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苏州大学汪超教授团队成果,发现重症肺炎后内源性细菌从肺到脑导致神经系统异常机制和药物靶点的疗效验证

文摘   科学   2024-04-14 11:28   上海  
导读

急性肺炎(AP)主要由感染性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导致肺部炎症。急性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以及重症急性肺炎后并发症(神经系统疾病NPDS),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成为过去几年肺部炎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例如“长期冠状病毒病(长COVID)”中的“脑雾”;一些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的人可能出现数周至数月的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症状。

以上,重症肺炎后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存在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患者中,提示所有急性肺炎诱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存在共同机制。在大多数患有重症肺炎后神经系统综合征的患者和小鼠实验模型中,观察到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跃,伴随着轴突损伤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形成。考虑到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中的有害免疫反应会导致重症肺炎后的神经系统症状。

然而,大脑的改变是由肺部的直接炎症反应还是肺炎的旁观者效应引起的尚存在争议,严重急性肺炎康复患者中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潜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2023年10月18日,苏州大学汪超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IF=13.60)在线发表题为“Neurological disorders after severe pneumonia are associated with translocation of endogenous bacteria from the lung to the bra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展示了严重急性肺炎后的神经综合症主要是重症肺炎导致肺和脑中的血管内皮屏障和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造成内源性细菌从肺到大脑的转移易位。


本研究发现AKT-mTOR关键信号通路是维持脑稳态的核心,可能是肺炎诱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为重症肺炎后神经系统综合征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实验方案&设计



本实验中使用脂多糖(LPS)诱导的肺炎小鼠模型和通过口服广谱抗生素鸡尾酒制备的无菌小鼠模型,对小鼠行为,以及利用大脑、肺部和结肠等样本进行检测,包括行为测试、细胞因子检测、免疫荧光分析、16S rDNA扩增子测序(Sequencing and analysis by Genesky Biotechnologies Inc, Shanghai,上海天昊生物)、脑组织渗透性测定、单细胞RNA测序和免疫组化等分析




主要内容&结果




研究结果1:  严重急性肺炎导致脑部神经系统疾病


为了避免外源性病原体的干扰,本研究建立了LPS诱导的急性肺炎模型来研究小鼠的神经系统疾病(图1A)。结果发现,在LPS处理后第30天,小鼠的体重、肺内血氧饱和度和细胞因子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图1B到F)。为了测试这些小鼠是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测试从肺炎中恢复的小鼠的行为。发现与未处理LPS的小鼠相比,LPS处理恢复后的小鼠表现出类似焦虑的行为(图1G到K),认知能力和短期记忆受损(图1L到N),空间记忆能力下降(图1O和P),对行为和运动功能有长期影响。此外,对恢复小鼠海马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Aβ蛋白的免疫荧光证实了这些细胞的功能改变(图1Q到T)。小胶质细胞分支长度和数量的减少表明小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图1U和V)。值得注意的是,肺炎后小鼠脑组织中的炎症标志物下降,但它们仍然高于基线(图1W到Y)。这些数据表明,脑功能缺陷是从重症肺炎中恢复的小鼠的共同特征。

图1 严重急性肺炎会导致大脑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结果2:急性肺炎期间的小鼠大脑中检测到细菌存在


为了探究大脑稳态的改变是否是由肺微生物组的影响引起的,本研究收集全脑和肺组织,匀浆化并在LPS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接种在LB板上(图2A),然后进行CFU测量(图2B到E)。在LPS处理之前,未在小鼠的大脑中检测到菌落。出乎意料的是,却在LPS处理后的第1天就观察到脑组织中出现细菌菌落,第7天出现增加,然后在肺炎后30天内逐渐减少,但并未完全消除(图2B和C)。肺炎缓解全期肺组织中细菌CFU无明显变化(图2D和E)。

为了确认脑组织中细菌的存在,研究者将小鼠肺和脑组织样本送(Genesky Biotechnologies Inc, Shanghai,上海天昊生物)进行微生物16S扩增子测序检测(V3-V4区)。结果发现,在门和科分类水平上,大脑和肺中菌群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度相似(图2H和I),表明大脑中新出现的细菌可能起源于肺部(图2J)。此外,粪便微生物群和脑微生物群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大脑中的微生物不太可能来自肠道。这一系列实验表明,肺炎后起源于肺部的细菌可以侵入大脑。

