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湘入黔到黔西北
在长征期间,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内,英勇作战,毙伤敌军10000多人,前后粉碎了敌人100多个团的围攻,牵制了追击中央红军的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位于长江中部,接近中南重镇武汉和长沙,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也给敌人在长江南岸的统治以巨大的威胁。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就在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集中兵力围剿红二、六军团,行辕以陈诚为参谋长,代行蒋介石的职权。宜昌行辕成立后,辖区扩大到安徽、江西、贵州等省。陈诚把约30万人的兵力部署在北起宜昌,南至黔阳,东迄南昌,西到毕节,横跨数省之广大地域,以防止红二、六军团向东进入原中央苏区,向西与中央红军靠拢,向北渡长江入川陕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或回师洪湖,企图把红二、六军团“聚而歼之”。敌人还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妄图使红军“断其经济来源”“生机绝灭”。面对如此严重的局势,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决定突围向湘黔边转移,争取在黔东重建根据地。1935年11月20日,红六军团开始突围。至22日,一举突破敌军严密封锁的澧水、沅江两道防线,直插湘中,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二军团于27日进占辰溪、浦市、淑浦等县。红六军团也占领新化、锡矿山、兰田。这宣告了敌人企图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计划的彻底破产。红二、六军团在湘中赢得了一星期的休整时间后,主动退出湘中,向黔边地区转移。1936年1月8日,红二军团进入贵州玉屏田冲。9日,红六军团占领江口。12日,红二军团又进占石阡。至此,红二、六军团胜利完成了向石阡、镇远、黄平方向转移的任务。原留在根据地掩护主力突围的红十八师,经过浴血奋战,辗转经鄂西、川东及黔江,历尽艰辛,也于1936年1月10日在江口闵孝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合,归还红六军团建制,缩制为一个团。红二、六军团进占石阡、江口后,敌人被迫对兵力重新部署。趁敌调整部署之际,红二、六军团在石阡、江口一线得到了一星期的休整,一面加紧准备战斗,一面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建立游击队,并扩大红军战士800多人,还在石阡建立了临时修械厂,修造枪支、弹药。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居民稀少,粮食缺乏,给养困难,地形也不利进行运动战。这时,敌人军事部署也已就绪,他们北截、西堵,东西夹击,企图使红二、六军团处在狭小地区渐成被动的局势。于是,军团领导人在石阡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在石、镇、黄建立苏区的计划,到乌江以北、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活动。1936年1月20日,红二、六军团从石阡出发,21日在余庆龙溪突破了敌二十三师固守的纵深碉堡线,然后继续西移。途中,两次接到中革军委电示:要红二、六军团“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群众、地形均可暂作根据”。于是红军挥戈西进,1月24日攻占瓮安,26日又占福泉。接着,在马场坪击退了敌九十九师的截击,随即西取龙里进逼贵阳,把敌人主力甩在后面。当时贵阳兵力空虚,奉蒋介石命来贵阳坐镇指挥的“重庆行辕”主任顾祝同、省主席吴忠信急令敌九十九师、二十三师向贵阳收缩护城,调郝梦龄纵队由湄潭南渡乌江截击红军。这样,敌人在贵阳以西及乌江口岸的防务空虚,给红军西进创造了条件。红军抓住战机,突改方向,绕过贵阳,于1月31日突破扎佐碉堡线,进占修文县城,随即转取清镇卫城,跨过乌江,向黔大毕地区转移。1936年2月1日,红二、六军团以红六师为前导,以各师抽调120名侦察员组成的侦察队为先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卫城,又冒雨兼程,向鸭池河渡口挺进。在群众的支持下,利用敌人来不及破坏的4条船,连夜搭起一座浮桥。到2月4日,全军胜利渡过鸭池河,实现了挺进黔西北的第一步计划。1936年2月5日,红二、六军团领导在黔西县城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实行战略展开,迅速在黔大毕建立根据地,创建滇黔新苏区。会后,红二、六军团兵分三路:第一路,由贺龙、肖克分别率部阻击跟进之敌;第二路,由任弼时、关向应、王震、夏曦、甘泗淇等率六军团机关及十六师、五师夺取大定、毕节;第三路留十八师守住鸭池河渡口并开展黔西的地方工作,做筹建根据地的准备。1936年2月5日,红二军团五师在师长贺炳炎、政委谭友林的率领下,进军大定。6日10时左右,红五师解放了大定县城。除王震、夏曦率六军团机关及十六师继续前进,占领黔西北重镇毕节外,其余的红军则留驻大定着手建立根据地的革命政权。2月8日,大定县城一片欢腾,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以黔大毕为中心,初步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王震与大方县(大定)少数民族合影
