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华子聊起中国农村在未来30年,会不会消失。
华子给出肯定的答复,不会。我记不清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的了。清明节返乡,和村里一位长辈聊天,年龄大概50多岁,他很忧虑以后家里的祖坟没人添土了,因为现在连他添土去的都少了,很多时候甚至是他70多岁的老爹去给太奶奶的坟头添土。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对村里很有感情,万一老爹不在了,自己有空还是会回乡添土的。但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基本就是春节才回一次农村,以后每年回来添土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可能连太奶奶的坟头在哪都不一定记得住。我宽慰他,那些在城市里买不起房子的孩子们未来还是要回村里的,我听说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房。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我们村里像我这个岁数的人,80%都在城里有房子,未来肯定是回不来的。我震惊了,真的假的,80%是个啥概念你知道吗,你确定你没说错数字?他说是真的,和他同龄的村里人只要有手有脚,稍微找一份正经工作,基本都在城里有房,80%的比例只多不少。而且还不一定是买在县城,混得好的有买在地级市的,甚至有买在省会城市的。他说自己50多岁了,外出打工快30年了,地级市里搞了2套房,一套自己的一套孩子的,属于混得不错的。就算是晚自己十年出去打工的,就算是混的没自己好的,打工20年给孩子在县城攒一套房的首付也很轻松,没有我想的那么难。对于这个80%的数据,我征求了同餐桌其他50多岁村里人的意见,他们都赞同这个说法。也许这只是个小样本,我这个村并不是沿海发达村,是属于贵州西南部的普通村,全村人以外出务工为生,本村没有什么工业。而且现在的农村人的生育意愿也急剧下降,生两个的基本没有生三个的打算,大多数一胎是男娃直接连二胎都不要了,如果第二胎是女孩那还好,还是男孩的话,直接将全家人未来拉黑了。假定一家生2个,婚后夫妻合住那也是2个人口,等老人去世后,平均一家一套房的住房数量基本可以把农村的下一代全部搬空。如今的农村,春节之后空空荡荡,不是说看不到年轻人了,是连60岁以下的人都很难看到了。还留在农村的,除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是10岁以下的小孩,中间层全部消失一空。要是自己种,别说一亩能赚多少钱,农忙的时候还需要返乡忙上一阵,现在农民工的工资都上去了,扣掉来回的路费,随便耽误半个月都比地里那点东西直接丢掉的好,回来收还影响自己工作。只有留守的种地种了一辈子的老人们,实在闲不住还在倒腾一点的地了。新一代的年轻人连啥时候播种,估计都是不知道的。承包呀,像我们这种山地梯田类型,谁愿意来承包呀,20亿耕地面积里梯田占比超过1/4。为破解这个难题,听说县里搞过统一承包制,我倒是希望未来我们这的县政府能把这事做成,但不管是何种形式,反正绝大多数农民的孩子都已经不种地了,无非就是把手里的几亩地包给谁的问题。现在农村50来岁这代人,从小在农村长大,虽说在城里都有了房,不少人还是打算返乡养老的。这些人和农村的联系紧密,只要还能动弹,就一定会年年返乡,但目前农村30来岁这些人,在农村的生活时间很短,和农村的感情也很淡,生命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城里度过的,工作也在城市。而且高达80%的比例在县城级以上城市有了房。一旦父辈去世,这些人绝不可能回到农村去居住然后围着那几亩地过日子,在城市里的年收入只要超过2000元,他们就肯定会选择城市生活。等到50多岁的那批人自然衰老去世后,农村就彻底断根了。春运也会成为历史。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奇迹,使得中国人在过去40年的经济收入出现了巨大的腾飞,也造就了全人类独一无二的春运返乡奇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凡是需要春运返乡的,都算农民工,包括我。因为自己的根不在大城市,老家的老人就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牵着你每年都要返乡去探望。直到再过几十年,老家的老人全部去世后,你才有可能彻底扎根大城市,不再需要春节返乡。再过10-20年,70岁的人会逐渐老去,再过30-40年,目前50岁这批人也会逐渐老去,几乎所有连接着新城里人的风筝线都会断了,他们会变成真正的城里人,不再返乡。也就是说,中国农村的转型问题,哪怕在最不利条件下,即便什么都不做,30年后也会得到解决,因为届时农村已经没人了。目前这批50多岁的农村人,已经有80%的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村里还能剩下多少余粮?怎么说呢,虽然一切都是未来的必然,但如果能返乡,我还是希望返乡的,付出的代价不是问题。我们会在群里解决一切售后问题,及开展不定期优惠团购活动,添加下方微信,备注“进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