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卫东​丨小雪前的歌声

文摘   2024-11-24 14:00   江苏  
小雪前的歌声
袁卫东

随着两天前如期完成了水稻的收割、条播,农机作业专业户老刘那颗忙碌的心,也终于安定了下来,回想起前十几天的紧张节奏,他脸上又似乎写满了“意犹未尽”四个字。

小雪节气到来前的最后一周,一般来说,里下河地区的水稻已经全部归仓。因为随着气温的逐步下降与降水增多,必须要在这晴好的天气里,把麦子全部播种下地,这对于明年能否增产增收,很关键。

进入11月的第二天,从事了近20年农机作业的老刘,与原来都是农场机耕队机手的老伙伴们,来到了靠近大河边的“芯谷里高标准有机稻米种植区”,他们要在这田区“编号106,单块面积311.1亩”的田块,开启抢收抢种的工程。

这一次,老刘他们10个人带来的5部雷沃谷神智能收割机和3辆东方红大型拖拉机,一共承担了2950亩水稻的收割和小麦播种任务,对于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农机老兵来说,他们并没有太大压力,并早已做好了分工安排。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每天上午10点准时开割的规矩不能变。到这个点才开割,主要是为了减少露水引来的潮湿,从而降低作业难度。这个地块因为出水多,地里有些烂,机器容易左右摇摆,造成收割速度比较慢,作业难度增大,一般的机手驾驶员都不喜欢这样的地段。

每天的作业现场,一个条田过去就是500米的长度,一来一回就需要10分钟。每当雷沃谷神收割机启动,秸秆就会迅速被粉碎,直接形成秸秆还田。这种车型的收割脱粒机,每台每天大约工作10小时,能完成40亩的收割量。在同步完成的稻谷脱粒分离后,稻粒先被传送到收割车上的车厢,再通过车子顶部的放粮筒,输送到等待在路边的几辆接粮车上。在芯谷里种植区场部过磅称重后,几乎是一分钟也不耽误,就被拉到大米加工厂进行烘干收仓。

机器进场第一天晚上,大家就干到了夜里11点,后来这些天,几乎每天都是干到晚上9点左右。每天也就吃饭时休息20分钟,吃完就干。收割的第七天,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由于担心后面再下,老刘和其他几个人碰头一商议,又从其他地方调了3辆收割机过来,全力保障抢收。

这次收的稻子,都是属于机器插秧完成的,所以分布极为均匀。这些机器插的秧苗,培育时间较长,加上地块都是高标准农田,因此产量方面能够得到保证。当老刘告诉大家,这里的亩产1500斤左右时,似乎并没有人感到很惊奇。对种植区管理方来说,真的是丰收在望了。

前面收割,后面耕种。耕田机共有3台,机器少,所以老刘他们每天风雨无阻地耕。一般来说,稻子收割好,接下来就是犁地。开犁时,机器后面犁铧共有8个爪子,上下两组各4只,来回各用一组翻地。地翻完,接着将耕田机的犁铧拆下,换上3米—4米宽的旋耕机,开始平整土地,要用旋耕机翻滚三次,才能进行播种。

而播种的机器,则是用犁过地的大型拖拉机再换上种麦的条播器进行。播种的比例基本按照每亩地60斤的标准进行,麦种用的是“郑麦1860”,据说产量挺高。麦种播下去时,会用滚筒把种子压实。播种完成之后就是开墒、铲墒的顺序,开墒的刀片像风车叶,最终将开出的横沟与竖沟之间交会的泥土清理掉,以保证未来出水的通畅。整个播种流程走下来,至少要经过8个步骤才算圆满完成:耕地、破垡、抛肥、旋耕、条播、镇土、开墒、铲墒,一样都不能少。

收工这天,46岁的老刘破天荒地在大家面前,哼起了《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他是在真心感谢,离小雪节气越来越近的这些干爽明艳的日子,他和老伙伴们共同拥有了一个收获希望和美好的初冬季节。

 作者简介:袁卫东,笔名海中石,江苏射阳人,1971年生。自1985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各级报纸杂志、网络媒介发表新闻、诗歌、散文、小小说、杂文等各类文字作品80万字,曾出版《步行者》《上海新闽商》等4部新闻、文学作品专集。

大耳郎
发表个人文章
 最新文章