶级贪污腐化、卖国求荣、奴役乡民的卑劣行径十分不满,认为反动政府是不能依靠的,决心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作出贡献。1920年春随父离开家乡迁往北京,考入北京俄文专科学校读书,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秋参加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中央从事文字翻译工作。1925年10月,受中共中央的指派,带领一百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去莫斯科,后进中山大学学习并兼任翻译。1927年被调到列宁学院,担任该院中国部负责人。因反对王明的错误言行,遭到王明的忌恨。1928年和1932年,王明伙同康生两次发动对周达文的攻击,甚至诬陷籍贯贵州的周达文是“反党反革命小组织江浙同乡会”的负责人之一,还先后给他加上“反党分子”“托派”等罪名。这些诬告虽经审查被逐一否定,但王明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改组列宁学院中国部,周达文于1932年春被调到伯力,任联共远东边疆区党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总编辑。1937年春,王明趁面见斯大林之机,再次诬告周达文是“坏人”,致使周达文于当年7月14日被捕,旋被秘密杀害,年仅35岁。

龙大道(1901-1931年),贵州锦屏人。侗族。自幼勤奋好学,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决心要反抗民族压迫,铲除不合理的现象。1919年赴武汉求学,1923年赴沪就读于上海大学,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秋,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冬回国,参与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闸北区指挥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在狱中组织难友凿墙越狱成功。1928年后,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工人部长、上海市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1931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再次被捕,于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在上海秘密杀害,为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

周逸群(1896-1931年),字立凤,贵州铜仁县城关镇人。1914年在贵阳读中学,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喜读中外史书,发表自己见解,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1919年赴日本留学,主攻政治经济学。1923年底回到上海,与在上海的贵州进步青年创办《贵州青年》杂志。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周逸群在《贵州青年》上发表的《贵州青年对贵州政治应有的主张》《三民主义与贵州》《军人的头脑》《女子底自由在哪里》《精神附北与实质附北》等文章,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反动。周逸群等人通过邮寄、托人传带等多种渠道把《贵州青年》传入贵州,广为传播,使之成为当时最受贵州进步青年欢迎的刊物。随后,周进入黄埔军校,参加北伐,任贺龙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军政治部主任。其间,他在贺龙的支持下,对部队进行了改造,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北伐立下不朽战功。1926年上半年,他和贺龙率军来到黔东,当地上千名进步青年踊跃参军,跟随贺、周闹革命,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后来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红军继续战斗,和旷继勋等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周逸群在战斗中遭敌伏击,壮烈牺牲。

旷继勋(1895-1933年),贵州思南人。出身贫苦,生活的重担和社会的磨炼,使他养成了俭朴勤劳的美德和刚毅正直的性格,并立志为穷苦人民做一番有益的事业。19岁时离家入川投军,在川军中由二等兵逐步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其间结识到一些共产党人,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率部在四川蓬溪起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任总指挥。起义失败后,转战洪湖地区、鄂豫皖地区和川陕地区,历任红六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军长和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屡建战功。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和军阀作风,被诬陷下狱,1933年6月被秘密杀害。

此外,在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也有不少贵州籍将士参与其中,他们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和成长壮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部队中,有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和朱德所率领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共3万余人。而贺龙的二十军共3个师,人数约2万人,是起义部队的主力,主要兵源来自黔东、湘西和川南。第一师副师长欧百川、第二师师长秦光远、第三师师长周逸群都是贵州人。在他们手下的官兵中,不少人是贵州籍。中共党员、镇远人罗统一时任第三团二营营长,南征途中任第三团代理团长;中共党员、三穗人杨至成南昌起义时任三师六团六连指导员,南征至潮汕时改任六连连长;中共党员、毕节人缪象初时任二十军中校参谋;中共党员、松桃人戴独明时任第一师第二团指导员;中共党员、松桃人李光庭也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南征;雷山县人梁聚五,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补充团连指导员,北伐时转到第二十军任参谋,也参加了南昌起义。此外,在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中,也有一批黔军将士参加其中。1927年底,方志敏率领一支游击队到上饶附近一带活动,中共党员匡龙海便领一个全由黔籍官兵组成的新编十一师所属的连队宣布起义,全连开赴德兴和方志敏会合。1930年,这个连队被扩编为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一师一团,匡龙海被任命为团长,该团的营连长也多是当时的起义骨干,一直到1934年,这支部队始终在这一带坚持活动,后来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在蒋介石军队的层层堵截下,方志敏因伤被俘,英勇就义,这支部队也伤亡殆尽。


(作者:顾大全、熊宗仁、吴廷述、杜黔)


【选自《贵州通史》第四卷,何仁仲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地域历史文化
地域历史文化资料刊录摘选和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