1936年2月24日,贵州抗日救国军在毕节城内的小校场宣布成立。爱国进步人士周素园任司令,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任参谋长。救国军下辖三个支队,第一支队队长席大明,第二支队队长周质夫,第三支队队长阮俊臣,全军共有2000人。红二、六军团派出政治工作人员分别到各支队协助工作。周素园是参加过贵州辛亥革命的元老,毕节人。唐继尧率滇军入黔,捕杀自治党人后,他流亡北京、重庆等地。“五四”运动以后,周素园弃官回乡,深居简出,研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苦心探求真理,开始向往无产阶级革命。红二、六军团到毕节后,遂被贺龙、王震邀请出任救国军司令。贵州抗日救国军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打击土豪劣绅,尤其在扩大红军方面成绩突出。1936年2月底,红二、六军团决定沿毕节、威宁一线向西转移,继续踏上长征之路。周素园率贵州抗日救国军一部分队伍,跟随红军长征。当时,他已年近花甲,贺龙等领导同志为照顾他,动员他暂时离开红军到香港或昆明去作统战工作。周说:“今天我参加了红军,这正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候。我决不离开红军,我死也要死在红军里!”红二、六军团离开黔大毕地区时,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经过整编和补充,由贺里保任团长,邓止戈任参谋长,编入红军,随主力进行长征,第一、三支队和二支队部分编余的战士留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席大明率领的第一支队留下来开展游击活动;阮俊臣率领的第三支队则去川黔边与余鸿泽等领导的游击大队会合,继续进行艰苦的斗争。在随红二、六军团乌蒙山的转战中,周素园利用过去的关系,写信给龙云、孙渡,劝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支持红军北上抗日的正义行动,而不要助纣为虐,为蒋介石火中取栗。这些信对于分化敌人、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正如原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所说:由于龙云当时的处境,周素园的信“打中了他的要害。所以孙渡就在威宁、昭通,按兵不动。国民党追击军主力从东面向我进攻,但孙渡纵队在西面按兵不动的态势,就利于我们集中主力对付东面来的敌人,能在毕节停留20天休整补充”。以后,周素园以巨大的革命热情和毅力,完成了长征,于1936年12月到达陕北。在陕北,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多次接见。毛泽东在写给周素园的信中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没有随红军长征的贵州抗日救国军的战士们,为了掩护红二、六军团转战乌蒙山和进行抗日反蒋斗争,开展了长达数年的艰苦的游击战,继续谱写着黔西北的光荣历史。红二、六军团重新进入贵州,使蒋介石在贵州的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防止红二、六军团深入黔中腹地和向黔西北转移,蒋介石命重庆行辕主任顾祝同到贵阳坐镇指挥。根据蒋介石的部署,国民党中央军的万耀煌、樊嵩甫、郝梦龄、李觉和郭汝栋等五个纵队,共计42个团的兵力,尾追红二、六军团之后直趋黔西北,企图在黔西、大定、毕节一带包围红军。另外,为了配合这五个纵队围歼红军,蒋介石命令郭思演纵队的13个团,滇军孙渡的10个团,川军杨森、李家钰两部的10个团,原黔军蒋在珍的3个团,犹国才的3个团,共计39个团的兵力在外围协同阻截。这次围攻红二、六军团,蒋介石共投入81个团的兵力。当时,红二、六军团的总兵力只有6个师15个团。从总兵力上看,敌我双方兵力的比例是6:1。这种敌强我弱的态势悬殊很大,而且敌人地上有炮兵相随作战,空中有飞机的轰炸和侦察配合。红二、六军团则只有两个迫击炮连,而且炮弹奇缺。1936年2月初,当红军占领黔西县城时,敌万耀煌纵队的先头部队也从遵义西进,抢占了通向黔大毕地区的另一交通要隘——打鼓新场(今金沙)。其先头部队已进抵黔西县属的战略要地三重堰附近,直接威胁大定县城。敌郝梦龄纵队紧跟万耀煌之后,涌向黔西北,而追踪跟进的敌九十九师和二十三师,也到了鸭池河边,形势十分危险。