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早期组织

文摘   2024-10-31 00:01   贵州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黔北、黔西北建立地下组织并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一、从中共赤合特支到中共赤水特支
赤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带,县境东北、西北、西南三面与四川合江、叙永、古蔺三县毗邻,东南与贵州习水县交接,赤水河自东南向西北横穿而过,在四川省合江县城南侧注入长江。两省毗邻地区风土人情相近,人员往来密切,中共赤水地下组织的活动也与中共川南、川东地下组织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革命时期,四川合江人梁业广在贵州省立赤水二中毕业后,到泸州川南师范继续读书,深受当时在该校任教的革命先驱恽代英、肖楚女等的影响,追求进步,参加了少共(团)组织,后于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梁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回四川搞农运工作。同年参加刘伯承领导的顺泸起义失败,回到故乡,在合江、赤水一带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与曾在川南师范学校一起参加活动的同学汪泉江、汪良杰、金奚生、袁崇杰、贾审修(贾一平)等人秘密在合江筹建中共地下组织。
1928年,报经泸县中心县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合江特支。后由于赤水党团员数量增多,于1929年底改为中共赤合特支,梁业广任书记,贾审修任组织委员并负责合江县、先市方面的工作,金奚生任宣传委员,与梁业广一起负责赤水方面的工作。
中共赤合特支建立以后,除在赤水兵工厂及省立赤水二中、赤水乡村师范、赤水女中、私立蜀翘小学等学校进行活动外,还抽调党团员,在赤水图书馆内创办“贫民夜校”,吸收兵工厂工人、城市失学青年及部分在校学生就读。夜校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如在上音乐课时,教唱《工农民众大联合》《打倒列强》等歌曲;在教语文课时,从认字到分析字义,都贯穿了阶级教育。金奚生还秘密地给学生讲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农民协会以及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闹革命等故事。夜校自1929年创办到1934年停办,历时近五年,不少进步青年在这间学校里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怒潮席卷全国,在特支的领导下,以省立赤水二中为中心,广大学生、工人、城市进步青年纷纷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和街头宣传。不久,原籍赤水县早期在外地从事革命活动的段雪笙因在北平遭到反动当局的迫害,回到家乡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他与中共赤合特支配合,召开了进步青年座谈会,演讲抗日必胜的道理,宣传抗日思想。会后,在特支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外围组织流波社和读书会,创办了《少年大众》旬刊和《岁寒之花》周刊等。这些刊物,对青年进行革命思想教育,激发了各阶层人士的抗日热情。
1932年,赤水进步青年余正华在段雪笙的支持下,集资开设之江书店(后改名为新赤水书店),除出售教科书外,还秘密出售进步的政治、文艺书刊,如《文艺新闻》《文学前哨》《烽火丛书》《北斗》《环球》《海燕》以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国家与革命》《两个策略》《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资本主义解剖》《共产党宣言》等。这些书刊不仅吸引着赤水的进步青少年,而且还吸引了合江县九支、二里、先市等地的青少年,引导苟克宽(秦川)、江浩然(杨仲猷)、贾若瑜、罗明等一批进步青年投身革命,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干部。
1933年3月,中共赤(水)合(江)特别区委成立。10月,由于党团员队伍逐渐扩大(大约80人左右),经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批准,将原赤合特支撤销,赤水和合江两地分别成立特支。中共赤水特别支部书记梁业广,委员杨大庸,下属若干分支组织。特支成立后,发动并领导赤水兵工厂1000多名工人举行罢工,人民群众也积极响应,上街游行,迫使军阀当局答应了工人提出的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等要求,罢工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英国传教士与军阀侯之担相勾结,狼狈为奸,还提出要在赤水建造教堂作为活动据点,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中共赤水特支将学生、兵工厂工人组织起来,举行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并搭台演讲、宣传,揭露帝国主义所进行的文化侵略和精神侵略,形成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帝斗争,最后迫使英国传教士放弃既定计划并离开了赤水。
1934年9月,中共赤水特别支部利用外围组织“红军之友社”“反帝联盟小组”等散发传单,进行宣传,引起了军阀侯之担的注意。兵工厂工人因举行游行反对侯之担的暴行,遭到残酷镇压,部分工人被开除,有的遭到杀害,赤水兵工厂支部书记罗奕云被迫转移,支部暂停活动。反动统治者在复兴场支部陈其型家搜出传单、标语,将陈逮捕,支部被破坏。同时特支书记杨大庸(1934年1月梁业广因从事策反工作离开赤水,杨继任书记)因策动侯之担部兵变失败,于9月外出隐蔽,其他党团员也纷纷转移,中共赤水特别支部停止组织活动。
不久,中共泸县县委书记李亚群来赤水、合江检查工作,重新整顿了组织,在赤水、合江边区石顶山准备武装暴动,迎接和配合红军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赤合游击队”。游击队于1935年3月10日举行武装暴动,攻打赤水县大同区公所。后因与正在进行“四渡赤水”战役的红军未能取得联系,暴动武装在敌人包围中孤军作战,队长杨其生牺牲,暴动失败。以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党团组织的活动处于低潮,党团员也纷纷转移隐蔽。
二、中共毕节支部
