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上科学问题,2024年1月18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张永红、朱正保教授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AHA)《Stroke》(IF=8.30)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High-Serum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旨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3个月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关系。这项多中心研究是基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试验(CATIS)所开展的一项认知子队列。
研究思路&方案
主要内容&结果
1. 基线特征
大多数基线特征在纳入本研究和未纳入本研究的患者之间是平衡的,表明纳入本研究的593名研究对象基本上代表了CATIS试验的所有研究对象(表1)。与BDNF水平较低的研究对象相比,BDNF水平较高的研究对象往往更年轻,饮酒者较多,舒张压、体重指数和血小板计数较高,有中风家族史的患者较多,NIHSS评分较低,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较低(表2)。
2. 血清BDNF水平与PSCI的关系
在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APOEε4等重要的预后因素进行校正后,与BDNF水平最低三分位组的研究对象相比,最高三分位组的研究对象3个月时发生PSCI的风险显著降低(MMSE评分<27: OR=0.60, 95% CI=0.39-0.94, P=0.024; MoCA评分<25: OR=0.50, 95% CI=0.31-0.80, P=0.004;表3)。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BDNF与PSCI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血清BDNF水平越高,PSCI严重程度越低(MMSE评分<27: OR=0.60, 95% CI=0.40-0.90, P=0.013; MoCA评分<25: OR=0.54, 95% CI=0.36-0.80, P=0.002;表3)。
3. 亚组分析
在大多数亚组中,我们发现高血清BDNF水平与PSCI发生风险的降低相关,并且血清BDNF水平与所有亚组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交互作用P值均>0.05;表S5)。
4. BDNF对PSCI的预测价值
团队进一步评估了血清BDNF水平对于PSCI的预测效能。如表4所示,血清BDNF水平可以显著改善传统危险因素对3个月时PSCI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MMSE评分<27: NRI=27.46%, P=0.001, IDI=1.02%, P=0.015; MoCA评分<25: NRI=27.04%, P=0.002, IDI=1.23%, P=0.014)。
结论与展望
团队介绍
【Genome Med】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团队成果,首次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单细胞和空间信息揭示细胞亚群以及空间功能特征
【Brain Behav Immun】炎症及其与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与精神分裂症电休克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Aging cell】浙江大学刘足云团队成果,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和衰老时钟的关键基因
【Eur Heart J】大样本队列GWAS发现心脏病新基因位点和构建多基因风险模型
【Nat Commun】武汉大学缪小平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重新定义左心室表型,结合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确定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基础和病因
【Clinical Epigenetics】苏州大学张永红/彭浩团队全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新基因
【Genes & Diseases】抑郁障碍诊断的血浆标志物: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囊泡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
Driving innovation for bette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