通过抗生素鸡尾酒处理消除小鼠体内细菌,然后再以LPS诱导肺炎(图2K)。结果证实接受抗生素处理的小鼠的脑组织没有任何细菌(图2L)。当LPS处理后30天肺部炎症消退时,无菌小鼠的脑部炎症也恢复到基线(图2M 和N)。大脑海马体的免疫荧光图像显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Aβ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增加(图2O到R),表明这些细胞没有功能失调。这些结果表明,大脑的改变与入侵的细菌有关。

图2 在急性肺炎期间在大脑中观察到细菌


研究结果3:急性肺炎期细菌从肺部转移到大脑,与肺和脑通透性增加有关


为了确定细菌从肺转移到大脑的机制,研究者分析了高分子量荧光素异硫氰酸酯偶联葡聚糖(FITC-DXT)在肺炎后小鼠中的扩散,在LPS诱导的肺炎小鼠模型中,研究者发现早在注射2小时后,就观察到DXT在脑组织中的积累(图3A~D),并且发现BBB通透性的程度与肺炎反应的程度有关。此外,LPS的剂量也与行为障碍相关。

接下来,研究者在肺炎后 1 天检查了肺和脑中的血管内皮屏障和上皮屏障。LPS处理后第1天,PV1在肺和脑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图3E至J),表明血管屏障被破坏。在LPS处理后第30天,肺和脑中的PV1表达恢复到基线水平(图3E至J),表明当时血管屏障是封闭的。接下来研究者检测了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1(ZO-1)。观察到 LPS 处理后第1天和第30天 ZO-1 水平下降,表明肺和大脑中上皮屏障的紧密连接功能障碍长期存在(图3E至J)。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物量明显高于肺微生物群。为了进一步证明大脑中新出现的细菌不是来自肠道微生物组,团队在肺炎后第1天检查了肠道通透性。结果显示肠道通透性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证实了本研究假设,即肺血屏障和血脑屏障在肺炎期间都是渗漏的,允许内源性细菌从肺转移到大脑。

图3 重症急性肺炎可导致脑和肺通透性改变


研究结果4:脑组织单细胞测序细胞类型和聚类,以及关键通路基因和可能靶点‍‍


为了进一步表征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鼠的大脑微环境,肺炎恢复的小鼠的脑组织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对细胞进行聚类。这些簇被分成七个“元簇”,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T 细胞、单核细胞、神经元和粒细胞 (图4A和B)。此外,脑组织有明显的单核细胞浸润,提示神经炎症。KEGG分析中观察到与沙门氏菌感染途径的关联。此外,如火山图所示,与细菌感染途径相关的基因(Rhog、Il1a、Arf1等)的表达显著上调(图4E)。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细菌存在于大脑中。研究者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小鼠大脑中LPS相关受体CD14的表达在第30天显著增加(图4G和H),表明存在对脑组织中细菌的炎症免疫反应。此外,与LPS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Myd88、Ticam2、Ly96、Tlr4、Nfkb1等)均上调(图4I和J)。与细菌感染途径相关的基因(Jun、H2-DMa、Cd14、Il1a、Ctsd、Fcgr3、Fcer1g、Fos等)表达增加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这是介导神经炎症的两种主要细胞类型(图4J)。

图4 脑组织单细胞类型和聚类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薄壁组织中的主要巨噬细胞群,对脑细菌非常敏感。正如预期的那样,与细菌感染途径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基因(Rhog、Il1a、Arf1等)的表达显著上调(图5A),同样,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同样发现与细菌感染途径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也显著上调(图5D)。所有这些数据都表明,细菌通过细菌感染相关途径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从而参与脑稳态的交替。同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特别是,本研究发现mTOR信号传导的小胶质细胞 (图5G)和星形胶质细胞(图5H)簇,以及蛋白差异结果(图5I和J)。大量研究表明,PI3K-AKT-mTOR通路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用来响应细胞外刺激(包括细菌)的关键信号通路。该通路被认为是维持大脑稳态的核心,它可能是肺炎诱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图5K)。