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与四川、云南两省相毗邻。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和到广州进黄埔军校的毕节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便通过多种渠道带回革命书籍,在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中传播。1933年春,在贵阳读书期间领导学生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秦天真回到毕节。同年冬天,早年出省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的林青、缪正元也一起回到毕节。
林青(1911-1935年),原名李远芳,又名李肃如,化名矛戈、刘应生(敌人杀害他时所登记的姓名),1911年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县城的一个贫民家庭。童年时代在毕节一家商号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而出逃到重庆。1927年3月31日,他参加重庆各界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炮轰南京事件群众大会(1927年3月23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六军击溃直鲁联军后进占南京。24日,停泊在长江口的英、美军舰开炮向南京轰击,打死打伤我军民约2000人,酿成大血案。这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事件,也是它们以武力逼迫蒋介石走向投降的重大步骤),被四川军阀逮捕,后经营救出狱。之后,林青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于1929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林青到上海一家锁厂当学徒,在沪东团区委工作,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文学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林青与在上海的同乡缪正元(共青团员,在沪西区委工作)等组织在上海的贵州进步青年,成立了朝阳音乐社,通过“左联”的关系,在上海沪东和沪西工人区演唱抗日歌曲。1932年8月,林青被上海租界巡捕房逮捕,判刑两年。出狱后,由于组织被破坏,林青便与同是失去组织关系的同乡缪正元商量回毕节老家,共同开展革命活动。林青和缪正元回到毕节后,与在毕节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秦天真取得联系,一起投入到蓬勃兴起的抗日反蒋运动的热潮之中。通过他们的宣传和活动,联系了一批抗日反蒋救亡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并以这批人为基础,成立了宣传抗日救亡的草原艺术研究社。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发展秦天真入党后,三人在毕节建立了中共毕节支部,林青任书记。在中共毕节支部的直接领导下,还相继建立了反帝大同盟、社会科学研究会、读书会等群众组织,参加人数最多的是青年学生、中小学教师。
草原艺术研究社设在轿子街女子二小内,参加活动的达200人左右。社员们在此抄写剧本、练歌、写标语、排演戏剧、阅读进步书刊等,不到一个月,就教唱了几十首进步歌曲,排练了十几出话剧,并书写了许多抗日反蒋的大幅标语,张贴在毕节县城的大街小巷。1934年2月,该社在毕节县川祖庙进行公演,林青提出“歌咏不唱靡靡之音,演戏剧要演有进步意义的话剧,绘画要画刚强的人,文学要写劳苦大众”和“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口号,并以此作为该社的活动宗旨。歌咏队除演唱《国际歌》《马赛曲》《伏尔加船夫曲》《大路歌》外,还演唱了林青、缪正元等人共同谱写的《草原之歌》:“草原青年,草原青年,努力努力,光明在前,光明在前,向前进,向前进”。此外还演出了话剧《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最后一吻》《火的跳舞》等。演出内容进步,形式新颖,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又恨又怕。国民党毕节县党部书记代表党、政、军三方到剧团进行威胁。草原艺术研究社的领导人虽然据理力争,但当局态度蛮横,公演被迫中止。
草原艺术研究社除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宣传外,在中共毕节支部的领导下,在毕节中学发动了两次抗议反动当局的学潮。该校的学监是国民党当局的忠实爪牙,一次,学监在课堂上鼓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大肆攻击和谩骂共产党,禁止中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当场被学生反驳,并举行抗议活动,最后终于将这名反动学监赶出校门。不久,又发生了军阀驻军调戏女学生的事件,毕节当局不但不主持正义,反与学校串通,诬陷被调戏的女学生作风不好,将她无辜开除学籍,使其被迫含冤自尽。事件发生后,在毕节各界激起了公愤,群众纷纷起来要求严惩凶手。草原艺术研究社的广大成员和各校学生开展了罢课斗争,并且上街举行抬棺游行抗议示威,以快邮代电和张贴标语等形式,揭露反动统治当局和军阀的丑恶行径。林青用一块绿布写了“为封建压迫而死,死后必做反封建的厉鬼”几个字挂在棺木上,向反动势力示威。反动当局一面派人到学校进行监视,一面公开恫吓学生说:“毕中是共产党的大本营,大家要悬崖勒马”,并扬言要搜查和逮捕进步人士。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夏,草原艺术研究社的主要骨于在中共毕节支部的组织下,停止公开聚会,转入分散隐蔽活动,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转移到贵阳、安顺等地开展活动。草原艺术研究社公开活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轰动了毕节县城,激发了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发展了进步力量,培养了党的骨干,不少人在以后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中共贵州地下组织的有生力量,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作者:顾大全、熊宗仁、吴廷述、杜黔)

【选自《贵州通史》第四卷,何仁仲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地域历史文化
地域历史文化资料刊录摘选和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