为了破击敌军的进攻,贺龙、肖克军团长亲率红军主力3个师向黔西至打鼓新场之间的要地三重堰方向进行阻击。肖克率领的红军于2月10日袭占了打鼓新场,切断了敌万耀煌与郝梦龄之间的联系。2月15日,万耀煌袭占黔西县城。红十七师只得放弃打鼓新场,绕道向大定、平坝前进,以便重新寻找战机,回援大定。万耀煌纵队趁红军主力一时不能回援,于18日又袭占大定县城。几路敌军在黔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在黔西已失去了活动的余地,被迫在大定县境内与敌人周旋,保卫毕节。2月17日,敌郝梦龄纵队的五十四师、新八师都进抵大定县属的黄家坝老街一线。2月18日清晨,红六师奉命分三路从革左梁子、红岩丫口、箐脚向敌先头部队的驻地黄家坝奔袭。黄昏,三路红军同时向敌人发动攻击,迅速打垮了敌军先头部队的第一道防线。郝梦龄慌忙派出援军构筑第二、第三道防线。红军未等敌援军站稳脚跟,在夜幕的掩护下,一鼓作气,乘胜猛攻敌人在刺秋树和火烟洞两地的防线。由于夜色昏暗,敌人摸不准红军的虚实,不敢主动出战。红军战士在树上挂起灯笼和打亮的手电筒,引诱敌人向有光亮的地方射击,他们则悄悄地包抄到敌人背后,截断敌人的第二、第三防线之间的联系,形成敌我难分的混战。红军的一个班冲进敌群,在与敌人的肉搏混战中,打死了敌团长和不少敌军,攻占了刺秋树的敌阵地,并与在大烟洞集结的敌军形成对峙,完成了阻击郝梦龄纵队的任务。黄家坝一带的阻击战,红军重创了郝梦龄纵队的先头部队,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60余支,使敌主力不敢轻易前进。当敌万耀煌纵队攻占大定县城时,红十七师奉命回撤,与先期抵达大定县境将军山一带的红十八师会合,打击来犯之敌。将军山位于大定县西北约八九公里,是大定、毕节之间的天然屏障。毕大公路沿将军山东麓蜿蜒而上,易守难攻。19日清晨,敌万耀煌纵队的尖兵营向将军山开来。这个尖兵营是由万耀煌纵队主力第十三师的各个团抽调精壮组成的,建制七个连,约500余人,武器装备为全师之冠。当该营行经将军山脚下的谢家寨,准备稍事休息后爬山时,隐蔽在树林中的红十七师的三个团从三面将谢家寨的敌人包围。将军山阻击战从战斗打响到结束,历时仅一个半小时,敌人号称“声威显赫,连克数城”的尖刀营在红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这一仗红军共缴获敌人轻机枪9挺、步枪等枪支300余支,打死敌人100多人,俘虏300多人。2月26日,红十七师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在奉命向毕节方向撤退途中,又出敌不意回戈一击,歼灭了从响水河东岸向毕节偷袭的敌先头部队,阻止敌人直扑毕节。由于黔西、大定两县城失守,红军活动的地域更狭小了。而此时敌人进攻黔大毕地区的总兵力已由81个团增加到90个团。2月25日,军团领导决定放弃毕节县城,撤离黔西北,沿毕节、威宁大道西进,再折向东南,向安顺地区转移休整,寻机重返滇川黔边活动。2月27日,红军开始撤离毕节县城。红军离开毕节以后,敌人即先后占领毕节、水城、威宁,截断了红军去安顺的通路。3月2日,军团领导在赫章野马川召开会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和乌蒙山区的地理地形条件,拟以赫章为中心,调动敌人在赫章、威宁和云南的镇雄、昭通、彝良一带与敌回旋。在向滇东转移的过程中,红军利用滇、川军阀与蒋介石的矛盾,在滇黔之间的乌蒙山中转战20多天,基本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3月24日,红二、六军团开始向东南方向移动。28日,到达盘县、亦资孔一带。南北盘江地区历来是敌人力量相对较弱的地段,中共贵州地下组织和广西地下组织在这一带都有过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是有可能的。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等军团领导,曾决定在南北盘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建立根据地,并将这一意图电告红军总部。但此时却收到红军总部以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署名的两封电报,要红二、六军团最好继续西进,北渡金沙江,到西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北进。于是军团领导放弃在贵州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决定再次入滇,红二、六军团在盘县停留3天进行休整补充。退出黔大毕地区时,总数约20000人左右,在盘县休整期间,部队扩大约700多人。经过政治动员、物资准备、组织整顿,制定了经普渡河、元谋,由龙街北渡金沙江的路线。1936年3月31日,军团主力部队开始撤离盘县。红二军团为右翼,经沾益、寻甸,红六军团为左翼,经曲靖、马龙,向普渡河前进。(作者:顾大全、熊宗仁、吴廷述、杜黔)
【选自《贵州通史》第四卷,何仁仲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