图5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


研究结果4:雷帕霉素可挽救脑稳态和神经系统疾病


雷帕霉素(RAPA)广泛用于选择性mTOR抑制。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证明了血小板衍生细胞外囊泡 (PEV)可以作为选择性靶向各种炎症细胞和组织的通用方法 (图6C)。

接下来,研究者通过鼻内给药检测了RAPA-PEVs在脑部的积累。正如预期的那样,在肺炎小鼠的大脑中观察到DiR-RAPA-PEVs的显著积累,这表明PEV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具有靶向作用。此外,脑中的PEVs在12 h时达到最大富集度,PEVs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图6I)。

图6 RAPA-PEVs的表征和脑部积累分析

接下来,实验评估了RAPA-PEVs对患有肺炎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图7A)。LPS处理后1天,小鼠每2天接受一次RAPA-PEVs的鼻内给药,共4次。在第30天进行行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RAPA-PEVs有效缓解了未经处理的小鼠肺炎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游离RAPA或单独使用PEVs的处理效果较差或有限(图7B到K)。这些结果表明,RAPA-PEVs的鼻内给药可以显著挽救肺炎引起的行为障碍。
此外,RAPA-PEVs给药还恢复了第30天小鼠脑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的水平(图 7L至N)。 RAPA-PEVs处理后,大脑中的细菌数量也减少了,部分原因是脑神经炎症减少后使得BBB渗漏得以恢复。这些数据表明,RAPA-PEVs的鼻内递送在挽救被细菌易位破坏的大脑稳态过程方面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治疗效果。

图7 RAPA-PEVs的治疗效果

研究意义与展望



1)本研究通过16s定量实验检测发现脑组织中存在细菌,主要是重症肺炎导致肺和脑中的血管内皮屏障和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造成内源性细菌从肺到大脑的转移易位。



2) 通过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证实介导神经炎症的两种主要细胞类型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且发现这些细胞通过AKT-mTOR关键信号通路进行反馈和响应。RAPA-PEVs给药可以加速大脑稳态的恢复,并减轻患有严重肺炎引起的脑部症状的小鼠的行为障碍。

3)本研究发现AKT-mTOR关键信号通路是维持脑稳态的核心,可能是肺炎诱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为重症肺炎后神经系统综合征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总之,本研究团队通过多组学和多种技术方法手段充分循证,结合功能实验进行严谨验证,发现AKT-mTOR关键信号通路作为治疗靶点和使用雷帕霉素可挽救脑稳态和改善神经异常。从而实现分子机制严谨循证到关键通路基因、药物靶点发现、临床前体外实验治疗的闭环设计,为重症肺炎后脑部疾病异常机制发现、临床治疗提供希望和可能,更为精准医学的转化、临床应用以及“保障人民健康生活,造福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新范式。


【Schizophrenia Bulletin】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血清代谢谱变化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


【Nat Commun】中国药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发现慢性压力通过Blautia乙酸免疫轴促进乳腺癌进展,补充乙酸盐增强免疫应答


【Nat Commun】陆军军医大学唐波团队多组学分析发现,脆弱拟杆菌抑制 FXR 信号导致肝内胆汁排泄中断造成妊娠胆汁淤积症


【EBioMedicine】柳叶刀子刊首次报道广西医科大学张哲教授团队成果,口腔真菌微生物组与鼻咽癌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


【Sci Adv】重型抑郁症肠道菌群联合代谢图谱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进展


【Cell】西湖大学蔡尚团队首次揭示肿瘤胞内菌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Nature Medicine】聚焦肠道微生物和癌症的关系以及个性化干预方案!


【Annals of neurology】多组学技术联合分析揭示帕金森病肠道生态环境和发病机理


【Nature Genetics】三篇文章共聚焦:人类宿主的遗传变异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组!



Driving innovation for better life

循证转化医学
精准医学和健康行业专业服务媒体:加速科学研究循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保障人民健康生活,造福人类生命健康。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涵盖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工具;为患者和人民遴选全球可靠稳定的产品和技术;为企业家和厂商提供优质的流量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