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下党在水坝塘的活动

文摘   2024-11-01 08:37   贵州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山城重庆。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召开了会议,周恩来同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要求把西南地下党组织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能战斗的党。遵照周恩来要做到“勤业、勤学、勤交友” 和“社会化、职业化、合法化”指示精神,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川东特委中共巴县中心县委书记肖泽宽根据当时的形势,努力开辟川黔边地区党的工作,派来许多川东的地下共产党员在桐梓县水坝塘开展一糸列活动。
1941年9月,中共巴县中心县委书记肖泽宽根据当时的形势决定:派县委委员李治平以綦江大路工程公司到桐梓水坝塘收购木材。水坝塘地处川黔边区,离桐梓县城二百余里,与四川省的綦江、南川以及贵州省的道真、正安接壤。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封建的宗族和宗派势力把持地方统治权,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
李治平(当时用名李培根)来到水坝塘,先住在栈房里,找当地商人联系购买枕木。不久,经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组副组长冯乃超介绍到大路工程公司的胡晓风(共产党员),安排来水坝塘会同李治平一起设办事处任主任。
在水坝塘,他们利用做木材生意的机会,努力开辟川黔地区党的工作。首先是设法在这里站住脚。他们在街上租了一间民房,挂出“大路工程公司水坝塘办事处”的牌子,当地人都认为他们是大商人,有钱,纷纷来谈生意,乡镇机关、工商界,学校的一些头面人物也找上门来,他们热情相迎,广交朋友,在作社会调查的同时,做好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经过对当地上层人士的分析,决定利用宗派矛盾,向副乡长娄恒义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劝其不要死心塌地为国民党办事,还对水坝塘小学校长、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娄恒善做了一些教育分化工作,这为地下党组织能在水坝塘站住脚打下了基础。
同时,李治平担负綦南工委的领导工作,他经常到绥阳、綦江、南川指导开展工作,都是以大路工程公司收购木材的商人面目出现。
一条秘密联系水上交通线:这里四面高山环绕,是扼守黔北走廊咽喉,不但军事上易守难攻,而且离县城远,是国民党政府鞭长莫及的大山区。路大部分在山间蜿蜒和谷底穿行。而羊磴河木船由沿河而上,过城墙岩越羊磴镇而到新宾洞达水坝塘,生产生活物资、山货由此运进运出。再由人力运到狮溪口、芭蕉或者正安县、南川县。这是要津之道,又是晚清民初川盐入黔通道之一。运盐河道路与运盐山道是山区的通行大道。而羊磴河是綦江的主要支流,因此可从水坝塘运输物资直达綦江至重庆,相反也可把物资逆水运至水坝塘。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地下党的水上交通线。秘密联络点时为桐梓县复兴乡保长梁隆仁的密山大屋基下厅堂。李治平、胡晓风、温凯庭等往返常住宿此处。
党的活动中心在水坝塘小学。娄恒善虽身为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但人比较本分,活动能力较差,家庭不算富裕,他一心想办好家乡的教育事业。李治平、胡晓风经常和他接触,去他家作客,认他父母为伯父、伯母,久而久之,大家也不避讳,讲抗日,讲国民党不抵抗,娄恒善逐步接受了这些道理,认为他们是好人。后来他托李治平、胡晓风在外地给他请几个老师,帮助办好学校。
1944年初,李治平回重庆向巴县中心县委书记肖泽宽汇报了娄恒善托他帮助找教师的情况,肖泽宽当即同意利用这个机会把党的一部份同志转移到水坝塘。李培根(当时用名李明翥)和夫人戴克宇(当时用名戴北辰、江姐入党介绍人)由李治平向娄恒善介绍,转移到桐梓水坝塘小学任教。以后,组织上又陆续将冯自卿(当时用名冯卓文),张国权也介绍来水坝塘小学。
后来因“大路工程公司”内部出事,“水坝塘办事处”撤销,胡晓凤也到小学教书。李治平由于工作需要一时又不能离开水坝塘,也到水坝塘小学当了临时代课教师,领导和党员经常在一起,这样水坝塘小学则成了党的活动中心。

水坝塘小学遗址(现水坝塘镇政府所在地)
针对当地政府反动行径,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娄恒钧是在校生,又是独子,但乡政府硬要抓他去当兵,地下党组织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学生罢课,上街游行,把墙报贴到街上,抗议政府这一没有人性的做法。胡晓风还亲自到娄恒钧家动员他藏起来,在群众的支持下,迫使乡长娄恒义不得不向群众宣布今后不再抓在校生和独子当兵。这一斗争的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斗志,也培养教育了一批进步学生,如娄必允(后培养为地下党员)、娄必勇、娄必建、娄必先等。

有一年天大旱,田里的谷子尚未灌浆就全干死了,可国民党桐梓县政府不顾人民的死活,仍然强行征粮,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狮溪地区的头面人物胁迫农民交粮。把十多个无粮可交的农民抓来拘禁,群众忍无可忍!地下党组织又一次发动学生回家动员家长和贫苦农民,把旱死的谷草背到乡政府以示抗议,迫使反动当局不得不释放被关的农民,承认减免公粮的合理要求。
组建四县游击队和四县(桐梓、绥阳、正安、道真)工委,创建革命根据地。1944年11月,日军占领桂林、柳州、南宁,直逼贵州独山。由于蒋介石政府的观战避战政策,大片国土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大后方一片混乱。此时,李治平、李培根正在南方局学习。鉴于当时的情况,南方局组织组于江震指示:国民党对日寇不抵抗,我们要搞抗日游击武装,为对付日军可能向贵阳、重庆的进攻。在川黔边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已势在必行。决定由温凯廷任川黔边区游击司令,李治平任政委,李培根负责地方工作。他们回到水坝塘后,便分头对綦江、南川、绥阳、正安、道真等县接壤地区进行了从地理位置、乡镇政治、经济状况等的社会调查。温凯廷在绥阳也作了些游击武装的准备工作。把他领导的几个党员转到紧靠桐梓边境的黄枧中心小学任教,在山区发动农民群众,准备组织游击武装。戴克宇绘制了一份“九乡游击区图”交送南方局。后来由于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了,这次游击武装才没有搞起来。
在狮溪口的活动。当时在狮溪达昌中学任校长的李光勋,通过娄恒善了解到来水坝塘任教的这批外地来的老师是些难得的人才,不仅能做生意,而且书也教得不错。地下党组织的同志也了解到,李光勋是大革命前入党的党员,后失掉了组织关系,他们彼此间相处久了,大家谈得投机,彼此心照不宣。1945年初,胡晓风离开水坝塘小学后,李便聘请他去狮溪达昌中学任教。1946年初,李光勋调桐梓县中任训导主任,走时相约李培根等到桐梓县中任教。李培根应约到桐梓县中后,不久戴克宇也来县中教书。半年后,李光勋调任县教育科科长,便向当时县中校长令狐荣生推荐李培根代任县中训导主任。
在临近解放和以后一段时间,狮溪镇、水坝塘地区和县城,都有党的活动,并掌握争取了部分地方武装,这为后来我人民政府对这两地的接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24年10月31日

地域历史文化
地域历史文化资料刊录摘选和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